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12《中華醫學雜誌》
本刊為高級綜合性醫學專業刊物,報導我國醫學科學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以及醫學邊緣科學綜合性研究的成果。主要欄目有評述、專家論壇、論著、簡報、論著摘要、快訊、會議紀要、國內外學術動態等。本刊論著附詳細中、英文摘要,以便於對外學術交流。
13《遺傳》
本刊是中國百種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之一,在生物學界擁有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讀者與作者隊伍,所刊登的高水平論文已被國內外多家情報檢索類期刊收錄。內容涉及動物遺傳學、植物遺傳學、分子與微生物遺傳學、人類遺傳學、醫學遺傳學及遺傳工程等方面,主要欄目有:遺傳快報、研究報告、實驗技術與方法、綜述、學術討論及學會動態等。
人的進化、變異、人與疾病的戰爭是科幻中的重要題材,上面兩份雜誌可以幫助你獲得一些基礎性和前性的知識。
14《機器人》
主要報導我國在機器人學及相關領域中的學術進展及研究成果;機器人技術在一、二、三產業中的應用實例;發表機器人控制、機構學、傳感器技術、機器智能與模式識別以及機器視覺等方面的論文。著重報導獲國家各級獎勵。取得公認的重大社會經濟效益的成果文章;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實現的成果文章;國家各類基金資助的科技成果文章;青年作者的優秀文章等。主要讀者為從事機器人研究、製造、應用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的師。
機器人是科幻題材中的"老三樣"了,不知這份專業機器人刊物可以使你產生什麼樣的新靈感。
15《古生物學報》
主要刊載有關古生物的研究論文,報導有關古生物學的動態和學術思想的討論,介紹古生物學研究的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對國內、外重要古生物學研究的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對國內、外重要古生物論著的簡介和評述。
如果你再次把創作的眼光放在幾十億年的地球發展史,希望不要只盯著恐龍,歷史上滅絕的生物各類遠遠大於現在的種類。其中也不乏象恐龍一樣"戲劇性退場"的角色。
16《科技潮》
全國第一家大型科技文化月刊。其辦刊思想與科幻藝術極為類似,就是要將科學技術與文化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常讀這份刊物可以使大家從更高的層次上把握科幻創作。
17《百科知識》
由中國百科出版社出版。全國唯一的文理合編的科普月刊。欄目有"百科聚焦"、"國際縱橫"、"科學前沿"、"科技視野"、"綠色觀察"、"地理風物"、"名人譜"、"經濟透視"、"文壇風景線"、"百科資料庫"、"電腦熱線"、"國寶尋蹤"等欄目。
作為國內眾多綜合科普刊物中的姣姣者,其中不乏探索性、自然之謎類文章,以啟發大家的思路。
18《世界博覽》、《世界知識》
介紹世界文化、歷史、經濟文化、名人、科技、體育風情等方面內容的綜合性雜誌、集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於一身。自創刊以來就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曾在全國最佳雜誌評比活動中被評為世界知識類雜誌的第一名,並多次被重點大學評為全國十佳雜誌。創刊14年來,《世界博覽》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內容新穎、格調高雅、圖文並茂、信息量大、是公認的高檔次雜誌,被讀者譽為"中國人看世界的最明亮的窗口"。
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藝術,當然應該把眼光放到世界各地,這在科幻前輩中屢見不鮮。只是要寫外國故事,一定要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山河湖海,否則筆下空洞無物。
四節 科幻工作者的評定標準 第十四章
科幻界裡的人都知道,在目前的專業作家體制下,科幻作者只能加入科普作協或以兒童作家,純文學作家的身份加入作協。這不僅抹殺了科幻作者的創作特點,而且意味著科幻作者的創作水平要由一些外行來評定。目前絕大多數科幻作者屬於"半專業作者",即論身份屬於自由撰稿人,但他們專志於科幻創作,他們對科幻創作的理解和把握是一般作協會員或科普作協會員所不能相比的。
這種現狀對科幻作者的個人發展極為不利。單個科幻作者沒有組織依託,沒有身份歸屬,沒有創作成績的有效評定,只憑單打獨鬥,對其創作生涯的發展是個很大的阻礙。當科幻作者與出版界人士打交道時,他也拿不出任何標明自己身份與創作能力的東西,除非他同時是作協會員或科普作協會員。但那兩個身份實際上並不以科幻創作水平為評定標準。客觀上大家也需要一個職業化科幻作者評定製度。
筆者設想了一個"職業科幻工作者積分評定製度",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請大家討論。
職業科幻工作者分"小說作者"、"評論作者"、"翻譯工作者"、"科幻編輯"、"專業科幻畫家"、"專業科幻編劇"、"專業科幻教育工作者"、"專業科幻研究工作者"、"科幻宣傳工作者"等類別。
同一科幻工作者可以同時申報不同類別。如吳岩同時為專業科幻小說作者和專業科幻評論作者;孔斌與趙海虹同時為專業科幻小說作者和專業科幻翻譯工作者;星河可同時評定專業科幻小說作者與專業科幻編輯。
