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還記得第一次接受送信任務的那天早上,我們被告知要和卡爾·庫茨克的部隊取得聯繫。這可把我高興壞了,因為那裡有我以前的同伴,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重逢了。當時,他們負責駐守一條通往柏林東部的交通要道,那條路位於雅各布斯多夫與彼得斯多夫之間,戰略位置相當重要,蘇聯軍隊正在對其進行猛烈攻擊。我盼望著早日能和庫茨克團聚。這支部隊是希特勒青年團的驕傲,憑藉頑強英勇的戰鬥表現,他們被樹立為學習的榜樣。阿克斯曼告訴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庫茨克都不能撤退,“我們不會讓元首失望的”,他說道。
當然,我並不知道同蘇聯軍隊相比,當時我們的實力是多麼的虛弱。希特勒的狂妄至極讓他不能容忍任何失敗,對於失敗的第一反應就是叱責指揮官的懦弱無能,甚至視他們為叛徒,卻絲毫無視國內缺兵少將、彈盡糧絕的現狀。不過,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庫茨克的部隊竟然還幻想著蓄勢以待,後發制人以捲土重來。
哈尼斯和我迫不及待地坐上摩托車,從愷撒大道出發直奔彼得斯多夫。短短几天之內,整個柏林城顯得比我剛來時更加殘破不堪,那些之前沒有被蘇軍炮火摧毀的建築現在都已經坍塌了。我們駛出市區的時候感覺地面都在震動,每隔5秒鐘就能聽到一陣巨大的撞擊聲和榴彈發出的爆炸聲。
我對哈尼斯說:“如果我們兩個都被殺了,我們還會在地獄裡重逢的。”
哈尼斯回答道:“我們已經在地獄裡了。”
幾分鐘後我們遇上了第一個麻煩。公路上擠滿了成千上萬的難民,洶湧的人潮帶著巨大的悲慘、沮喪、痛苦緩緩地向前移動著。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恐懼,饑荒和嚴寒摧殘著他們的身心,許多人看上去都無力繼續支撐,甚至連那些馬匹都已經精疲力竭。路兩邊堆滿了毀壞的卡車和馬車,到處都有嬰兒的哭聲,母親們絕望地撫慰著自己的孩子。我們被圍困在人流中,一步也動彈不得。
希特勒的孩子們(2)
當我們正在考慮如何脫身時,在我身邊的一個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似乎是剛從路邊爬起來,伸出雙手乞求似的看著我,臉上寫滿了疲憊和痛苦。他已經油盡燈枯,再也無力承受這份苦難了。
“我求求你,年輕人,讓我得到解脫吧,我不行了。”
他希望我能給他一個痛快的了斷。
“我再也受不了了。”他繼續到,“求求你,我求求你,幫我解脫痛苦的折磨吧。”
“哦,我的上帝!”我對哈尼斯說,“我不能這麼做。”我們的口袋裡都有槍,但我根本下不了手。
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一位軍士出現在老人面前,冷冷的表情中透著一絲麻木。他說道:“老人家,我不能殺你,但你可以用我的手槍自己解決。”
我神情麻木,和哈尼斯一起默默走開了,我們不願目睹接下去將要發生的事情。槍聲響起,哈尼斯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架。我轉過頭,看見那位士官取回自己的左輪手槍,老人的軀體已經癱倒在路上。這時,從後面馬車中衝出一個年輕的女人,尖叫著撲倒在老人的屍體上,似乎是要保護他。我看見她的衣服上沾滿了血跡。
“相信我,這樣對他更好。”那位軍士一邊把手槍放回槍套,一邊輕聲對我說。他臉上顯出同樣精疲力竭的表情,讓人感覺他好像也產生了同樣的念頭。
