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做阿瑪的立身不正,當兒子的屁股也坐歪了,可憐四哥,白白背負了那麼多的罵名,收回來的銀子,還不夠這兩個人揮霍的呢。
如果換作是上輩子只有二十四歲的胤禎,可能還沒有這麼氣憤,因為那時候他經歷的事情少,很難對皇阿瑪和八哥做的這些事情有具體的估量。
但是現在,他知道這兩個人的做法,對朝廷有多大的損失,對於民間的百姓又有著多大的損失,想要好的名聲,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但花銀子,尤其是花國庫的銀子來買名聲,絕對不能算是什麼好方法。
四哥和弘暉也沒花國庫的銀子收買人心,不是照樣名聲也挺好的,殺貪官,可以大快人心,修路修橋,那也是能讓民心所向的事情,真正在做事情的人,總會有人看到的。
這樣的一封奏摺遞上去,壓根就沒有拿到大朝會上去討論,胤禎直接被叫去了乾清宮。
五十九歲的皇阿瑪,看起來很是疲憊的樣子,胤禎一邊覺得老爺子很多做法不對,一邊也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太對,從為人子的角度來看,他如今可算不上是什麼孝子。
「五年前的時候,你還為了老八與朕爭執,刀!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還敢梗著脖子為老八據理力爭,朕可是印象深刻,甚至到了現在,朕都記得你當初說過的話。」
康熙許是覺得挺有意思的,奏摺攤開來放在面前,五年前怕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十四會上這麼一道摺子,幾乎是要把老八釘死在恥辱柱上。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一鳴驚人。
「你當初說,老八沒有什麼私心,是個賢王,而且還能力超群,不應當被打壓。話里話外,都覺得朕是因為老八有能力、有威脅,所以才會打壓老八。怎麼著,現在想明白了?」
當年是他讓老四和老八收繳戶部欠銀的,老四倒是聽話,為了收繳戶部欠銀,把自個的名聲弄成了一團黑。
老八就過於奸猾了,給那麼多官員開口子,拿著國庫的銀子給自己收買人心,而且是踩在他和老四身上,去刷名聲。
胤禎本來還以為皇阿瑪有可能興師問罪的,現在看來,皇阿瑪壓根就沒覺得被影射到,當下心裡邊兒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寫的時候義憤填膺,寫完之後,也還是有點害怕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他可以跟十三哥一樣,被皇阿瑪閒嫌棄,但是在此之前,總得要拉些墊背的才行。
「回皇阿瑪的話,當年是兒臣識人不清,如今想來,八哥並配不上『賢』字,如果可以的話,兒臣寧可當年沒有替八哥說過話,眼下兒臣願意戴罪立功。」
「怎麼個戴罪立功法?」
康熙就像是在逗小孩子,胤禎在他眼裡確實是小孩子,五年前仗義執言,這事兒辦的就很沒腦子,五年後直接給他上了這麼一道摺子,又說要戴罪立功,也挺幼稚的。
眼下這個時候,他不會去動老八的,若是動了老八,太子之位,能爭的人就只剩下老四和十四了,若十四能扶得起來也就罷了,可看眼前這個情況,!這孩子大概是真沒這份野心。
為了朝堂上的平穩,他都不會去動老八的,所以十四別想著,他會為了曾經的事兒去處罰老八。
胤禎還沒有異想天開到這種程度,「追繳戶部欠銀一事,中道崩殂,此責任大都在於八哥,兒臣想要重新接過這件差事,向借了銀子還沒有還清的大臣們討債,還望皇阿瑪成全。」
討債這種事兒,他手熟的很,拉仇恨值的事,他也特別熟練,反正這一次的仇恨值,不光會被算在他身上,還會也被算在八哥身上。
這些大臣們的底,他上輩子就已經摸過了,哪些是貪官,哪些是庸官,哪些手裡頭黑,哪些攫取的不義之財多,甚至哪些人做過違法之事,他心裡邊大致上都有個數,若是有遺忘的,還可以去問一問四哥。
就從這些人身上先下手,能討回來多少銀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仇恨值一定要拉夠,讓這些人丟足顏面,甚至查出違法的證據來,直接交到御史台去,連官帽甚至性命也保不住。
如此,除了八哥外,就還能再多些給他當墊背的人了,既然都已經決定要『玩完』了,那倒不如多帶些人,波及範圍越廣,他就越有成就感。
胤禎都能想明白的事兒,康熙就更能想的明白了,如此才會糾結,他既想著讓十四把銀子追討回來,但同時又不想讓老八連一爭之力都沒有,朝堂上是絕對不允許一方獨大的。
如今這樣就剛剛好,老八在朝堂上雖然有勢力,但跟五年前遠不能相比,還有老四在外邊牽制著,就算是一副富貴閒人的模樣,但是老四在那兒,老八就不會輕舉妄動。
第105章
康熙有生之年是真的不想再立太子了,所以才會盡力維持朝堂上的平衡,不讓一家獨大。
已經準備豁出去的胤禎,都沒想到老爺子會不答應這事兒,明明國庫的銀子已經所剩不多了,追繳欠銀一事應當是迫在眉睫才對。
可老爺子居然沒答應,當然也沒把話說死,只說讓他等消息。
等就等唄,胤禎的這一道摺子就沒打算瞞著眾人,所以他上的也不是密折,而是按照正常流程遞交上去的,在皇阿瑪之前,已經有很多官員看到過了。
