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上薩爾茨堡的集會使我有機會再勸希特勒對於日益嚴重的情況作一次思考。我的建議如下:
一、將第6集團軍立即撤到聶斯特河的後面。這個集團軍現在仍然位置在布格河下游以東的一個突出地中,並且需要太多的兵力。A集團軍群總司令克萊斯特元帥本人也早已作此項建議。
二、把從第6集團軍中所節省出來的強大兵力,迅速向北轉移到在聶斯特河和普魯特河(Pruth)之間的地區中(後者為羅馬尼亞的舊國界),預防第8集團軍被迫從聶斯特河向東南撤退。
三、A集團軍群應與羅馬尼亞的兵力共同負責保護羅馬尼亞,或在聶斯特河,或在普魯特河建立其防線。
四、迅速增援南面集團軍群的北翼,以阻止敵軍迫使它退向喀爾巴阡山中,或直趨利沃夫。
我又補充說,這種解決會暫時使A集團軍群與南面集團軍群之間造成一個缺口。不過敵人若企圖從這個缺口中取道匈牙利向巴爾幹挺進,則當我們接到希特勒所允許在5月間給予我們的增援之後,即可以從北面攻擊敵軍的背面。
不過希特勒卻拒絕考慮任何這一類的遠程觀念。他仍決定A集團軍群應留在布格河,並宣布對於南面集團軍群的北翼,只能給予以小規模的援助。
3月22日,我又把一個詳細情況研判報告送給柴茲勒爾將軍,再度提出上述的建議,其理由有兩點:一、目前戰鬥部隊的情況。二、現有的局勢已經使第8集團軍與第1裝甲集團軍之間的正面無法連接。所以我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A集團軍群(第8集團軍應撥交給它)應掩護羅馬尼亞,而南面集團軍群則應阻止敵軍向西進入喀爾巴阡以北的地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第4裝甲集團軍應守住其現有的地位,換言之,也就是要不惜代價來增援它。第1裝甲集團軍的主力應與第4裝甲集團軍聯合在一起,以防其自己被迫向南移動。在兩個集團軍群之間的喀爾巴阡山地中的隘道,則應由匈牙利部隊來加以扼守。
匈牙利人多少是被迫投入戰爭的,其眼睛還是固定在希本布根(Siebenburgen)上,它是在1918年割讓給羅馬尼亞的。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雖同為我們的同盟國,但彼此之間卻勢如水火,他們各自保留著精兵以備不時之需。在1942-1943年冬季中的頓河戰敗後,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和一個匈牙利集團軍也都先後撤出了前線。
不過,安東奈斯庫元帥不久又再度提供兵力以擔負亞速海的海岸防禦。他同時也容許羅馬尼亞部隊構成第17集團軍的一部分,最先是留在庫班橋頭陣地中,以後又退入克里米亞。現在他又提供新的兵力加入A集團軍群。
在把他們的集團軍撤出了前線之後,匈牙利人就只在烏克蘭留下了少數幾個師的兵力。他們也明確要求不讓這些兵力與俄軍發生任何的戰鬥,所以每當前線接近之後,我們就趕緊命令他們後退。他們的任務就只限於在交通地帶中防守公路和鐵路,對付游擊隊。
但是現在的情況對於匈牙利而言也同樣緊急。為了防禦喀爾巴阡山地和到聶斯特河為止的地區,我們必須要利用其還保留在國內完整未動的兵力。可是匈牙利政府的態度卻變得更有問題。3月15日,林德曼將軍從陸軍總部來,帶來了密令說一旦匈牙利反叛,就應立即解除匈牙利部隊的武裝。很僥倖,我們得免於執行此項任務的需要。在霍斯(Horthy,匈牙利攝政)訪問了上薩爾茨堡之後,3月23日匈牙利第1集團軍遂交由我們指揮。其所轄兩個軍都由1個摩托化和4個步兵師所組成,但他們卻都尚有待於動員!此外,匈牙利的兵器在數量和素質上也都不夠與俄軍裝甲兵力交戰的標準。儘管如此,這些兵力據守喀爾巴阡山脈阻止俄軍前進,那卻還是有成功的可能,因為俄軍在山地中很難使用其裝甲兵力。第一次大戰中,俄軍在這個山地中即曾吃過大虧。當然,一切又都要看匈牙利人有無堅強的領導而定,就這一方面來說,下述的事實使我感覺到未可樂觀。3月28日,匈牙利總參謀長拉卡托斯將軍(Gen. Lakatos)和其第1集團軍司令來拜訪我們。他們向我們的要求所表示的反應,就只是訴說他們的部隊是如何無準備和如何缺乏反坦克兵器。所以我們無法不獲有一種影響,認為在匈牙利陸軍中的某些高級人士並不想認真保衛國土。他們不知道俄國人來了有什麼利益?