我對著哈尼斯吼道:“我們走!”我只想快點離開這個鬼地方。哈尼斯發動了摩托車,帶著我迅速離去。我們離開了人群,沿著高速路向前行駛,很快,周圍再也看不見任何人或車輛,只剩下我們孤零零的一輛車。戰爭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轉瞬之間就有天壤之別,但目前的情形卻讓人感覺詭異。我們停下車,抽了口煙,商量一下究竟是繼續沿大路走,還是另外選一條鄉村小道。
哈尼斯掏出隨身攜帶的酒瓶遞給我,裡面裝滿了杜松子酒。我喝了一口,馬上又遞還給他,我不喜歡這個味道。
他舉起瓶子說道:“敬那個可憐的老人。”然後猛灌了幾口下肚。我的腦子裡不停浮現出那個女人痛苦的表情和那件帶血的外衣,這真是一種折磨。
突然間,一陣猛烈的機關槍聲打斷了我的思緒,一架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的蘇聯戰鬥機,從頭頂上呼嘯而過,在我們左右兩邊留下了兩排清晰的彈孔。這也促使我們迅速轉向更加隱蔽的小路。路上,我們還遇到一些設置坦克路障的老人,但他們並不知道庫茨克的部隊在哪裡。情況萬分危急,蘇聯軍隊就在身後,我們的部隊隨時都有被包圍的危險。
4月21日,星期六。那個早晨對柏林來說意味著厄運和災難。我們在出城時所經歷的那陣炮擊只是整個進攻的序曲,蘇聯軍隊隨後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狂轟濫炸,持續不斷的襲擊不僅要摧毀這個城市,更是要瓦解柏林人殘餘的士氣。猛烈的炮火一直持續了11天,漫天炮彈如雨點般傾瀉在柏林——第三帝國的心臟上。蘇聯人還將俘獲的古斯塔夫重炮調轉炮口對準柏林,這些形如巨獸般的殺人工具重達145噸,每次發射半噸的炮彈,射程達到50公里,殺傷力巨大無比。
此時,每一個步出家門的柏林人都有被殺的危險,死亡隨時可能降臨。但有些人還是抵禦不住生存的誘惑,特別是在那個星期六的早晨,為了慶祝希特勒生日,當局發放額外的定額食物。數以百計的人湧上庫爾菲爾斯滕大道,卻不知“希特勒的慷慨”給他們帶來的只有詛咒和災禍。伴隨著食物而來的是蘇軍狂風暴雨般的轟炸,昔日優雅寧靜的林蔭道被接二連三的轟炸所摧毀。同樣的慘劇也發生在菩提樹下大街、威廉士大街和愷撒大道上,這些昔日美好的柏林街道在蘇軍炮兵和喀秋莎大炮的致命打擊下變成了一堆堆碎石瓦礫。炮火的轟鳴聲和炸彈的爆炸聲迴響在城市上空,成為了每天生活的背景音樂,用柏林人的話說是“史達林的唱詩班”。
當然,我並不知道同蘇聯軍隊相比,當時我們的實力是多麼的虛弱。希特勒的狂妄至極讓他不能容忍任何失敗,對於失敗的第一反應就是叱責指揮官的懦弱無能,甚至視他們為叛徒,卻絲毫無視國內缺兵少將、彈盡糧絕的現狀。不過,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庫茨克的部隊竟然還幻想著蓄勢以待,後發制人以捲土重來。
哈尼斯和我迫不及待地坐上摩托車,從愷撒大道出發直奔彼得斯多夫。短短几天之內,整個柏林城顯得比我剛來時更加殘破不堪,那些之前沒有被蘇軍炮火摧毀的建築現在都已經坍塌了。我們駛出市區的時候感覺地面都在震動,每隔5秒鐘就能聽到一陣巨大的撞擊聲和榴彈發出的爆炸聲。
我對哈尼斯說:“如果我們兩個都被殺了,我們還會在地獄裡重逢的。”
哈尼斯回答道:“我們已經在地獄裡了。”
幾分鐘後我們遇上了第一個麻煩。公路上擠滿了成千上萬的難民,洶湧的人潮帶著巨大的悲慘、沮喪、痛苦緩緩地向前移動著。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恐懼,饑荒和嚴寒摧殘著他們的身心,許多人看上去都無力繼續支撐,甚至連那些馬匹都已經精疲力竭。路兩邊堆滿了毀壞的卡車和馬車,到處都有嬰兒的哭聲,母親們絕望地撫慰著自己的孩子。我們被圍困在人流中,一步也動彈不得。
希特勒的孩子們(2)
當我們正在考慮如何脫身時,在我身邊的一個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似乎是剛從路邊爬起來,伸出雙手乞求似的看著我,臉上寫滿了疲憊和痛苦。他已經油盡燈枯,再也無力承受這份苦難了。
