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高家營攻擊的停止是在中國基層軍官的堅決要求下決定的。

  在中國軍隊的戰史中,下級指揮員在戰鬥中向上級指揮員提出“不打”的要求,高家營屬罕見一例。

  短短20個小時之內,八個主攻團傷亡了超了3/5!慘烈的教訓使我不得不調集手中最後的戰略力量,榮譽一師主力參加野戰攻堅,四十六軍和四十八軍巨大的傷亡讓我無法忍受。

  我開始懷疑高家營的攻擊是否正確,由於我的戰略胃口實在太大了,而沒有考慮部隊的所面臨的實際困難。

  部隊巨大的傷亡令我最終取消了進攻!經事後統計,共有1萬3千名士兵壯烈犧牲。

  烈士的鮮血是不會白白流淌的!我們的戰略方針也必須出現巨大調整了!

  正文 第九十八章 決戰關東軍

  日軍已經完全的深入中國的腹地,日軍大本營也越來越意識到日軍軍力的不足,雖然日軍在中國戰爭已經投入了近200萬軍隊。

  但是依然面臨兵力不足捉襟見肘的情況,日軍以重慶為目標的戰役也就勢在必行了。

  為了重慶戰役,日軍在41年2月到4月間,共調集了16個師團的部隊,而這些部隊的主要來源就是日本所謂的精銳中的竟然,日本的關東軍。

  對於蘇聯出賣中國換取自己利益的行為讓我非常噁心,但對於一向如此卑鄙無恥的俄國人我同樣能夠理解。

  我已經秘密的派出了高級軍事代表團遠赴德國柏林,希特勒對於我和我對於他是同樣的好奇!

  但是他傲慢的拒絕了我們所提出在兩線共同攻擊俄國的方案,他建議我先解決了自己內部的事情後,在去想別人的奶酪。

  我知道希特勒不相信我們的實力,而且他已經把蘇聯看做是自己囊腫之物了,這一點沒有背離歷史,讓我感覺非常高興。

  通過我的全權代表天銘,我轉告希特勒!讓親愛的元首看4-5月後會世界會發生什麼的巨大變化吧!

  一個出兵東北消滅關東軍,進兵朝鮮徹底切斷日軍陸路補給線的計劃醞釀產生了!

  決戰是已經不可避免的了,全世界的輿論壓力,最主要的是中國貧瘠的四個省是無法養活110萬的正規軍。

  到了1941年5月份,我們脆弱的經濟僅僅還能支撐半年而以,加上中央無限制的發行法幣,就連甘肅四省內有受到了巨大波及。

  我們需要巨大的生存空間,否則一味的避戰只能導致我們的自我崩潰!

  我的作戰計劃得到了全數通過,我打算在最壞情況下使用的強制執行的權力沒有了使用的機會。

  忙碌的軍事大調動開始了,除了榮譽一師和29、32集團軍作為戰役總預備隊外!

  為了保持兇猛的攻勢,北起蒙古包頭,東至邯鄲、濟南一線,我布置了40個步兵師,15個摩托化師,10個機械化師,僅僅122毫米的多管火箭炮師我就部署了6個!

  包括陸航直升機在內的785架各型號飛機,2000多輛坦克,3000多輛裝甲車和自行火炮,這是4年來我們苦心建設積攢下來的全部家底。

  1941年5月28日晚,一個讓中國乃至世界銘記的日子,歷史終於被我們這些熱血軍人重新改寫了!

  雖然事前日本人已經有了察覺,但是日本人不敢想像我們會有如此之大的戰略目的!這也和我們之前成功的對日軍進行了干擾和欺騙是分不開的。

  1000公里的戰線上,密集的炮火吞噬了日軍的臨時野戰工事!

  我們的鐵甲洪流衝擊的都是日軍的三流守備部隊,一時間日軍全線告急,3個小時後,我軍奪取了濟南以外的全部戰略控制點。

  日軍在中國已經完全的被我肢解了,蔣介石一連10道賀電令我有些驚訝,雖然之前我告訴他我要採取儘量有效的方式支援正在激戰中的重慶。

  蔣介石親口答應了,但是他隨後又來電提醒我保存實力,讓我別顧及盟軍的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

  說到這裡我就必須提提這個歷史中的卑劣的敗類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光榮勝利,最後會演變成為一個悲劇,“史迪威事件”具有歷史性的關鍵影響。

  日皇裕仁實在應該頒發一枚“大和”獎章給史迪威,表彰他在中國戰區進行的全面分化,使得日軍能在最後的決戰中,展現銳不可當的攻勢。

  而沒有能夠及時撤換史迪威,更是成為蔣介石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一個最為嚴重的錯誤決定。

  在同盟國與中國並肩抗日的戰爭歷史中,也許最大的錯誤,就是成立中國戰區,並由美軍的史迪威(Joseph Stilwell)將軍出任第一任戰區參謀長。

  基本上,中國戰區一直無法參與盟國決定戰略的重要會議,也被拒在制定後勤分配優先順序的軍火分配委員會(Munitions Assignments Board)之門外!

  更加上史迪威與蔣介石完全的對立與衝突,不但在中國戰區內部形成嚴重的將帥失和、引爆中國內部派系的鬥爭,甚至使得中國與盟國之間的關係,進入了全面交惡的困境。

  在整個二次世界大戰之中,中國戰區所有的作戰需要,在盟國歐洲優先的決策之下(受英國強烈的影響),總是被排在最後,受到了極不公平的待遇,連答應給中國的援助,還都要被七折八扣的減量供應!

  中國雖然得到的幫助最少,但是他的軍民卻以最大犧牲,使得盟國在亞洲、太平洋戰場贏同時還要應付來自盟國“歧視性意見”的重大壓力、各種挑撥離間的分化手法,鬧得戰區的內鬥愈趨激烈,中國反而失去了原來一致團結抗日的決心與共識,因此戰力大受影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