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帶領主力由陸路、屯泰由水路,向明軍扼守的新牆、潼溪進攻。明軍不堪一

  擊,紛紛如鳥獸散②。十八日,清軍進迫湘陰,章曠同部將逃往長沙,同督師

  何騰蛟商量對策。當時駐守長沙的澧陽伯王進才建議調駐守常德的馬進忠、

  王允才部前來長沙加強防守力量。不料,馬、王二部還在途中,清軍就已經

  直趨長沙城下。王進才眼看兵力不敵,保護何騰蛟乘船南撤。二十五日,清

  軍占領長沙。

  孔有德在占領長沙以後,為解除兩翼威脅,在湖南站穩腳跟,派耿仲明

  進攻常德地區,尚可喜領兵直搗黃朝宣盤踞的攸縣燕子窩。同時派人招降駐

  於瀏陽的何騰蛟中軍總兵董英。三月初七日,董英率部降清。馬進忠、王允

  才部在援救長沙途中,得知該城已被清軍所占,退往湘西山區,常德無軍防

  守遂為耿部清軍占領③。尚可喜兵至攸縣,黃朝宣不敢迎戰,遣人向清軍“討

  招安。恭順王不允,要洗他巢”①,黃朝宣只好收拾財物領兵竄往衡州。湖南

  另一明朝將領張先璧則退往寶慶(邵陽)。三月中旬,何騰蛟、章曠先後逃

  至衡山縣。在清軍追擊下,他倆在雲南將領趙印選、胡一清保護下逃到衡州。

  四月十四日衡州失守,何騰蛟、章曠又逃到永州、東安一帶;黃朝宣向清軍

  投降,由於他長期蹂躪地方,百姓怨恨,孔有德為了收買人心,下令把黃朝

  宣父子處死。

  孔有德指揮的清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領了湖南大部分地區。

  當時已入盛夏,清兵在長沙、衡州一帶避暑,暫時停止了進兵。永曆帝在武

  岡軍閥劉承胤控制下苟延殘喘,章曠於八月初八日病死於永州,何騰蛟奔走

  於武岡、永州之間一事無成。中秋以後,金風送暑,清軍即開始向武岡、永

  州進攻,迅速占領了除湘西部分土司以外的湖南全境。何騰蛟作為南明湖廣

  等地總督和督師,在湖南經營了一年多時間,兵員多時號稱十三鎮,又提拔

  了大批親信文官出任巡撫等官職,不僅沒有收復湖北寸土,而且在清軍南下

  時即全盤瓦解。偏沅巡撫傅上瑞降清,章曠死後接替恢撫的吳晉錫做了清朝

  統治下的“遺民”,部下將領有的降清,有的逃入廣西。這就是何騰蛟經營

  ① 《清世祖實錄》卷二十七,參見《平南王元功垂範》卷上。

  ② 順治四年四月湖廣巡撫高士俊揭帖中說:“二月十六日大兵自岳起營,三王統鐵騎由陸路南進,兵部佟

  (即屯泰)由水路前行。”蒙正發《三湘從事錄》記是月十五日清軍“撲”新牆、潼溪,明軍皆潰。此處

  據清方檔案記載。

  ③ 上引湖廣巡撫高士俊揭帖中說:“常德府士民兵馬聞大兵南向,俱已逃散,止存空城。”實際情況是馬

  進忠等部奉調援長沙,三月初曾到達新化、湘鄉一帶。援長沙既已成泡影,常德守軍亦空。

  ① 吳晉錫《半生自紀》記:“三王兵至衡,黃朝宣率其子降,以為長保富貴。三王先命朝宣之兵釋兵械,

  召朝宣入,歷數殘暴之罪,支解之,以快人心。”王夫之《永曆實錄》卷十記黃朝宣投降後被亂箭射死。

  湖南的業績。

  第十一章 大西軍的經營雲南

  第一節 雲南沙定洲之亂

  雲南在整個明朝統治時期,管理體制和內地各省有很大的區別。除了在

  雲南設立了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後來又設立了巡撫以外,由於

  這一地區土司眾多,自洪武年間起沐英(封西平侯,其次子晉爵為黔國公)

  世代鎮守該地。沐氏家族不僅掌握了很大的兵權,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也具有

  舉足輕重的地位。換句話說,雲南在明代處於世襲勛臣和地方流官的雙重管

  轄之下,兩者既互相配合,又常出現糾葛。1644—1645 年,中華大地風雲陡

  變,特別是張獻忠部入川建立大西政權以後,黔國公沐天波同巡撫吳兆元、

  巡按吳文瀛會商徵調漢族和土司軍隊,以防止大西軍入滇,並準備接受南明

  朝廷的調遣。1645 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機發動叛亂①,聲言:“已無

  朱皇帝,何有沐國公。”②

  叛軍先後攻下大姚、定遠、姚安,全滇震動。沐天波等人急忙下令調集石屏

  土司龍在田、.峨土司王揚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

  司刁勛等部,於九月間一舉擊敗叛軍,吾必奎及其黨羽都被活捉。沙定洲原

  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兒子,阿迷州土司普名聲死後,其妻萬氏①改嫁定洲,兩土

  司合而為一,勢力大增,以臨安府生員湯嘉賓(萬氏的妹夫)為謀主,暗中

  籌劃利用沐府同雲南巡撫和三司官之間的矛盾、各土司的向背不一,發動一

  場奪取雲南權力的政變。於是,沙定洲夫婦統率的土司軍在吾必奎叛亂已經

  平息後,仍滯留於省會昆明。沐天波因定洲之父沙源一貫表現忠貞,不疑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