3月19日,我在上薩爾茨堡接到轉來的情況報告,得知本集團軍群的情況又已經更趨於惡劣了。第8集團軍雖已經把一切可調用的裝甲兵力都用在左翼,但卻仍不能避免後者在西面受到迂迴和被迫向南退卻。因為希特勒不同意我們所建議的解決(即從第6集團軍抽調兵力投擲在這一點上,並同時撤退後者)所以我們就只好勸說安東奈斯庫元帥,提前將其兵力交給我們使用,以便將第8集團軍的正面向西北延長。事實上,安東奈斯庫本來只同意用他們來防禦普魯斯河的。
除了第8集團軍的危機以外,本集團軍群北翼的情況發展尤為惡劣。現在它已經不能維持其在布格河的右翼,第1裝甲集團軍現在據守著一個面對東北的正面,大致從聶斯特河延展到奇布魯克河(Zbrucz)上,後者也構成波蘭的邊界。在西面,上文已經說過,第4裝甲集團軍用一個反擊已經穩住了在塔爾羅普以東的情況。
可是到了3月20日,敵人又使用了兩個坦克集團軍(第1和第4),在我方兩個集團軍的界線兩側分別突破,並向南朝聶斯特河游進攻。3月23日,這兩個俄國坦克集團軍的矛頭就早已接近在捷羅維茲以北和卡門尼克,普爾多斯克以南的聶斯特渡口。這樣也就使敵軍橫跨著第1裝甲集團軍的交通線。危機已經變得至為明顯,集團軍群也已經命令該集團軍縮短戰線,以求抽調兵力來肅清其後方。第4裝甲集團軍中的一個戰鬥群,由毛斯將軍(Gen. Mauss)指揮,也改交第1裝甲集團軍控制,當所有其他的兵力都被敵方兩個集團軍所趕走了之後,這個群就好像中流砥柱一樣的屹立在第1裝甲集團軍的後方。這支兵力的任務即為阻止跟在敵方裝甲矛頭後面的主力,切斷前者的補給線。
一、將第6集團軍立即撤到聶斯特河的後面。這個集團軍現在仍然位置在布格河下游以東的一個突出地中,並且需要太多的兵力。A集團軍群總司令克萊斯特元帥本人也早已作此項建議。
二、把從第6集團軍中所節省出來的強大兵力,迅速向北轉移到在聶斯特河和普魯特河(Pruth)之間的地區中(後者為羅馬尼亞的舊國界),預防第8集團軍被迫從聶斯特河向東南撤退。
三、A集團軍群應與羅馬尼亞的兵力共同負責保護羅馬尼亞,或在聶斯特河,或在普魯特河建立其防線。
四、迅速增援南面集團軍群的北翼,以阻止敵軍迫使它退向喀爾巴阡山中,或直趨利沃夫。
我又補充說,這種解決會暫時使A集團軍群與南面集團軍群之間造成一個缺口。不過敵人若企圖從這個缺口中取道匈牙利向巴爾幹挺進,則當我們接到希特勒所允許在5月間給予我們的增援之後,即可以從北面攻擊敵軍的背面。
不過希特勒卻拒絕考慮任何這一類的遠程觀念。他仍決定A集團軍群應留在布格河,並宣布對於南面集團軍群的北翼,只能給予以小規模的援助。
3月22日,我又把一個詳細情況研判報告送給柴茲勒爾將軍,再度提出上述的建議,其理由有兩點:一、目前戰鬥部隊的情況。二、現有的局勢已經使第8集團軍與第1裝甲集團軍之間的正面無法連接。所以我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A集團軍群(第8集團軍應撥交給它)應掩護羅馬尼亞,而南面集團軍群則應阻止敵軍向西進入喀爾巴阡以北的地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第4裝甲集團軍應守住其現有的地位,換言之,也就是要不惜代價來增援它。第1裝甲集團軍的主力應與第4裝甲集團軍聯合在一起,以防其自己被迫向南移動。在兩個集團軍群之間的喀爾巴阡山地中的隘道,則應由匈牙利部隊來加以扼守。
匈牙利人多少是被迫投入戰爭的,其眼睛還是固定在希本布根(Siebenburgen)上,它是在1918年割讓給羅馬尼亞的。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雖同為我們的同盟國,但彼此之間卻勢如水火,他們各自保留著精兵以備不時之需。在1942-1943年冬季中的頓河戰敗後,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和一個匈牙利集團軍也都先後撤出了前線。
