第249頁
特別是在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Ggorge Marshall)與史迪威故意安排之下,製造出“中國戰區麻煩最多,貢獻最少”的刻板與錯誤的印象。
最後,這個“麻煩多、貢獻少”的中國,也就成為被盟國聯手犧牲與出賣的對象,造成中國至今還要為這個歷史的扭曲付上代價。
為了要隱瞞與掩蓋盟國出賣中國的劣跡惡行,主流認知與一般先入為主的通俗歷史觀里,中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的貢獻,仍被有意的扭曲與淡化。
所以上史迪威在我看來有如一塊狗屎,對於他的野心和命令我全部裝做糊度,氣得史迪威曾經暴跳如雷。
蔣介石對於我的過分行為相當默許,而我則是蔣看來最忠實於他的武裝力量,真正的嫡系主力。
200萬從甘肅、陝西、山西的民工和剛剛光復的淪陷區的老百姓們,僅僅用了10天時間,就修建了一條900多公里,擁有700多個支撐點的半永久性防禦工事。
這條防線被我命名為“驚雷”!
除了31個步兵師防禦這條防線之外,其他的70個師的部隊迅速進入關內,一路上我命令部隊放棄石家莊、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
直撲正在錦州集結的關東軍主力部隊,尋求速戰速決!
而日軍正在我們的“驚雷”防線對面集結兵力,但是大部分的日軍部隊已經被中國部隊所拖住,日軍也缺乏摩托化和機械化部隊,所以快速回防成為了夢想。
錦州以南突出部山巒起伏,河水湍急,敵人第一防禦地帶為一座橫斷山,山勢陡峭,居
高臨下,整個地形宜守而不利於攻。敵人的防禦工事由塹壕、交通壕相連接,陣地前沿設有
十幾道鐵絲網。
鄧國良為保證戰役進攻的突然性,出其不意地進攻,利用夜幕秘密潛伏了一支突擊部隊。
他們潛伏的這條山溝三面環山,周圍都是敵人。
溝底是一條小溪,流淌著清澈的澗水。小溪兩旁,稀疏地長著一些小松樹、灌木叢和彎
彎曲曲的藤條。
現在,突擊隊員就隱蔽在這些樹叢的下面,從枝葉的空隙中,兩眼凝神地仰視著山頂敵人的陣地。
四周寂靜得很,聽不到往日的封鎖炮聲和槍聲,只有浙瀝瀝的雨點聲和眼前小溪的流水
聲在不緊不慢地作響著。每當有一點風吹草動,鄧國良的心就緊縮起來。
士兵們隱蔽在稀疏的灌木叢中!天明以後,敵人俯視這裡,就象看它的腳面一樣清楚。因此,他知道士兵們就要經受嚴重的考驗,身體麻木了不能翻身,炮彈落在身上不能吭聲,必須一動不動地埋伏18個小時,才能瞞過頭頂上敵人的眼睛。
東北6月黎明的風吹在臉上,好象刀刮一樣的冰涼難受。
雨忽大忽小,澆濕了士兵的全身,從山上流下來的泥水,又從身子下邊悄悄地淌過。濕淋淋的衣服緊繃繃地沾貼在身上,人們的身上早已一點熱氣都沒有了,兩排牙齒凍得不住地打架。但士兵們始終一動不動地緊貼著地面。
夜色漸漸退去了,地面上騰起一片白茫茫的晨霧。敵人開始施行火力警戒。子彈掠過突
