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在每一個中心制定發展的範圍,把大陸市場劃分為幾個關稅區。建立大的

  經濟統一體甚至會使人們更願意接受領土的集中:貝格大公國不斷地要求並

  入帝國以便在帝國內尋找主顧;如果關稅壁壘能夠撤除的話,荷蘭便會更傾

  向於合併。拿破崙原可以作主實現義大利貿易統一;伯尼奧和巴赫爾也多次

  建議建立德意志關稅同盟。但是各種各樣的考慮反對或者至少拖延這個解決

  辦法。首先要慎重對待附庸國和盟國,它們唯恐失掉自己的主權,不會同意

  放棄它們的海關自主權。其次,拿破崙的制度改革和軍事需求要它們付出很

  大一筆錢,所以很難減少這些國家的財源,這些國家甚至提高了關稅率。此

  外,疆域的調整總在不斷進行,因此,經營企業和交流產品的條件不是有所

  改善而是每況愈下。很多由於自然條件或歷史關係而結合在一起的地區都被

  分割開來了:例如,義大利王國與達爾馬提亞和伊斯的利亞、與諾瓦臘和皮

  埃蒙特、與熱那亞和里窩那都被分割開來;再如瑞士與義大利、日內瓦和黑

  林山;提羅耳與義大利和奧地利也分開了;伊利里亞與匈牙利和維也納發生

  了同樣的情況,儘管免稅過境已得到阜姆的批准,同時在1812 年又得到了的

  里雅斯特的批准。貝格大公園被緊夾在法蘭西帝國和毗鄰的德意志各邦之

  間,遭遇尤為可悲:它的銷售額從1807 年的五千五百萬法郎降到1810 年的

  三千九百萬。一些商務條約能起到暫時緩和的作用;但是,拿破崙並不鼓勵

  這樣做奇 -書∧ 網,因為他要把這些貿易的利益保留給法國。

  的確,拿破崙的歐洲政策的癥結所在就是:他並非就歐洲市場本身來考

  慮問題,而只是從它與法蘭西帝國的關係來考慮。“法國高於一切”,他於

  1810 年給歐仁的信中是這樣寫的。在設想和建立了大陸體系之後,他在法國

  本土內就沒有偏離執政府時期的重商主義一步。他的國境一直對他的盟國及

  附庸國嚴格封閉著,象對英國人那樣,譬如對貝格大公國的居民和瑞士人就

  是這樣;為了使法國的生產者沒有競爭對手,他甚至拒絕合併貝格大公國,

  同時從關稅著眼,他把荷蘭和德意志北部各邦屏於帝國之外,雖然他在政治

  上已把這些國家和法國結為一體。另一方面,他又力圖迫使各國實行有利於

  他本國的臣民的特惠關稅,就義大利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而言,他達到了這

  樣的目的。他的這種態度可以從法國的形勢得到說明;法國是大陸上最工業

  化的國家,因而受封鎖和戰爭之害最深;它已失去了殖民地市場和英國市場,

  接著,在1808 年,又失去了所剩下的最好的主顧西班牙:正是從這個時候開

  始,拿破崙竭盡全力為法國保住義大利。法國是大陸體系的中心,他必須不

  惜任何代價地使法國避免經濟崩潰。然而,政治上的考慮再次使他沒有把這

  項政策推向極端。他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去阻止薩克森人和瑞士人奪取德意志

  市場;在來比錫的市集上,法國僅僅出售一些質量最高的商品。相反地,他

  為自己保留下他能完全控制的義大利。這樣,他就在三個主要的工業地區之

  間分割了歐洲市場。此外,在堅持要保留這塊禁臠的里昂人的推動下,他逐

  步地在義大利王國周圍設立了不可逾越的海關壁壘,只有靠法國的這一邊除

  外,他強迫義大利王國接受1808 年的商務條約,在1810 年,他自稱唯獨他

  有權在義大利王國進口呢絨和棉織品,他在那裡對出口到奧地利和瑞士的生

  絲抽稅,以便里昂能對此進行壟斷;他還強迫義大利王國讓那不勒斯和地中

  海東部沿岸諸國的棉花免稅過境,並尊重法國與伊利里亞之間貨運往來的權

  利。在1810 年,義大利王國向法國購買了價值四千三百萬的貨物,在1812

  年,達到八千二百萬;它運往法國的糧食、亞麻、苧麻以及絲綢,在1810

  年是七千三百萬,在1812 年是九千二百萬。它的遭遇並不象人們所說的那麼

  壞,因為它的貿易一直是出超的。法國沒有損害義大利王國的工業:它只是

  在那裡取代了以前英國的地位;由於法國只能供給義大利王國一些價格高昂

  的商品,所以當地產品繼續供應人民。拿破崙甚至不完全反對王國採取一切

  辦法增加工業設備:儘管他不願意給王國派遣熟練工人,但他還是允許給它

  二十萬法郎購買紡織機器。但是,王國的工業家念念不忘的只有這一點:封

  鎖原應對他們有利可圖,然而法國把封鎖的全部利益都據為己有。而那些吃

  到封鎖苦頭的人則更振振有詞,到處都在附和這種看法。

  儘管工業支持封鎖,尤其是在它進行革新的時候,但是,這種贊同不是

  沒有很大的保留的:在大陸內部的商品流通碰到了過多的障礙,人們認為這

  是皇帝為了只對法國有利而保持和加強的。至於農業,問題是不能解決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