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待頭罩取去後,我面前除了維納斯外,還有一個穿著黑色軍服、胸前佩著我熟悉的十字形星圖案徽章的戴眼鏡老頭。一雙銳利的鷹眼在鏡片後閃動著,嘴角掛著一絲顯得殘酷的冷笑,令人厭惡又望而生畏。他左手拿著一根鑲著寶石的黑棍,正不住地拍打著右手掌。他對維納斯說:“小姐,斯坦利工程師講這229號條件不差,他想要去。您覺得合適嗎?”他的口音帶著濃重的德語味。維納斯垂著眼睛回答說:“一切都按您的意志安排。長官認為怎麼合適就怎麼辦,我沒有個人意見。”“嗯!您真是這樣想的嗎?上帝作證,我雷諾雖然是RD中心的首腦,但我還是非常樂意聽聽您——漂亮小姐的意見。剛才斯坦利來幹什麼?”我聽出了這低沉的話語中有驕傲、自信、諂媚和懷疑。維納斯回答:“他來檢查全息錄像設備,一會兒就走了。”雷諾背著手望著維納斯又說:“斯坦利工程師才能高超、技術精良,工作的認真和對我的忠誠是無可非議的,只是七情六慾似乎太旺盛了一點兒。”維納斯的臉上微微有點泛紅,她完全聽得懂雷諾講話的弦外之音。
我躺在那裡聽他們對話,頭腦中同時反映起兩種語言文字和兩種很不協調的思想:一種是他們正在講的英文;另一種是疏密高低不同,發音是咕嚕咕嚕的波形文字。而思想上一種是極端厭惡這個含沙射影、趾高氣揚的老頭;另一種居然想起來向他講剛才斯坦利來這裡的一切情況……猛然想起“一無所知”,我倒冷靜下來了。以後,過了不少日子我才習慣並駕馭這種雙重語言和雙重思想的生活。
突然,雷諾轉過頭來,嚴厲地注視著我,用低沉的聲音咕嚕了幾句。我明白是要我站起來,報告自己的編號。一種思想要我不理睬這第一眼就使人厭惡的乾枯老頭子;一種思想卻要我站起來,要行禮……維納斯的深褐色眼睛緊張地望著我。我心中一動,從床上站了起來。我也居然和前幾天在“風帆”號上的中村那樣,熟練地向雷諾行了個半跪的禮,然後站得筆直地回答:“咕嚕咕嚕,咕咕嚕咕……”我報告自己是229號,聽從長官的吩咐。維納斯臉上閃過了淡淡的一笑,而雷諾則是旁若無人地“嘿嘿!哈哈哈!”大笑了起來,他右手拿著幾圈記錄帶揮了揮,用英語說:“軍官、記者、工程師,哈哈!現在是我的229號!小姐,請記住,再輸入基本理論一、二、三、七、九及合成工程、動力等專業知識,試用3天後再分配。”他說話時,一台儀器閃著光,記錄了他的命令。他停了一下又說:“他似乎是你的同胞吧?”維納斯鎮定地回答說:“我是法國人。”雷諾睨視了她一眼,解嘲地說:“喔,喔!哈哈哈!對對對!你是法國人,漂亮的維納斯,未來的法蘭西女皇維納斯一世!而他是RD中心第229號!哈哈哈!”