擊隊員的頭頂,炮彈在潛伏區內不時地爆炸。考驗的時刻來到了。
鄧國良後來得知,一陣爆炸的煙霧消逝之後,士兵張湘元腳部掛花了。他忍著疼痛一聲不吭,又一排炮彈爆炸過後,炮彈片擊中了士兵嚴德賢的腹部。
他的臉色一會變得蒼白,一會變得鐵青,頭上的汗珠像豆粒似的往下滾,眉毛也一蹙一蹙地顫動著。他咬著牙,雙手緊緊掐住腹部的傷口,忍受著可怕的疼痛,直至犧牲。
黃昏終於來臨了。
時針指向21時,鄧國良一聲令下,信號彈衝上夜空。分布在縱深幾十里以內的各個山頭上的上千個炮口,同時噴出火柱。
遼闊而又寧靜的夜空迴蕩著滾雷般的炮聲,炮彈往敵人陣地上傾瀉,像疾風驟雨,像瀑布飛流。開始還能聽出連續的渾厚的巨響,後來就像颳起颱風一樣,什麼也分辨不出來了。
122火箭炮也發了言,炮彈拖著長長的火尾呼嘯著飛過去,敵人陣地上立刻騰起團團
濃煙,燒起熊熊大火,把黑色的天幕映成赤紅色。
炮手們揮汗如雨,一發緊跟一發地把炮彈送進炮膛,又一發緊跟一發地發射出去。炮手
們的臉上大汗淋漓,好像被大雨濕透了,可是他們誰也沒去管它,只是用冷水浸透的棉衣,
一次又一次地蓋在打得發紅的炮膛上。
20分鐘內,3000餘噸炮彈傾瀉在敵人陣地上。
新組建未經歷過戰火的裝甲部隊也初試鋒芒,裝甲騎兵第9師的僅215號坦克在部隊發起衝鋒前,以5分鐘的時間,將直接威脅步兵前進的敵人3輛重型坦克乾淨利落地消滅。
日軍第2天反撲時,215號坦克又擊毀重型坦克2輛,輕型戰車9輛1輛,成為裝甲坦克部隊一面光榮的旗幟。
鄧國良從來沒有象今天這麼痛快過。
鄧國良的3個突擊集團向當前的日軍4個師團35公里防禦正面展開了突然而猛烈的突擊。
機關槍、衝鋒鎗、手榴彈和炸藥包爆炸聲連成一片。火光閃閃的夜空里閃現出一幅幅異常壯觀的畫面。
1小時後,捷報頻傳:我軍全線突破了敵人前沿陣地!
最後,這個“麻煩多、貢獻少”的中國,也就成為被盟國聯手犧牲與出賣的對象,造成中國至今還要為這個歷史的扭曲付上代價。
為了要隱瞞與掩蓋盟國出賣中國的劣跡惡行,主流認知與一般先入為主的通俗歷史觀里,中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的貢獻,仍被有意的扭曲與淡化。
所以上史迪威在我看來有如一塊狗屎,對於他的野心和命令我全部裝做糊度,氣得史迪威曾經暴跳如雷。
蔣介石對於我的過分行為相當默許,而我則是蔣看來最忠實於他的武裝力量,真正的嫡系主力。
200萬從甘肅、陝西、山西的民工和剛剛光復的淪陷區的老百姓們,僅僅用了10天時間,就修建了一條900多公里,擁有700多個支撐點的半永久性防禦工事。
這條防線被我命名為“驚雷”!
除了31個步兵師防禦這條防線之外,其他的70個師的部隊迅速進入關內,一路上我命令部隊放棄石家莊、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
直撲正在錦州集結的關東軍主力部隊,尋求速戰速決!
