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亂世用重典,我深知這個道理,對於一些罪行不顯著的人我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對於割據一方的諸侯,和為禍地方的惡霸我從來就不心慈手軟。"是啊,史大人自然不知道了,假如史大人在也會拍手稱快的,那場面簡直就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不知道有多少人鼓掌相慶呢,黃德功罪有應得.不光是他還有左良玉,馬士英,洪承疇,阮大鋮這相繼人都就該受到審判,估計就不是車裂而是刮刑了吧!"鄧希賢在一側幸災樂社禍的說道,讓人毛骨悚然.

  "鄧大人,說這個幹什麼,史大人又不是黃德功之流,這些人死有餘辜,史大人是國家的棟樑,將來還大有用武之地呢!"我說道,和鄧希賢一唱一和簡直就是紅臉和白臉.

  “好了,好了,不要在此糾纏了,元度你還有很多事沒處理呢,史大人一路過來舟車勞頓,估計早就疲憊不堪了,將來的事慢慢再說,我先為他安排住處,隨後和安國君帶他四處走走!”徐光啟出來打圓場,朱慈烺也在旁邊說道:

  “老師說的是,師兄您就忙去吧,剩下的由我和老師來負責!”七月間江南已經炎熱異常,南京城號炮連天,一隊又一隊的士兵登上戰船向上游駛去,各種戰略物資也不斷的運上“北京”號這艘最新建造的鄭和寶船,站在船樓上我遙望整個江面上千帆競技的壯觀景象不由得感慨異常。

  當初渡江攻打南京的時候我還沒有這麼多地戰船,不過是半年的時候一下子冒出這麼多來。當然很多船都是民間僱傭的。自從南京及江浙被占領後連同福建、廣東徹底打通了海上交通線,沿海貿易迅速發展,伴隨著民間造船業也迅猛發展,尤其以泉州、寧波這樣的古港口煥發了活力,南來北往的船隻絡繹不絕。極大地豐富了

  北方市場,同時也為南方帶去了充沛的白銀,對恢復生產起到了去大的作用。

  和我同船的還有朱慈烺和史可法,這一次我要帶著他們順江而上一起見證整個中國的最後一統。因為隨著我軍攻勢的不斷犀利。左良玉、馬士英和洪承疇三股人馬被壓縮在了沅江以南,資水一北的狹長地域,進退不能,袁崇煥在西進行半迂迴包圍,吳雨龍從北方包抄,而鄭芝龍已經徹底占領福建。鄧希晨占廣東廣西大部,明軍最後的殘餘部隊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苟延殘喘他們居然聯合擁立唐王屢鍵在沅陵即皇帝位,建元隆武。稱沅陵為天興府。對於這最後的殘餘力量我自然不能等閒視之,狗急了還會跳牆何況這三個被我定為甲級戰犯的傢伙,抵死頑抗是一定了,所以我決定親自指揮大陸地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業讓史可法等這些前明遺老們開開眼界。史可法在南京一刻也沒消停,今天聯絡這個明天聯絡那個不是抨擊政體就是反對新政,不過他的市場似乎越來越小,參與的人也都是那些老學究們,吃飽了沒事幹雞蛋裡頭挑骨頭。連史可法自己都對他們缺乏信心,就更別提什麼有創意的舉動了。這下好了,我就讓你們從另一個角度好好欣賞一下什麼是真正地大兵團聯合作戰。盤踞在沅江一代的明軍總數大概在二十萬左右,這裡有洪承疇和左良玉等人的嫡系部隊,在前期戰鬥中這些人保存了一些的實力。沅江一代河網密布再加上山高林密不適合大兵作戰,明軍殘餘部隊正是依靠這一點希望做垂死的掙扎,想憑藉的地理條件和我周旋。不過我倒不怕,因為我的手上有一件秘密武器,憑藉於此我可以再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戰船駛過九江與在鄱陽湖聚集的集結的艦隊會合使得整個南征大軍地規模一下子擴到了戰船近千艘,人員達十萬的龐大數目,整個長江江面上綿延十數里到處都是帆影,氣勢磅礴,就是史可法也大為感慨。單以這樣規模的水軍而論絕對是當世罕有的,難怪我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突破長江防線直下金陵,再看士兵們地裝備和士氣更不是明軍所能比擬的,在所有人的眼中都能看到無比堅定的信心,那是對勝利的渴望和對自身實力的自信,至少史可法就從來沒有看到這樣的軍隊。船隊規模雖龐大但是指揮調度井然有序,完全不需要我費神,我只是坐在甲板上悠然的品茶,坐在我對面的是一位五十餘歲的老者,兩鬢有些斑白可是面色紅潤,皮膚略有些黑,那是長期在野外所造成的特殊的外貌特徵。史可法知道這一次南征勝利的關鍵就取決於這個叫做徐霞客的老者。自洪承疇等人盤踞沅江以後雖然吳雨龍部和王銘建部多次發起進攻可是收效都不大,沅江地區延複雜的地貌特徵阻礙了大部隊前進的步伐,由於明軍占據的地理優勢極大的削弱了我軍在武器裝備上的優勢,進攻變得舉步維艱,而袁崇煥雖然完成對張獻忠的重創但云貴地區自然環境更為惡劣,我軍只能在戰術上完成包圍,還無法組織大規模的戰役.就在這時一個老者主動找到了我內陸就是徐霞客,對於徐霞客的大名我是聞名已久了,事實上我一早就在尋訪徐霞客,古代作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當地作戰環境的熟悉,在這方面沒有人能比得過徐霞客,他就是一本活地圖,然而徐霞客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尋訪工作變得十分艱難,但誰能想到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居然主動找到了我。很多人對徐霞客持懷疑態度,甚至懷疑他是明軍派來的奸細,不相信他能帶領大軍從密林深處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一次突襲,但對此我深信不疑。“幾日來拜讀振之先生大作受益匪淺,先生縱游舉國南北,足跡遍布名山大川,當真是少有的壯舉啊,單是這份勇氣和氣魄就值得後世立為楷模,我常說得振之先生則天下以有一半在手啊!”我一邊品茶一邊讚揚道,雖然裡面有了些奉承的成分可是敬佩卻是發自內心的克可法卻是在一旁嗤之以鼻,讀書人不讀書不從政,不拯救國家於危亡,卻整天遊山玩水,有什麼可稱為楷模的!史可法對徐霞客主動為我軍引路十分不爽,雖然他也痛恨馬士英之流可是那畢竟是明朝最後的力量,假如像這個徐霞客所說的那樣有秘道可直抄明軍後路,那麼最後的希望也不存在了。所以史可法是充滿敵意的對待徐霞客的,和史可法恰恰相反朱慈烺對徐霞客的經歷很感興趣,畢竟是少年人,對於歷險之類的故事總是十分嚮往,如今有這個當事人親自講出自己的親身經歷那自然又是不同,因此幾天來一直纏著徐霞客,非要他把肚子裡的故事一股腦的都倒出來。“李大人說得哪裡話,老朽平生就這點志趣,雖然吃了些苦,可是收穫頗豐,我還要感謝李大人資助我出書呢,能為中國的大一統出一分力實是老朽的榮幸!”徐霞客謙虛的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