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在池寧的計劃全部寫清楚之前,銓選先一步開始了。
銓選,在更早的朝代里,是一種選官制度。到了大啟,又衍生出了對各級官員的考察制度。選官和考察的內容,基本上與科舉大同小異,都是以考試為主,各地先考,優越者再到京城考。考得好,就可以得到升遷,考不好那就要面臨其他情況了。
池寧這段時間這麼忙,也是因為銓選近在眼前,奏摺才會這麼多。好像全天下的官員在這一刻都意識到了,必須給自己刷一刷存在感,俗稱「臨時抱佛腳」。
哪怕佛對此並不是很開心。
大家依舊熱情,覺得不能再這麼在職位上混下去了,必須得起點作用,至少不要讓人覺得自己是可以取代的,被輕易刷下去。
大啟的銓選,有兩種考生:
一種就是等待選官的候補官員,他們希望前輩們能儘快騰出空缺,好任自己通過考試,去填補坑位,大展拳腳。
一種則是本身已經有了官職,不想失去或者想要更進一步的,他們會通過考試,來接受朝廷考察,看看是留任、升遷或者是平調,乃至是被撤職。
各地的考試隨時隨地都會舉行,按需考試。京城的大考卻是三年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必須得把握好了。除一二品大員以外,都能報名。不強制,只是若報了名,卻沒考好,那面臨的降職風險也要自己認。
池寧等人在忙碌的,就是在這場京城大考里,最高級別的一場考試。這考試的考生是經過其他考試篩選過,只剩下最後一步就能魚躍龍門。
是大部分外省官員調往京城的最關鍵一步。
考場就設在北宮,離貢院不遠,由司禮監和吏部共同主考。因為這是池寧進入司禮監遇到的頭一回銓選,他便決定親自下場監督,以便忙中出錯時,他好在現場臨時找補。內閣一看池寧去了,怕吏部尚書玩不過池寧,給他太多可乘之機,就請了首輔王洋出面,來與池寧達成一種制衡。
當池寧知道這個結果的時候,肉眼可見地更加開心了。
因為這代表了別人真的在拿他當一個棘手的大佬來鄭重其事、小心翼翼地對待,池寧發自真心地喜歡這種威懾之感。
他根本沒打算掩飾。
當然,池寧也不可能在考場裡像個監工一樣,辛辛苦苦、時時刻刻地一直監督,他參與的主要有三項,開場、閉幕以及……
開場前一夜的神秘儀式。
其實這種儀式在科舉考試的前夜也會在貢院進行,只不過池寧當時為了避嫌,沒有參與。銓選前夜,池寧和王洋都換上了祭祀時才會穿的朝服,一起坐到了北宮的台子上,看著院內的僕從在神宮監太監的指揮下,點燃火焰,揮動黃旗。
黃旗祭天,藍旗祭祖,黑旗祭冤魂。一共三道手續,有專人在旁作法。
「要是換作以前,我可是一點也不會信這些個東西。」王洋彈彈衣袖,與池寧開口。他就是炎黃子孫標準的傳統信仰方式——你說我會一夜暴富,好的,我信你;你要是敢說我今夜暴斃,就去你媽的封建迷信。
但是在經歷過靜王的事之後,王洋心有餘悸,決定多給鬼神一點面子。
據說黃旗能請來老天爺,由它見證他們這是一場多麼公正公平的考試。天地間唯一的真神原君表示,不約。
藍旗能請來各位官員大人的祖先,請他們庇佑自己的子孫步步高升。
黑旗能請來厲鬼冤魂,意思很簡單,如果在這些參與考試的官員里有人作奸犯科,請您自己動手,別客氣,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大啟不成文的規矩,不管是貢院還是北宮考場,一旦在考試過程中,出現像冤魂索命的兇案,朝廷是不會插手去管的。因為他們會默認對方這是之前做了什麼虧心事,考試時被仇家給來帶走了。
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一直存在,據不完全統計,考場裡在考試時發生的靈異事件,前前後後加起來不下千起。
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在這樣的儀式里,池寧和王洋這樣名義上的主考官是必須在場的,他們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在最後負責點香。
道家講究夜裡不點香,因為白天點香是祈福,晚上點香可就是招鬼了。
「我們讓鬼魂自己來報仇,會不會有點懶政怠政的意思?」池寧已經從原君那裡知道了,這一套還真的會給執留下一個報仇的渠道,但不會影響到正常的普通人。因此,池寧很是有閒心和王洋開玩笑。
「嗯,我們也要努力,剷除不義之官。」王大佬是真的一心為民,最恨貪官。
兩人上完香,就又回到了高台的座位上坐著,離眾人遠遠的,其他人只能看見他們嘴動,卻聽不到都說了些什麼。
池寧就是在這個時候,藝高人膽大地對王洋提出了他對太后老娘娘如何安排的設想:「我的意思是,既然我們搞不定那位,不如……大家各退一步。」
「怎麼講?」王洋皺眉,涉及到至高無上、掌控全國的事情,這怎麼退?