“我求求你,年輕人,讓我得到解脫吧,我不行了。”
他希望我能給他一個痛快的了斷。
“我再也受不了了。”他繼續到,“求求你,我求求你,幫我解脫痛苦的折磨吧。”
“哦,我的上帝!”我對哈尼斯說,“我不能這麼做。”我們的口袋裡都有槍,但我根本下不了手。
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一位軍士出現在老人面前,冷冷的表情中透著一絲麻木。他說道:“老人家,我不能殺你,但你可以用我的手槍自己解決。”
我神情麻木,和哈尼斯一起默默走開了,我們不願目睹接下去將要發生的事情。槍聲響起,哈尼斯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架。我轉過頭,看見那位士官取回自己的左輪手槍,老人的軀體已經癱倒在路上。這時,從後面馬車中衝出一個年輕的女人,尖叫著撲倒在老人的屍體上,似乎是要保護他。我看見她的衣服上沾滿了血跡。
“相信我,這樣對他更好。”那位軍士一邊把手槍放回槍套,一邊輕聲對我說。他臉上顯出同樣精疲力竭的表情,讓人感覺他好像也產生了同樣的念頭。
我對著哈尼斯吼道:“我們走!”我只想快點離開這個鬼地方。哈尼斯發動了摩托車,帶著我迅速離去。我們離開了人群,沿著高速路向前行駛,很快,周圍再也看不見任何人或車輛,只剩下我們孤零零的一輛車。戰爭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轉瞬之間就有天壤之別,但目前的情形卻讓人感覺詭異。我們停下車,抽了口煙,商量一下究竟是繼續沿大路走,還是另外選一條鄉村小道。
哈尼斯掏出隨身攜帶的酒瓶遞給我,裡面裝滿了杜松子酒。我喝了一口,馬上又遞還給他,我不喜歡這個味道。
他舉起瓶子說道:“敬那個可憐的老人。”然後猛灌了幾口下肚。我的腦子裡不停浮現出那個女人痛苦的表情和那件帶血的外衣,這真是一種折磨。
突然間,一陣猛烈的機關槍聲打斷了我的思緒,一架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的蘇聯戰鬥機,從頭頂上呼嘯而過,在我們左右兩邊留下了兩排清晰的彈孔。這也促使我們迅速轉向更加隱蔽的小路。路上,我們還遇到一些設置坦克路障的老人,但他們並不知道庫茨克的部隊在哪裡。情況萬分危急,蘇聯軍隊就在身後,我們的部隊隨時都有被包圍的危險。
4月21日,星期六。那個早晨對柏林來說意味著厄運和災難。我們在出城時所經歷的那陣炮擊只是整個進攻的序曲,蘇聯軍隊隨後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狂轟濫炸,持續不斷的襲擊不僅要摧毀這個城市,更是要瓦解柏林人殘餘的士氣。猛烈的炮火一直持續了11天,漫天炮彈如雨點般傾瀉在柏林——第三帝國的心臟上。蘇聯人還將俘獲的古斯塔夫重炮調轉炮口對準柏林,這些形如巨獸般的殺人工具重達145噸,每次發射半噸的炮彈,射程達到50公里,殺傷力巨大無比。
此時,每一個步出家門的柏林人都有被殺的危險,死亡隨時可能降臨。但有些人還是抵禦不住生存的誘惑,特別是在那個星期六的早晨,為了慶祝希特勒生日,當局發放額外的定額食物。數以百計的人湧上庫爾菲爾斯滕大道,卻不知“希特勒的慷慨”給他們帶來的只有詛咒和災禍。伴隨著食物而來的是蘇軍狂風暴雨般的轟炸,昔日優雅寧靜的林蔭道被接二連三的轟炸所摧毀。同樣的慘劇也發生在菩提樹下大街、威廉士大街和愷撒大道上,這些昔日美好的柏林街道在蘇軍炮兵和喀秋莎大炮的致命打擊下變成了一堆堆碎石瓦礫。炮火的轟鳴聲和炸彈的爆炸聲迴響在城市上空,成為了每天生活的背景音樂,用柏林人的話說是“史達林的唱詩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