而日軍正在我們的“驚雷”防線對面集結兵力,但是大部分的日軍部隊已經被中國部隊所拖住,日軍也缺乏摩托化和機械化部隊,所以快速回防成為了夢想。
錦州以南突出部山巒起伏,河水湍急,敵人第一防禦地帶為一座橫斷山,山勢陡峭,居
高臨下,整個地形宜守而不利於攻。敵人的防禦工事由塹壕、交通壕相連接,陣地前沿設有
十幾道鐵絲網。
鄧國良為保證戰役進攻的突然性,出其不意地進攻,利用夜幕秘密潛伏了一支突擊部隊。
他們潛伏的這條山溝三面環山,周圍都是敵人。
溝底是一條小溪,流淌著清澈的澗水。小溪兩旁,稀疏地長著一些小松樹、灌木叢和彎
彎曲曲的藤條。
現在,突擊隊員就隱蔽在這些樹叢的下面,從枝葉的空隙中,兩眼凝神地仰視著山頂敵人的陣地。
四周寂靜得很,聽不到往日的封鎖炮聲和槍聲,只有浙瀝瀝的雨點聲和眼前小溪的流水
聲在不緊不慢地作響著。每當有一點風吹草動,鄧國良的心就緊縮起來。
士兵們隱蔽在稀疏的灌木叢中!天明以後,敵人俯視這裡,就象看它的腳面一樣清楚。因此,他知道士兵們就要經受嚴重的考驗,身體麻木了不能翻身,炮彈落在身上不能吭聲,必須一動不動地埋伏18個小時,才能瞞過頭頂上敵人的眼睛。
東北6月黎明的風吹在臉上,好象刀刮一樣的冰涼難受。
雨忽大忽小,澆濕了士兵的全身,從山上流下來的泥水,又從身子下邊悄悄地淌過。濕淋淋的衣服緊繃繃地沾貼在身上,人們的身上早已一點熱氣都沒有了,兩排牙齒凍得不住地打架。但士兵們始終一動不動地緊貼著地面。
夜色漸漸退去了,地面上騰起一片白茫茫的晨霧。敵人開始施行火力警戒。子彈掠過突
擊隊員的頭頂,炮彈在潛伏區內不時地爆炸。考驗的時刻來到了。
鄧國良後來得知,一陣爆炸的煙霧消逝之後,士兵張湘元腳部掛花了。他忍著疼痛一聲不吭,又一排炮彈爆炸過後,炮彈片擊中了士兵嚴德賢的腹部。
他的臉色一會變得蒼白,一會變得鐵青,頭上的汗珠像豆粒似的往下滾,眉毛也一蹙一蹙地顫動著。他咬著牙,雙手緊緊掐住腹部的傷口,忍受著可怕的疼痛,直至犧牲。
黃昏終於來臨了。
時針指向21時,鄧國良一聲令下,信號彈衝上夜空。分布在縱深幾十里以內的各個山頭上的上千個炮口,同時噴出火柱。
遼闊而又寧靜的夜空迴蕩著滾雷般的炮聲,炮彈往敵人陣地上傾瀉,像疾風驟雨,像瀑布飛流。開始還能聽出連續的渾厚的巨響,後來就像颳起颱風一樣,什麼也分辨不出來了。
122火箭炮也發了言,炮彈拖著長長的火尾呼嘯著飛過去,敵人陣地上立刻騰起團團
濃煙,燒起熊熊大火,把黑色的天幕映成赤紅色。
炮手們揮汗如雨,一發緊跟一發地把炮彈送進炮膛,又一發緊跟一發地發射出去。炮手
們的臉上大汗淋漓,好像被大雨濕透了,可是他們誰也沒去管它,只是用冷水浸透的棉衣,
一次又一次地蓋在打得發紅的炮膛上。
20分鐘內,3000餘噸炮彈傾瀉在敵人陣地上。
新組建未經歷過戰火的裝甲部隊也初試鋒芒,裝甲騎兵第9師的僅215號坦克在部隊發起衝鋒前,以5分鐘的時間,將直接威脅步兵前進的敵人3輛重型坦克乾淨利落地消滅。
日軍第2天反撲時,215號坦克又擊毀重型坦克2輛,輕型戰車9輛1輛,成為裝甲坦克部隊一面光榮的旗幟。
鄧國良從來沒有象今天這麼痛快過。
鄧國良的3個突擊集團向當前的日軍4個師團35公里防禦正面展開了突然而猛烈的突擊。
機關槍、衝鋒鎗、手榴彈和炸藥包爆炸聲連成一片。火光閃閃的夜空里閃現出一幅幅異常壯觀的畫面。
1小時後,捷報頻傳:我軍全線突破了敵人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