不過,安東奈斯庫元帥不久又再度提供兵力以擔負亞速海的海岸防禦。他同時也容許羅馬尼亞部隊構成第17集團軍的一部分,最先是留在庫班橋頭陣地中,以後又退入克里米亞。現在他又提供新的兵力加入A集團軍群。
在把他們的集團軍撤出了前線之後,匈牙利人就只在烏克蘭留下了少數幾個師的兵力。他們也明確要求不讓這些兵力與俄軍發生任何的戰鬥,所以每當前線接近之後,我們就趕緊命令他們後退。他們的任務就只限於在交通地帶中防守公路和鐵路,對付游擊隊。
但是現在的情況對於匈牙利而言也同樣緊急。為了防禦喀爾巴阡山地和到聶斯特河為止的地區,我們必須要利用其還保留在國內完整未動的兵力。可是匈牙利政府的態度卻變得更有問題。3月15日,林德曼將軍從陸軍總部來,帶來了密令說一旦匈牙利反叛,就應立即解除匈牙利部隊的武裝。很僥倖,我們得免於執行此項任務的需要。在霍斯(Horthy,匈牙利攝政)訪問了上薩爾茨堡之後,3月23日匈牙利第1集團軍遂交由我們指揮。其所轄兩個軍都由1個摩托化和4個步兵師所組成,但他們卻都尚有待於動員!此外,匈牙利的兵器在數量和素質上也都不夠與俄軍裝甲兵力交戰的標準。儘管如此,這些兵力據守喀爾巴阡山脈阻止俄軍前進,那卻還是有成功的可能,因為俄軍在山地中很難使用其裝甲兵力。第一次大戰中,俄軍在這個山地中即曾吃過大虧。當然,一切又都要看匈牙利人有無堅強的領導而定,就這一方面來說,下述的事實使我感覺到未可樂觀。3月28日,匈牙利總參謀長拉卡托斯將軍(Gen. Lakatos)和其第1集團軍司令來拜訪我們。他們向我們的要求所表示的反應,就只是訴說他們的部隊是如何無準備和如何缺乏反坦克兵器。所以我們無法不獲有一種影響,認為在匈牙利陸軍中的某些高級人士並不想認真保衛國土。他們不知道俄國人來了有什麼利益?
3月19日,我在上薩爾茨堡接到轉來的情況報告,得知本集團軍群的情況又已經更趨於惡劣了。第8集團軍雖已經把一切可調用的裝甲兵力都用在左翼,但卻仍不能避免後者在西面受到迂迴和被迫向南退卻。因為希特勒不同意我們所建議的解決(即從第6集團軍抽調兵力投擲在這一點上,並同時撤退後者)所以我們就只好勸說安東奈斯庫元帥,提前將其兵力交給我們使用,以便將第8集團軍的正面向西北延長。事實上,安東奈斯庫本來只同意用他們來防禦普魯斯河的。
除了第8集團軍的危機以外,本集團軍群北翼的情況發展尤為惡劣。現在它已經不能維持其在布格河的右翼,第1裝甲集團軍現在據守著一個面對東北的正面,大致從聶斯特河延展到奇布魯克河(Zbrucz)上,後者也構成波蘭的邊界。在西面,上文已經說過,第4裝甲集團軍用一個反擊已經穩住了在塔爾羅普以東的情況。
可是到了3月20日,敵人又使用了兩個坦克集團軍(第1和第4),在我方兩個集團軍的界線兩側分別突破,並向南朝聶斯特河游進攻。3月23日,這兩個俄國坦克集團軍的矛頭就早已接近在捷羅維茲以北和卡門尼克,普爾多斯克以南的聶斯特渡口。這樣也就使敵軍橫跨著第1裝甲集團軍的交通線。危機已經變得至為明顯,集團軍群也已經命令該集團軍縮短戰線,以求抽調兵力來肅清其後方。第4裝甲集團軍中的一個戰鬥群,由毛斯將軍(Gen. Mauss)指揮,也改交第1裝甲集團軍控制,當所有其他的兵力都被敵方兩個集團軍所趕走了之後,這個群就好像中流砥柱一樣的屹立在第1裝甲集團軍的後方。這支兵力的任務即為阻止跟在敵方裝甲矛頭後面的主力,切斷前者的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