我就這樣成了南極冰下冰洞中的RD中心第229號。在3天的試用中,我只見到過維納斯一次。她似乎忘了曾對我說過的話,只用她對任何人都是那樣的冷漠目光,視而不見地掃了我一眼。但在這3天中,我考慮還是恪守曾答應過她的條件,其他人都只能看出我是個把過去都已忘掉的RD229號。
在這雷諾直接安排的3天試用中,我對RD中心有了一個概略的了解。這個RD中心應該說是一個奇特的冰下世界,全部活動都在冰洞中進行。先說人吧,明顯地分成兩類。像雷諾、斯坦利、維納斯等是RD中心各部門的領導和核心骨幹,被稱為“長官”,有20來人。他們大都是歐洲人,還有幾個像是日本人。他們都能講自己本國語言、英語及咕嚕咕嚕的RD語言,生活習性和陸地上的人差別不大。另一類在各系統各部門做具體工作的,被雷諾等稱為“Boys”,有300多人。根據工作性質分別編號代名,我稱之為“下人”。顯然他們都是被處理過的。儘管膚色不同表明來自世界各地,但都只會一種咕嚕咕嚕的RD語言,而且他們的生活習性和思想方法都有點古怪又相似得驚人。雖然這些人是被“加工處理”過的,但看得出,都是心靈手巧有所特長的人,至少在工作場所我是這麼看到的。看來他們的一些“有用的”優良腦信息還是重新輸人的。在這個頗為奇特的冰下世界,長官是“下人”的絕對領導,而後者也心甘情願地做隸屬品,當工具。
維納斯稱RD中心是一個“現代化王國”,確實一點也不誇張。3天中我不可能見到全貌,但每到一處幾乎都有一連串的驚嘆號在心中升起。
整個RD中心在南極千米冰層以下的幾個連續、相互貫穿的冰洞中,高壓下的冰層成了極可靠的殼形頂。我也看到有專門設備在維護保養這特殊的天棚。冰洞中有極好的空調設備,我甚至見到了一片芳草如茵、繁花似錦的大草坪,還有假山、噴水池和垂柳,旁邊是網球場和高爾夫球場。面對如此景物,我真難想像是幾千米的冰下海底的人造空間。不,準確地講是大自然和人工的合作。當然,後來我隨斯坦利工程師工作,看到新冰洞的開發等,就更加驚奇和確鑿地相信這冰下奇蹟了。
第一天試用是讓我到合成工程系統去工作。合成什麼呢?可以講什麼都合成。以化學家的眼光來看,世界萬物都只是由百多種化學元素所組成。這些化學元素以各種形態、方式相互化合、滲透、交織、絡合、衍生、蛻變、放射、聚合、分裂……那麼這裡是從元素單質的製造到控制進行各種複雜的反應,形成原子、分子到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大型化工廠,還包括著因此需要的種種粒子加速、雷射、超高壓、超高溫、超低溫設備的綜合系統。假如要從雷諾言不由衷但又口口聲聲要提到的“上帝”的角度去看,這裡是一個現代化的科學“上帝”,正在用海水及海底沉積物塑造著萬物,包括從食物、衣料到鈦合金和鈾235等等。從使用的動力和能源來看,RD中心必然有極強大充沛的能源系統,因為合成工程對能量的消耗似乎是不惜成本的。例如合成一個雞蛋所耗費的能量,從地球上看也許超過10隻母雞的價格了。隱約聽到長官講的能源中,除了某些高能元素外還常提到壓力差,我估計是利用冰洞中人造空間與冰洞外海水的高壓差異。
我躺在那裡聽他們對話,頭腦中同時反映起兩種語言文字和兩種很不協調的思想:一種是他們正在講的英文;另一種是疏密高低不同,發音是咕嚕咕嚕的波形文字。而思想上一種是極端厭惡這個含沙射影、趾高氣揚的老頭;另一種居然想起來向他講剛才斯坦利來這裡的一切情況……猛然想起“一無所知”,我倒冷靜下來了。以後,過了不少日子我才習慣並駕馭這種雙重語言和雙重思想的生活。
突然,雷諾轉過頭來,嚴厲地注視著我,用低沉的聲音咕嚕了幾句。我明白是要我站起來,報告自己的編號。一種思想要我不理睬這第一眼就使人厭惡的乾枯老頭子;一種思想卻要我站起來,要行禮……維納斯的深褐色眼睛緊張地望著我。我心中一動,從床上站了起來。我也居然和前幾天在“風帆”號上的中村那樣,熟練地向雷諾行了個半跪的禮,然後站得筆直地回答:“咕嚕咕嚕,咕咕嚕咕……”我報告自己是229號,聽從長官的吩咐。維納斯臉上閃過了淡淡的一笑,而雷諾則是旁若無人地“嘿嘿!哈哈哈!”大笑了起來,他右手拿著幾圈記錄帶揮了揮,用英語說:“軍官、記者、工程師,哈哈!現在是我的229號!小姐,請記住,再輸入基本理論一、二、三、七、九及合成工程、動力等專業知識,試用3天後再分配。”他說話時,一台儀器閃著光,記錄了他的命令。他停了一下又說:“他似乎是你的同胞吧?”維納斯鎮定地回答說:“我是法國人。”雷諾睨視了她一眼,解嘲地說:“喔,喔!哈哈哈!對對對!你是法國人,漂亮的維納斯,未來的法蘭西女皇維納斯一世!而他是RD中心第229號!哈哈哈!”
