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歲不慕虛名,以務實為要,此乃國家之幸,萬民之福,土藩外夷的議論又有何妨?」皮熊對此也是贊同。到底是武人出身,少了傳統文人那些迂腐觀念。

  「萬國來朝,四夷賓服。」朱永興有些輕篾地一笑,說道:「朕確實不欣賞這個虛名。憑什麼要讓外國人說好,要讓本國子民拍手稱讚。那才是真。」

  ……

  夜幕降臨,在北京郊外的一處大院落內,卓布泰和達福派來的使者濟世正在秉燭看著大明朝廷最近半年來的邸報。沒有什麼保密的東西,這也是朱永興所交代的,讓濟世等人看清形勢,也就是有震懾的意思。

  越看越是皺眉,無力的感覺更是越來越重。濟世不自覺地摸著腦袋,卻已經是光光的沒有頭髮。沒辦法,大明越來越強勢,滿清退至關外後曾數次派出使者希望談判或議和,可這些使者連前線的明軍都不予放行,只談投降、不談議和,大明根本不接見所謂的使者。

  此番雖有國安部的人員居中聯絡,但大明朝廷卻絕不允許留辮夷服的滿人在其控制區出現,這是不能更改的條件。於是,濟世和班布爾善只好做出犧牲,以包頭和尚的姿態秘密來到了北京,住在這所戒備很嚴的院落中。雖然戒備很嚴,倒也不是關押,應二人的請求,班布爾善便在國安部人員的看護下進了京城,到現在還沒回來。

  濟世頹然嘆息,將一撂邸報一推,用力撫著額頭,深覺此次出使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就象當初南明弘光朝廷一樣,缺少本錢和剛勁,如何談判?

  腳步聲在外面響起,班布爾善拎著個食盒推門而入,看到濟世如此模樣,不禁笑道:「何必如此呢,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我盡了本份也就是了。」

  濟世苦笑搖頭,身子向椅子上一靠,說道:「我在這裡費心勞神,你倒好,要看什麼京師風貌。這逛了大半天,可有什麼收穫?」

  班布爾善將食盒打開,飯菜取出,還有一壺酒。他布放完菜盤,給濟世和自己斟上酒,坐在桌子對面轉著酒杯,好半晌才苦笑一聲,說道:「大明北地已基本恢復,想藉此拖延的想法已是不行了。」

  「如何得知此情?」濟世向前探身,疑惑地盯著班布爾善,「我可是看了半日邸報,才得出這個結論。」

  班布爾善狡黠地一笑,說道:「若是北地依然凋弊,那京師中流民乞丐豈會少了?今日雖是走馬觀花,卻也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啊!」

  濟世無奈地點了點頭,指了指桌邊凌亂的邸報,說道:「這邊在遼東開戰,南邊卻還能興滅國之師,安南、占城兩國已不復存,這明國顯然尚有餘力,不會為遼東戰事所累呀!」

  「確實如此。」班布爾善向濟世舉杯示意了一下,然後把酒一飲而盡,說道:「這就難辦了啊!明國勝券在握,就算是打得時間長一些,也盡撐得住。可咱們呢,鰲公這一走,又能託庇於誰?朝廷那邊自身難保,溫言撫慰也不過是看中咱們的這些兵將,要為他們抵擋明軍罷了。但是,就算加上咱們,恐怕也無濟於事,早晚會被明軍剿滅。」

  濟世點頭贊同,說道:「看那明帝的絕決,確實是不會停下手來,定要除之而後快。」

  「這越打仇恨越大,恐怕撐到最後,便是個亡族滅種的下場。」班布爾善一杯一杯地喝著酒,眼睛越眯越小,「羅剎人呢,茹毛飲血的蠻夷,向北退也不是善策啊!」

  「是啊,羅剎人更兇殘。」濟世也很苦惱,飲著酒,苦澀難咽。

  「今朝有酒今朝醉吧!」班布爾善笑得很難看,說道:「明日且聽聽明國的條件,反正能放咱們來,還是有一線生機的。」

  「但願如此吧!」濟世長長地嘆息一聲,一杯苦酒又灌了下去。

  沒有實力的談判,能有什麼樣的結果,班布爾善和濟世都心中清楚。況且,現在的明帝精明睿智,可不是能夠輕易糊弄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

  精明睿智嗎,朱永興承認自己不笨,但卻達不到那麼誇張的程度。而他最與別人不同的是眼光的深遠,以及務實不好虛名的行事風格。

  務實,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名與利同列,是人們最普遍的追求,朱永興其實也不例外。他辛辛苦苦地工作,殫心竭慮地籌劃,為的是什麼,可別說他不喜歡成為這個時空的中國歷史上最有功績的千古一帝。

  但凡事有個限度,也要有原則。而且,朱永興那後世的思維模式使他並不滿足於當時傳統意義上的一些東西。比如,表面上的恭順和口頭上的稱臣,他不欣賞也不大接受;泱泱泱大國的氣度不是牽就弱小,用吃虧來換仁義。所以,在很多時候,朱永興象一個小商人似的斤斤計較、精明盤算,非要實際利益才能打動他。

  雖然這顯得有點不合傳統的「仁」和「禮」,但確實是使國家、民族得到了好處。比如明王朝的附屬國很多,是明王朝依靠自己的實力讓眾多的國家服氣,「臣服」而自願加盟的。而朱永興卻不滿足於此,滅安南,滅占城,伐緬甸。他完全是以武力說話,並從中得到了國家復興所需的錢財和物資。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儒家傳統的「內聖外王」已經不太適合,至少是要有選擇的接受,有批判的吸取。

  所以,不管卓布泰、達福能否接受大明的條件。秋季攻勢的準備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為了彌補騎兵的不足,朝廷甚至從西北調了四千騎兵參戰,作戰計劃也變得激進,非要一舉解決韃虜,或者至少要到打殘的程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