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頁
楊華淡淡地說:“我可不是什麼明教教主,也不想做。你的意思我明白,不過是想借我的勢,大家今天都將話說開吧。”他舉起兩根手指,“要想讓我河東軍支援你們,得答應我兩個條件。一,修改教義,把裡面不合世俗的東西都改上一改;二,放棄建立地上神國的企圖。”
楊華這話一說出口,明教中人都面上變色,齊齊將手放在刀柄上。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五十一章 改良
明教眾人面露凶光,楊華身後的侍衛們都齊齊向前一
楊華現在地位即高,每次出行都要帶超過二十個全副武裝的侍衛。這些中護軍的士兵多是從部隊中抽調的有功士卒,在楊華身邊做一段時間侍衛,接受整訓之後將下放到部隊做低級軍官的。
這些人當中任何一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虎賁,一旦進入臨戰狀態,強大的壓迫力逼人而來。
明教中人雖然都是江湖豪傑,可都沒有與正規軍隊作戰的經驗。只感覺眼前這二十人簡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雖然他們武藝不高。一對一搏鬥,明教黨徒有信心在段時間內將他們殺個精光。
可是,眼前著二十人都是一身鎧甲,彼此之間配合得當,竟看不到一絲破綻。真打起來,或許明教黨徒可以取得最後勝利,可自己也要蒙受巨大損失。
而且,楊華身份特殊。若真得罪了,將來卻有很大麻煩。
鐘相忙朝眾人擺了擺手,喝到:“在夏王之前不可無禮,都退下。”
一眾明教黨徒這才悻悻地退後。
修改教義對這些宗教狂熱分子來說簡直不可容忍,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為了保持教宗的純潔,甚至不惜一戰。
看到他們一臉激奮,楊華心中嘆息。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宗教都稟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只要那些所謂地神有確實的好處,也不妨拜上一拜,對所謂的教義卻不怎麼放在心上。因此,鄉下的村夫愚婦們在拜觀音的時候也不排斥土地神,如果有機會,拜拜上帝也是可以的。反正禮多神不怪,多信幾個神總歸是有好處的。
所以。在中國。獨一地具有強烈排他性地宗教大多不太受歡迎。
因此。佛教在傳入中國時做了改良。道教也在不斷世俗化。
如果明教再不與時俱進。終究是會被淘汰地。
不可否認。楊華對狂熱地宗教份子是有極大反感地。不過。他對明教中地好漢還是有好感地。畢竟金庸小說中地明教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他也難免受其影響。
搖了搖頭。楊華對鐘相說:“鍾尊者。這裡人多口雜。要不。你我二人隨便走走。單獨說說話。”
鐘相也知道像這種改良宗教之類地話也只能又少數幾個上層人物可以討論。而且。看楊華地意思好象沒有直接拒絕於明教地合作。
他點點頭:“夏王身份何等尊貴,鐘相恭敬不如從命。
”
夕陽已經落山,原野已經黑了下去。
二人在原野里慢慢地走著,而明教黨徒和楊華的侍衛們則遠遠地落到後面。
欣賞了半天夕陽,楊華這才緩緩地開口:“鍾尊者,我只想問一句話,作為明教的尊者,你最終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鐘相一臉堅定:“建立地上神國,驅除黑暗。”
“那麼,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後你又想做什麼?”
“廣布教義於四海,拯救世人的靈魂。”
楊華嘿嘿一笑,突然說:“尊者,你們明教的教義我也是有所了解的,根本就排斥其他地教派,甚至連儒家都極力打壓。那好,我問你。就算你們最終立國,靠什麼治理國家。靠念念經文,然後再拜拜神?科舉已經進行了好幾百年,幾乎所有的人才都在頌讀儒家經典。而且,這些人才都集中在地主階級當中,掌握了地方力量。難道你就不怕他們反撲,你明教雖然有眾十萬,可現在卻是與全天下為敵啊!你覺得你能成功?”
鐘相沉默了下去。
楊華繼續說:“就說我們之間的合作吧,我部下可都不信你們明教那一套。就算楊華有心做你們的那什麼使者,可到最後,我也會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那麼一來,我們之間的合作還有意義嗎?”