我就這樣成了南極冰下冰洞中的RD中心第229號。在3天的試用中,我只見到過維納斯一次。她似乎忘了曾對我說過的話,只用她對任何人都是那樣的冷漠目光,視而不見地掃了我一眼。但在這3天中,我考慮還是恪守曾答應過她的條件,其他人都只能看出我是個把過去都已忘掉的RD229號。
在這雷諾直接安排的3天試用中,我對RD中心有了一個概略的了解。這個RD中心應該說是一個奇特的冰下世界,全部活動都在冰洞中進行。先說人吧,明顯地分成兩類。像雷諾、斯坦利、維納斯等是RD中心各部門的領導和核心骨幹,被稱為“長官”,有20來人。他們大都是歐洲人,還有幾個像是日本人。他們都能講自己本國語言、英語及咕嚕咕嚕的RD語言,生活習性和陸地上的人差別不大。另一類在各系統各部門做具體工作的,被雷諾等稱為“Boys”,有300多人。根據工作性質分別編號代名,我稱之為“下人”。顯然他們都是被處理過的。儘管膚色不同表明來自世界各地,但都只會一種咕嚕咕嚕的RD語言,而且他們的生活習性和思想方法都有點古怪又相似得驚人。雖然這些人是被“加工處理”過的,但看得出,都是心靈手巧有所特長的人,至少在工作場所我是這麼看到的。看來他們的一些“有用的”優良腦信息還是重新輸人的。在這個頗為奇特的冰下世界,長官是“下人”的絕對領導,而後者也心甘情願地做隸屬品,當工具。
維納斯稱RD中心是一個“現代化王國”,確實一點也不誇張。3天中我不可能見到全貌,但每到一處幾乎都有一連串的驚嘆號在心中升起。
整個RD中心在南極千米冰層以下的幾個連續、相互貫穿的冰洞中,高壓下的冰層成了極可靠的殼形頂。我也看到有專門設備在維護保養這特殊的天棚。冰洞中有極好的空調設備,我甚至見到了一片芳草如茵、繁花似錦的大草坪,還有假山、噴水池和垂柳,旁邊是網球場和高爾夫球場。面對如此景物,我真難想像是幾千米的冰下海底的人造空間。不,準確地講是大自然和人工的合作。當然,後來我隨斯坦利工程師工作,看到新冰洞的開發等,就更加驚奇和確鑿地相信這冰下奇蹟了。
第一天試用是讓我到合成工程系統去工作。合成什麼呢?可以講什麼都合成。以化學家的眼光來看,世界萬物都只是由百多種化學元素所組成。這些化學元素以各種形態、方式相互化合、滲透、交織、絡合、衍生、蛻變、放射、聚合、分裂……那麼這裡是從元素單質的製造到控制進行各種複雜的反應,形成原子、分子到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大型化工廠,還包括著因此需要的種種粒子加速、雷射、超高壓、超高溫、超低溫設備的綜合系統。假如要從雷諾言不由衷但又口口聲聲要提到的“上帝”的角度去看,這裡是一個現代化的科學“上帝”,正在用海水及海底沉積物塑造著萬物,包括從食物、衣料到鈦合金和鈾235等等。從使用的動力和能源來看,RD中心必然有極強大充沛的能源系統,因為合成工程對能量的消耗似乎是不惜成本的。例如合成一個雞蛋所耗費的能量,從地球上看也許超過10隻母雞的價格了。隱約聽到長官講的能源中,除了某些高能元素外還常提到壓力差,我估計是利用冰洞中人造空間與冰洞外海水的高壓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