本刊為高級綜合性醫學專業刊物,報導我國醫學科學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以及醫學邊緣科學綜合性研究的成果。主要欄目有評述、專家論壇、論著、簡報、論著摘要、快訊、會議紀要、國內外學術動態等。本刊論著附詳細中、英文摘要,以便於對外學術交流。
13《遺傳》
本刊是中國百種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之一,在生物學界擁有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讀者與作者隊伍,所刊登的高水平論文已被國內外多家情報檢索類期刊收錄。內容涉及動物遺傳學、植物遺傳學、分子與微生物遺傳學、人類遺傳學、醫學遺傳學及遺傳工程等方面,主要欄目有:遺傳快報、研究報告、實驗技術與方法、綜述、學術討論及學會動態等。
人的進化、變異、人與疾病的戰爭是科幻中的重要題材,上面兩份雜誌可以幫助你獲得一些基礎性和前性的知識。
14《機器人》
主要報導我國在機器人學及相關領域中的學術進展及研究成果;機器人技術在一、二、三產業中的應用實例;發表機器人控制、機構學、傳感器技術、機器智能與模式識別以及機器視覺等方面的論文。著重報導獲國家各級獎勵。取得公認的重大社會經濟效益的成果文章;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實現的成果文章;國家各類基金資助的科技成果文章;青年作者的優秀文章等。主要讀者為從事機器人研究、製造、應用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的師。
機器人是科幻題材中的"老三樣"了,不知這份專業機器人刊物可以使你產生什麼樣的新靈感。
15《古生物學報》
主要刊載有關古生物的研究論文,報導有關古生物學的動態和學術思想的討論,介紹古生物學研究的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對國內、外重要古生物學研究的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對國內、外重要古生物論著的簡介和評述。
如果你再次把創作的眼光放在幾十億年的地球發展史,希望不要只盯著恐龍,歷史上滅絕的生物各類遠遠大於現在的種類。其中也不乏象恐龍一樣"戲劇性退場"的角色。
16《科技潮》
全國第一家大型科技文化月刊。其辦刊思想與科幻藝術極為類似,就是要將科學技術與文化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常讀這份刊物可以使大家從更高的層次上把握科幻創作。
17《百科知識》
由中國百科出版社出版。全國唯一的文理合編的科普月刊。欄目有"百科聚焦"、"國際縱橫"、"科學前沿"、"科技視野"、"綠色觀察"、"地理風物"、"名人譜"、"經濟透視"、"文壇風景線"、"百科資料庫"、"電腦熱線"、"國寶尋蹤"等欄目。
作為國內眾多綜合科普刊物中的姣姣者,其中不乏探索性、自然之謎類文章,以啟發大家的思路。
18《世界博覽》、《世界知識》
介紹世界文化、歷史、經濟文化、名人、科技、體育風情等方面內容的綜合性雜誌、集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於一身。自創刊以來就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曾在全國最佳雜誌評比活動中被評為世界知識類雜誌的第一名,並多次被重點大學評為全國十佳雜誌。創刊14年來,《世界博覽》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內容新穎、格調高雅、圖文並茂、信息量大、是公認的高檔次雜誌,被讀者譽為"中國人看世界的最明亮的窗口"。
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藝術,當然應該把眼光放到世界各地,這在科幻前輩中屢見不鮮。只是要寫外國故事,一定要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山河湖海,否則筆下空洞無物。
四節 科幻工作者的評定標準 第十四章
科幻界裡的人都知道,在目前的專業作家體制下,科幻作者只能加入科普作協或以兒童作家,純文學作家的身份加入作協。這不僅抹殺了科幻作者的創作特點,而且意味著科幻作者的創作水平要由一些外行來評定。目前絕大多數科幻作者屬於"半專業作者",即論身份屬於自由撰稿人,但他們專志於科幻創作,他們對科幻創作的理解和把握是一般作協會員或科普作協會員所不能相比的。
這種現狀對科幻作者的個人發展極為不利。單個科幻作者沒有組織依託,沒有身份歸屬,沒有創作成績的有效評定,只憑單打獨鬥,對其創作生涯的發展是個很大的阻礙。當科幻作者與出版界人士打交道時,他也拿不出任何標明自己身份與創作能力的東西,除非他同時是作協會員或科普作協會員。但那兩個身份實際上並不以科幻創作水平為評定標準。客觀上大家也需要一個職業化科幻作者評定製度。
筆者設想了一個"職業科幻工作者積分評定製度",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請大家討論。
職業科幻工作者分"小說作者"、"評論作者"、"翻譯工作者"、"科幻編輯"、"專業科幻畫家"、"專業科幻編劇"、"專業科幻教育工作者"、"專業科幻研究工作者"、"科幻宣傳工作者"等類別。
同一科幻工作者可以同時申報不同類別。如吳岩同時為專業科幻小說作者和專業科幻評論作者;孔斌與趙海虹同時為專業科幻小說作者和專業科幻翻譯工作者;星河可同時評定專業科幻小說作者與專業科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