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歲息怒,保重龍體要緊啊!”太監跪著大喊。

  皇上脫下靴子,朝他砸去。“你還在這兒羅嗦什麼?朕想一個人呆一會兒,滾出去!”

  “奴才馬上就滾!可萬歲爺在外面跑了一整天,先喝口茶吧!”太監跪爬著遞上一杯茶。

  皇上啪地將茶杯摔在地上。“朕不想喝!你滾,滾,滾!”

  太后急急地進屋,皇上連忙閉嘴,恭敬地一施禮,“孩兒向母后請安!”

  “兒啊,隔著兩道門就聽見你在大聲嚷嚷,今兒有何不順心的事啊?”

  皇上深嘆了一口氣。“孩兒今天丟足了臉面。一個小小的俄羅斯蠻邦竟然傳話到朕的宮門口,說什麼讓朕等著挨他們的馬刀!”

  太后還未回答,外面忽然百鍾齊鳴,這是皇上召集文武百官緊急入朝的信號!她憂慮地望著兒子說:“娘擔心你這樣怒氣沖沖地上朝會草率行事!今兒先聽聽大臣們的建議,明兒再作決定也不遲,啊?”

  “母后放心,孩兒知道該怎麼做。”皇上自信地將手一背,走向議事大殿。

  年僅十八歲的永安帝神情威嚴地坐上龍椅,文武百官跪倒叩頭,三呼萬歲。這位皇上十五歲時便告別了自己的少年,君臨天下,現在在這張早熟的臉上已看不到絲毫的稚氣與天真。

  “列位大臣,今日宮門外發生了件大事,你們有何評說?”他先掃視一眼以徐世忠為首的武將派,又看了一眼以鄧仲仁為首的文官派,所有人都低頭不語。“怎麼,你們都啞了不成?”

  首輔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鄧仲仁托著銀白色的長髯,走上前行禮。“皇上,老臣的確不知今兒宮門外有何大事?”

  “鄧中堂,你應該多出門活動活動!”皇上沒好氣地送了他一句。

  “老臣知錯,謝皇上教誨!”

  “既然你們都不知道,朕就告訴你們。北方俄羅斯蠻夷襲擾我大明國土,侮辱我大明官兵,他們還口出狂言,說什麼要掃平朕的皇宮,讓朕引頸待戮!”

  “聖上,臣罪該萬死!”兵部尚書徐世忠噗通跪倒叩頭。

  永安帝哼了一聲。“徐中堂,黑龍江方面的戰事你怎麼一直瞞著朕?”

  “臣萬萬不敢!兵部已在十日前將黑龍江敗報的奏摺呈了上去。”

  皇上一愣。他終於記起了那份摺子,當時由於忙於其他公務,被擱置一旁。他依然沉著臉,“朕記得是有那麼一份奏摺,可朕不記得摺子上有關於俄夷侮辱大明官兵一事!”

  “聖上,這個臣也是頭一回聽說!”徐世忠恭敬地跪在地上,低頭不敢正視前方。

  永安帝心裡明白,這事怪不得徐尚書。他緩了緩語氣,“此事朕不再追究。今日趁文武百官都在,請徐中堂簡要敘述一番黑龍江之戰事。”

  “謝皇上!”徐世忠又是一叩頭,起身說道:“俄羅斯蠻夷在黑龍江一帶集結數萬精兵,嚴陣以待。北方諸部誤傳軍情,以致兵部僅派官兵五千前往剿敵。他們雖英勇奮戰,殺敵無數,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大敗而歸。”

  “那麼,兵部有何打算?”

  “兵部計劃令燕京總兵馬衛英招兵三十萬,開赴黑龍江與俄夷一決雌雄!”

  永安帝暗暗吃驚,三十萬大軍遠征可不是件小事,這事得問個明白。“三十萬大軍的飯量可不小啊,你們去何處徵集糧草?”

  徐世忠屬下一名心腹官員上前回話:“稟萬歲,戶部計劃將全國田稅每畝增加三厘,以供大軍遠征之需。”

  “加三厘?”皇上的臉唰地又沉了下來。“朕這幾年好不容易將田稅降了下來,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你們這樣做,朕的努力豈不付諸東流?”

  徐世忠深鞠一躬。“俄夷兵強馬壯,火炮凌厲,那三十萬大軍少一萬都難以克敵啊!”

  永安帝不以為然地搖搖頭。“列位大臣,你們誰有兩全之策啊?”

  鄧中堂手下有一文官站了出來。“萬歲,卑臣以為與其興師動眾與俄夷決戰,不如派人前去與俄羅斯議和?”

  “議和?”皇上將眉毛一豎。“那你的條件呢?莫非你想將黑龍江讓於俄羅斯不成?”

  “奴才萬萬不敢!”進言的文官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

  永安帝伸手指著那人,高聲怒喝:“朕告訴你們,我大明江山乃先帝所創基業,你們誰哪怕是丟了一寸土地,朕都將他碎屍萬段!”

  “奴才罪該萬死,罪該萬死!”那官員渾身哆嗦,連連叩頭。

  皇上出乎意料地收起了怒容,揮手示意他退下。“既然你們誰都沒有兩全之策,朕倒有個主意,朕想派郭大帥的御林軍赴黑龍江剿滅俄夷。你們不是說俄夷火炮凌厲嗎?難道我大明錦衣衛的火炮不比他們的強?”

  鄧仲仁立刻小聲提醒道:“先皇有訓:御林軍不可勞師遠征!”永安帝微微一蹙眉。

  就在這當口,徐世忠淚流滿面地跪倒在地,大聲疾呼:“萬歲,您上承皇威,下安民心,真乃我大明之洪福啊!可皇城安危非同兒戲,皇上萬萬不可為百姓安康而削弱皇城守衛!微臣願親領現有官兵五萬,去與俄夷拼死一戰,即使以身殉國,也不足為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