鐘相喃喃地說:“確實有這個問題。”
楊華一笑:“其實,建不建立什麼神國意義不大,只要能將你們教宗的教義傳播開去就算勝利。尊者,你說,我說得對不。”
“是有些道理。”
楊華說:“一直以來,你們大光明教都被視為異端,不利於發揚廣大。如果你們明教將來也同道教和佛教一樣成為主流教派,在各地設置道場,建設寺院,豈不是一件好事?如此,建不建立什麼神國倒沒什麼必要。”
鐘相有些意動:“如果能夠在各地開設道場,的確有利於我教發揚廣大。”其實,明教在唐朝傳入中國時,也曾經在各地建設寺院。到現在,東南一代還有明教道場的遺存。東南一直都是明教的道統所在,有一定地影響力。這也是方臘當初能夠起事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能正大光明地設置道場,洗脫邪教的名聲,的確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
“可是。”楊華繼續引誘鐘相:“你們名教地教義排他性太強,只要不信仰你們的大明尊,一律視為異端。其他各教地的神,也一律視為邪魔。鍾尊者,你覺得,這樣地義有利於你們的發展嗎?只怕自己還沒壯大,先要受到其
楊華這話一說出口,明教中人都面上變色,齊齊將手放在刀柄上。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五十一章 改良
明教眾人面露凶光,楊華身後的侍衛們都齊齊向前一
楊華現在地位即高,每次出行都要帶超過二十個全副武裝的侍衛。這些中護軍的士兵多是從部隊中抽調的有功士卒,在楊華身邊做一段時間侍衛,接受整訓之後將下放到部隊做低級軍官的。
這些人當中任何一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虎賁,一旦進入臨戰狀態,強大的壓迫力逼人而來。
明教中人雖然都是江湖豪傑,可都沒有與正規軍隊作戰的經驗。只感覺眼前這二十人簡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雖然他們武藝不高。一對一搏鬥,明教黨徒有信心在段時間內將他們殺個精光。
可是,眼前著二十人都是一身鎧甲,彼此之間配合得當,竟看不到一絲破綻。真打起來,或許明教黨徒可以取得最後勝利,可自己也要蒙受巨大損失。
而且,楊華身份特殊。若真得罪了,將來卻有很大麻煩。
鐘相忙朝眾人擺了擺手,喝到:“在夏王之前不可無禮,都退下。”
一眾明教黨徒這才悻悻地退後。
修改教義對這些宗教狂熱分子來說簡直不可容忍,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為了保持教宗的純潔,甚至不惜一戰。
看到他們一臉激奮,楊華心中嘆息。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宗教都稟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只要那些所謂地神有確實的好處,也不妨拜上一拜,對所謂的教義卻不怎麼放在心上。因此,鄉下的村夫愚婦們在拜觀音的時候也不排斥土地神,如果有機會,拜拜上帝也是可以的。反正禮多神不怪,多信幾個神總歸是有好處的。
所以。在中國。獨一地具有強烈排他性地宗教大多不太受歡迎。
因此。佛教在傳入中國時做了改良。道教也在不斷世俗化。
如果明教再不與時俱進。終究是會被淘汰地。
不可否認。楊華對狂熱地宗教份子是有極大反感地。不過。他對明教中地好漢還是有好感地。畢竟金庸小說中地明教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他也難免受其影響。
搖了搖頭。楊華對鐘相說:“鍾尊者。這裡人多口雜。要不。你我二人隨便走走。單獨說說話。”
鐘相也知道像這種改良宗教之類地話也只能又少數幾個上層人物可以討論。而且。看楊華地意思好象沒有直接拒絕於明教地合作。
他點點頭:“夏王身份何等尊貴,鐘相恭敬不如從命。
”
夕陽已經落山,原野已經黑了下去。
二人在原野里慢慢地走著,而明教黨徒和楊華的侍衛們則遠遠地落到後面。
欣賞了半天夕陽,楊華這才緩緩地開口:“鍾尊者,我只想問一句話,作為明教的尊者,你最終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鐘相一臉堅定:“建立地上神國,驅除黑暗。”
“那麼,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後你又想做什麼?”
“廣布教義於四海,拯救世人的靈魂。”
楊華嘿嘿一笑,突然說:“尊者,你們明教的教義我也是有所了解的,根本就排斥其他地教派,甚至連儒家都極力打壓。那好,我問你。就算你們最終立國,靠什麼治理國家。靠念念經文,然後再拜拜神?科舉已經進行了好幾百年,幾乎所有的人才都在頌讀儒家經典。而且,這些人才都集中在地主階級當中,掌握了地方力量。難道你就不怕他們反撲,你明教雖然有眾十萬,可現在卻是與全天下為敵啊!你覺得你能成功?”
鐘相沉默了下去。
楊華繼續說:“就說我們之間的合作吧,我部下可都不信你們明教那一套。就算楊華有心做你們的那什麼使者,可到最後,我也會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那麼一來,我們之間的合作還有意義嗎?”
鐘相喃喃地說:“確實有這個問題。”
楊華一笑:“其實,建不建立什麼神國意義不大,只要能將你們教宗的教義傳播開去就算勝利。尊者,你說,我說得對不。”
“是有些道理。”
楊華說:“一直以來,你們大光明教都被視為異端,不利於發揚廣大。如果你們明教將來也同道教和佛教一樣成為主流教派,在各地設置道場,建設寺院,豈不是一件好事?如此,建不建立什麼神國倒沒什麼必要。”
鐘相有些意動:“如果能夠在各地開設道場,的確有利於我教發揚廣大。”其實,明教在唐朝傳入中國時,也曾經在各地建設寺院。到現在,東南一代還有明教道場的遺存。東南一直都是明教的道統所在,有一定地影響力。這也是方臘當初能夠起事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能正大光明地設置道場,洗脫邪教的名聲,的確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
“可是。”楊華繼續引誘鐘相:“你們名教地教義排他性太強,只要不信仰你們的大明尊,一律視為異端。其他各教地的神,也一律視為邪魔。鍾尊者,你覺得,這樣地義有利於你們的發展嗎?只怕自己還沒壯大,先要受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