「老娘娘可以參與到議論和決策里來,卻不能直接行使權力。」就也給太后一個職位好了。她既然這麼喜歡參政,那就參嘛。只是她和內閣、司禮監一樣,別想成為老大。
大家都來互相制衡。
池寧覺得司禮監的活兒太多了,而他的性格又決定了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控制欲,做什麼都想親力親為,因為他真正能相信又能力的人實在是太少,雖然他同樣不信任太后,但至少太后的能力有目共睹。索性不如拉太后來幫忙打工,分擔辛苦。
銓選,在更早的朝代里,是一種選官制度。到了大啟,又衍生出了對各級官員的考察制度。選官和考察的內容,基本上與科舉大同小異,都是以考試為主,各地先考,優越者再到京城考。考得好,就可以得到升遷,考不好那就要面臨其他情況了。
池寧這段時間這麼忙,也是因為銓選近在眼前,奏摺才會這麼多。好像全天下的官員在這一刻都意識到了,必須給自己刷一刷存在感,俗稱「臨時抱佛腳」。
哪怕佛對此並不是很開心。
大家依舊熱情,覺得不能再這麼在職位上混下去了,必須得起點作用,至少不要讓人覺得自己是可以取代的,被輕易刷下去。
大啟的銓選,有兩種考生:
一種就是等待選官的候補官員,他們希望前輩們能儘快騰出空缺,好任自己通過考試,去填補坑位,大展拳腳。
一種則是本身已經有了官職,不想失去或者想要更進一步的,他們會通過考試,來接受朝廷考察,看看是留任、升遷或者是平調,乃至是被撤職。
各地的考試隨時隨地都會舉行,按需考試。京城的大考卻是三年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必須得把握好了。除一二品大員以外,都能報名。不強制,只是若報了名,卻沒考好,那面臨的降職風險也要自己認。
池寧等人在忙碌的,就是在這場京城大考里,最高級別的一場考試。這考試的考生是經過其他考試篩選過,只剩下最後一步就能魚躍龍門。
是大部分外省官員調往京城的最關鍵一步。
考場就設在北宮,離貢院不遠,由司禮監和吏部共同主考。因為這是池寧進入司禮監遇到的頭一回銓選,他便決定親自下場監督,以便忙中出錯時,他好在現場臨時找補。內閣一看池寧去了,怕吏部尚書玩不過池寧,給他太多可乘之機,就請了首輔王洋出面,來與池寧達成一種制衡。
當池寧知道這個結果的時候,肉眼可見地更加開心了。
因為這代表了別人真的在拿他當一個棘手的大佬來鄭重其事、小心翼翼地對待,池寧發自真心地喜歡這種威懾之感。
他根本沒打算掩飾。
當然,池寧也不可能在考場裡像個監工一樣,辛辛苦苦、時時刻刻地一直監督,他參與的主要有三項,開場、閉幕以及……
開場前一夜的神秘儀式。
其實這種儀式在科舉考試的前夜也會在貢院進行,只不過池寧當時為了避嫌,沒有參與。銓選前夜,池寧和王洋都換上了祭祀時才會穿的朝服,一起坐到了北宮的台子上,看著院內的僕從在神宮監太監的指揮下,點燃火焰,揮動黃旗。
黃旗祭天,藍旗祭祖,黑旗祭冤魂。一共三道手續,有專人在旁作法。
「要是換作以前,我可是一點也不會信這些個東西。」王洋彈彈衣袖,與池寧開口。他就是炎黃子孫標準的傳統信仰方式——你說我會一夜暴富,好的,我信你;你要是敢說我今夜暴斃,就去你媽的封建迷信。
但是在經歷過靜王的事之後,王洋心有餘悸,決定多給鬼神一點面子。
據說黃旗能請來老天爺,由它見證他們這是一場多麼公正公平的考試。天地間唯一的真神原君表示,不約。
藍旗能請來各位官員大人的祖先,請他們庇佑自己的子孫步步高升。
黑旗能請來厲鬼冤魂,意思很簡單,如果在這些參與考試的官員里有人作奸犯科,請您自己動手,別客氣,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大啟不成文的規矩,不管是貢院還是北宮考場,一旦在考試過程中,出現像冤魂索命的兇案,朝廷是不會插手去管的。因為他們會默認對方這是之前做了什麼虧心事,考試時被仇家給來帶走了。
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一直存在,據不完全統計,考場裡在考試時發生的靈異事件,前前後後加起來不下千起。
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在這樣的儀式里,池寧和王洋這樣名義上的主考官是必須在場的,他們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在最後負責點香。
道家講究夜裡不點香,因為白天點香是祈福,晚上點香可就是招鬼了。
「我們讓鬼魂自己來報仇,會不會有點懶政怠政的意思?」池寧已經從原君那裡知道了,這一套還真的會給執留下一個報仇的渠道,但不會影響到正常的普通人。因此,池寧很是有閒心和王洋開玩笑。
「嗯,我們也要努力,剷除不義之官。」王大佬是真的一心為民,最恨貪官。
兩人上完香,就又回到了高台的座位上坐著,離眾人遠遠的,其他人只能看見他們嘴動,卻聽不到都說了些什麼。
池寧就是在這個時候,藝高人膽大地對王洋提出了他對太后老娘娘如何安排的設想:「我的意思是,既然我們搞不定那位,不如……大家各退一步。」
「怎麼講?」王洋皺眉,涉及到至高無上、掌控全國的事情,這怎麼退?
「老娘娘可以參與到議論和決策里來,卻不能直接行使權力。」就也給太后一個職位好了。她既然這麼喜歡參政,那就參嘛。只是她和內閣、司禮監一樣,別想成為老大。
大家都來互相制衡。
池寧覺得司禮監的活兒太多了,而他的性格又決定了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控制欲,做什麼都想親力親為,因為他真正能相信又能力的人實在是太少,雖然他同樣不信任太后,但至少太后的能力有目共睹。索性不如拉太后來幫忙打工,分擔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