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前線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德國國內反對小鬍子的人數越來越多,加之美英政府也發動宣傳攻勢聲明只要小鬍子還是德國元首、就絕不跟德國政府談和,更加激發了德國國內反希人士將其除去的決心。

  1950年12月。小鬍子遭到刺殺,雖然幸運地暫時逃過一劫,但是軍中那些已經對其完全失望的將領卻乘著混亂發動兵變,而對小鬍子依然忠心耿耿的將領也同樣不少,結果很快演變成了內戰的局面,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傷和苦痛。

  本著“趁他病、要他命。”的想法,蘇聯與巴爾幹聯軍趁機在東線發動猛攻,軍心動搖的德軍全線崩潰,蘇聯的鋼鐵洪流突破防線後迅速發揮出了機動性的優勢一路狂飆突進,搶在盟軍行動之前就將現代德國的發源地東普魯士給拿了下來。並很快包圍了德國首都柏林。在蘇軍官兵不顧犧牲的猛攻下。已經成為孤城的柏林終究還是陷落了,而小鬍子也在絕望中自盡身亡……

  到了這個時候,盟軍最高司令部才對前線的部隊下達了全面進攻的命令,但終究還是慢了一步。他們才剛解放了低地三國和德國西南部的一小塊土地。其他的德國領土就已經全被蘇聯人占領了。美軍的少爺兵或許也很勇敢。但在冰天雪地的艱苦環境中,戰鬥力卻遠遠不能和蘇軍相提並論。

  國土都被占光了,德國人就算不想投降也不成了。而正式舉行受降儀式的時候已經是1951年的2月中旬了。雖然二戰全面爆發後,盟軍在各個戰場竭力奮戰,但因為這個時空中國提前崛起並成為了一個令世界列強都深惡痛疾的攪屎棍,歷史上1945年就結束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居然一直打到了1951年,對世界各國造成的破壞和損失自然也比歷史上要大得多……

  根據戰後各國政府的粗略統計,如果從西班牙內戰(中國政府希望以“七七事變”作為二戰的起點,但西方國家出於“西方中心論”的想法,又不能否定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便將西班牙內戰定為了二戰的起點。)算起,二戰期間全世界因此而死的人數超過1.2億,總軍費開支多達2.6萬億美元,如果再算上戰爭中的財產損失,則接近6萬億美元,而間接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統計……

  和歷史上一樣,這個時空二戰期間損失最大的國家還是蘇聯,而且無論是數據還是實際情況都充分反映出蘇聯受創的程度遠比歷史上更重,不但有超過4000萬軍民死亡(歷史上是2660萬左右)和不少於5000億美元(歷史上是200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還在東方丟失了上千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乍看上去似乎已經完全失去了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但如果蘇聯能夠將其在戰爭中吞併的北歐三國完全消化,其發展潛力並不會比歷史上遜色,儘管這並不容易做到……

  雖然損失的絕對值肯定最大,但與歷史上損失相比的增幅,蘇聯反而是比較小的,歷史上成功當上漁翁的美國在這個時空並沒有能夠撿到什麼便宜。軍民死亡(含“失蹤”)總數超過720萬(歷史上是40多萬,另外這個時空二戰期間湧入美國的移民人數也比歷史同期少了不下300萬,這些可都是對美國戰後發展大有裨益的高素質人口。)、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萬億美元(歷史上是3500億美元)的沉重代價,如果放到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頭上,那都是要亡國的節奏,但戰後美國還是無可爭議地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雄厚的本錢令人驚嘆。

  還有兩個損失增幅巨大的國家則是英國和法國,前者損失了接近650萬人口(歷史上不到40萬)、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歷史上是1500億美元),後者損失了580多萬人口(歷史上不到60萬)、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億美元。其他損失巨大的國家還有阿拉伯聯邦(800多萬人死亡)、巴爾幹聯邦(死亡人數接近700萬)、西班牙(死亡人數不下600萬)等等,而軸心國的兩個最主要成員德國與日本損失尤大,前者死了接近900萬軍民、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000多億美元(歷史上是3000億美元),而後者的死亡人數也多達700萬左右、直接經濟損失不下3000億美元(歷史上是1000億美元)……

  注1:雖然被攔截的概率也高得多,但是隨著德國後備飛行員資源的枯竭和美國噴氣式飛機性能的不斷提高,德國本土的制空權已經搖搖欲墜,令美國人空投原子彈的成功率大幅提高。

  第八百二十八章 戰後局勢

  而中國雖然軍民死亡總數也接近560萬人,卻是這個時空二戰主要參戰國中惟一一個損失比歷史上要小的國家,而且還小了不是一點點,要知道歷史上光是抗日戰爭期間中**民的死亡人數就多達1800萬!而這個時空中國560萬人的死亡數字卻是連解放戰爭、國內剿匪和此後對外的幾次局部戰爭也算進去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但獨力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並迅速實現了國內統一,還抓住二戰大部分時期中國都能置身事外的機會拼命發展,在1950年就成為了世界前三的工業大國,同時還在二戰末期利用列強都已經精疲力竭的機會成功地收復了大片失地、甚至還成功地開疆拓土,這完全可以稱之為是奇蹟了,而促成這一切的胡衛東也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沒有給穿越者群體丟臉……

  而令胡衛東同樣高興的是,戰後的世界局勢也繼續向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德國投降後,由於大多數人都認為蘇軍之所以能夠占領德國大部分土地是撿了自己的便宜,因此盟軍、特別是美軍上下對於蘇軍普遍很不服氣,因此在所謂的“會師”期間雙方發生了不少的摩擦。而一向**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更是利用這個機會大肆宣揚所謂的“鐵幕”,努力勸說杜魯門對蘇開戰。再不濟也得逼蘇聯將德國吐出來,不能任其組織起一個親蘇的德國新政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