至於他在乾清宮的言論,倒是還沒有被外傳出來,應該是皇阿瑪有囑咐底下人。
如果換作是上輩子只有二十四歲的胤禎,可能還沒有這麼氣憤,因為那時候他經歷的事情少,很難對皇阿瑪和八哥做的這些事情有具體的估量。
但是現在,他知道這兩個人的做法,對朝廷有多大的損失,對於民間的百姓又有著多大的損失,想要好的名聲,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但花銀子,尤其是花國庫的銀子來買名聲,絕對不能算是什麼好方法。
四哥和弘暉也沒花國庫的銀子收買人心,不是照樣名聲也挺好的,殺貪官,可以大快人心,修路修橋,那也是能讓民心所向的事情,真正在做事情的人,總會有人看到的。
這樣的一封奏摺遞上去,壓根就沒有拿到大朝會上去討論,胤禎直接被叫去了乾清宮。
五十九歲的皇阿瑪,看起來很是疲憊的樣子,胤禎一邊覺得老爺子很多做法不對,一邊也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太對,從為人子的角度來看,他如今可算不上是什麼孝子。
「五年前的時候,你還為了老八與朕爭執,刀!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還敢梗著脖子為老八據理力爭,朕可是印象深刻,甚至到了現在,朕都記得你當初說過的話。」
康熙許是覺得挺有意思的,奏摺攤開來放在面前,五年前怕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十四會上這麼一道摺子,幾乎是要把老八釘死在恥辱柱上。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一鳴驚人。
「你當初說,老八沒有什麼私心,是個賢王,而且還能力超群,不應當被打壓。話里話外,都覺得朕是因為老八有能力、有威脅,所以才會打壓老八。怎麼著,現在想明白了?」
當年是他讓老四和老八收繳戶部欠銀的,老四倒是聽話,為了收繳戶部欠銀,把自個的名聲弄成了一團黑。
老八就過於奸猾了,給那麼多官員開口子,拿著國庫的銀子給自己收買人心,而且是踩在他和老四身上,去刷名聲。
胤禎本來還以為皇阿瑪有可能興師問罪的,現在看來,皇阿瑪壓根就沒覺得被影射到,當下心裡邊兒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寫的時候義憤填膺,寫完之後,也還是有點害怕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他可以跟十三哥一樣,被皇阿瑪閒嫌棄,但是在此之前,總得要拉些墊背的才行。
「回皇阿瑪的話,當年是兒臣識人不清,如今想來,八哥並配不上『賢』字,如果可以的話,兒臣寧可當年沒有替八哥說過話,眼下兒臣願意戴罪立功。」
「怎麼個戴罪立功法?」
康熙就像是在逗小孩子,胤禎在他眼裡確實是小孩子,五年前仗義執言,這事兒辦的就很沒腦子,五年後直接給他上了這麼一道摺子,又說要戴罪立功,也挺幼稚的。
眼下這個時候,他不會去動老八的,若是動了老八,太子之位,能爭的人就只剩下老四和十四了,若十四能扶得起來也就罷了,可看眼前這個情況,!這孩子大概是真沒這份野心。
為了朝堂上的平穩,他都不會去動老八的,所以十四別想著,他會為了曾經的事兒去處罰老八。
胤禎還沒有異想天開到這種程度,「追繳戶部欠銀一事,中道崩殂,此責任大都在於八哥,兒臣想要重新接過這件差事,向借了銀子還沒有還清的大臣們討債,還望皇阿瑪成全。」
討債這種事兒,他手熟的很,拉仇恨值的事,他也特別熟練,反正這一次的仇恨值,不光會被算在他身上,還會也被算在八哥身上。
這些大臣們的底,他上輩子就已經摸過了,哪些是貪官,哪些是庸官,哪些手裡頭黑,哪些攫取的不義之財多,甚至哪些人做過違法之事,他心裡邊大致上都有個數,若是有遺忘的,還可以去問一問四哥。
就從這些人身上先下手,能討回來多少銀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仇恨值一定要拉夠,讓這些人丟足顏面,甚至查出違法的證據來,直接交到御史台去,連官帽甚至性命也保不住。
如此,除了八哥外,就還能再多些給他當墊背的人了,既然都已經決定要『玩完』了,那倒不如多帶些人,波及範圍越廣,他就越有成就感。
胤禎都能想明白的事兒,康熙就更能想的明白了,如此才會糾結,他既想著讓十四把銀子追討回來,但同時又不想讓老八連一爭之力都沒有,朝堂上是絕對不允許一方獨大的。
如今這樣就剛剛好,老八在朝堂上雖然有勢力,但跟五年前遠不能相比,還有老四在外邊牽制著,就算是一副富貴閒人的模樣,但是老四在那兒,老八就不會輕舉妄動。
第105章
康熙有生之年是真的不想再立太子了,所以才會盡力維持朝堂上的平衡,不讓一家獨大。
已經準備豁出去的胤禎,都沒想到老爺子會不答應這事兒,明明國庫的銀子已經所剩不多了,追繳欠銀一事應當是迫在眉睫才對。
可老爺子居然沒答應,當然也沒把話說死,只說讓他等消息。
等就等唄,胤禎的這一道摺子就沒打算瞞著眾人,所以他上的也不是密折,而是按照正常流程遞交上去的,在皇阿瑪之前,已經有很多官員看到過了。
至於他在乾清宮的言論,倒是還沒有被外傳出來,應該是皇阿瑪有囑咐底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