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艦的弟兄們把這條船維護得很好,這省了我們不少力氣。按照出航計劃,我們不準備讓它潛水,整個航程將都在水面度過。於是,許多工作就可以馬虎一下,比如聲納的故障、升降舵的修理、橡膠襯墊的漏水,既然不潛水也就不會用到它們,等回到珍珠港再說也不遲,人員也可以少配備一些,比如魚雷兵--我們要魚雷兵打誰呢?以上因素都加快了準備工作的進程。伊400號很快做好了出航準備,按照計劃,將有一艘潛艇母艦伴隨我們前進,用十四天的時間到達旅程的第一站,關島。在那裡經過一次補給,我們將直插夏威夷。

  11月底,我們向司令部報告:伊400號已經做好全部出航準備,隨時待命。

  1945年12月11日,在潛艇支援艦戈蘭雷特號(ASR10)的陪伴下,三艘大型伊式潛艇從日本出發,開始了駛向珍珠港的航程。

  為了這次任務,戈蘭雷特號作了充分的準備,為了以防萬一,它特別裝備了打撈設備 --我的看法雖然裝備了,還是最好不要用吧。它提前一個月趕到出發地相模灣和我們會合,出發那天,還有一艘掃雷艇送我們的編隊離港。令我感慨的是當掃雷艇和我們分手的時候,它發來的告別信號不再是潛艇部隊傳統的"獵運長久(Good Hunting!)",而是"一路平安(Bon Voyage!)"。

  太平洋,終於又名副其實了。

  伊14號艇打頭,在九州以西,編隊轉向避開那裡尚未掃除的雷區,以十二節航速破浪前進。瞭望員密切的注意海面是否有漂雷,大多數艇員的精力則集中在保持穩定的航線。作為一個潛艇老兵,我越發可以感受和平的滋味。長時間的在水面航行,不需要再去注意海天線上是否有敵艦的蹤影,不用去提防突然飛來的反潛機,潛望鏡也成了擺設,還讓人有些不習慣呢。晚上輪到我值更的時候,好幾次我差點就下令弟兄們關掉照明燈,這樣招搖地在海面上行駛,可真不像以隱蔽為天職的潛艇部隊作風。不過我很快就適應過來,開始享受和平時期的海面巡航--這個權利,是我們用幾年的血戰打出來的。

  因為操艇人員數量少,在她巨大的雙層殼體內,每一個美國水兵都有著寬敞的鋪位。東中國海並不深,但風浪比較大。幸運的是伊400號比當時任何一艘美國潛艇都要大,它的高幹舷,寬甲板使它在風浪中安之若素。這艘艇的航海性能設計得棒極了,航行中伊400的艦橋居然是乾的,令我們這些習慣穿著雨衣出甲板的潛艇兵感到非常滿意。伊400號機庫上方,是130英尺長的高炮甲板,在那裡我們可以享受散步的快樂,這令我們感覺自己簡直是在瑪麗皇后號豪華郵輪上一般。從專業角度看,在和平時期我們的"潛水豪華遊輪"不可能遭到攻擊,但是在戰時,根據伊-13被擊沉的戰例看,這些水下霸王龍艇體大,航速低,反應慢,潛航深度較淺,對立體的反潛打擊有些難以招架。實戰中使用它最好的方法大概是到達好的陣位,在潛望鏡深度保持極度靜默以避免被反潛兵力發現,而後選擇好的機會忽然上浮,發出它的飛機進行打了就跑的突然襲擊。這種打法對於機動靈活,武裝強大的護航隊來說威脅不大,所以我毫不奇怪日本人面對美軍登陸本土的艦隊,轉而開發更小而靈活的波型潛艇。

  穿過小笠原群島的航程太平無事,伊400號的兩台1900馬力柴油機運轉良好,我們很快進入菲律賓海。熱帶海區的航行讓我們認識到伊400號的一個缺陷--在低甲板的美國潛艇上,我們每天都很容易撿到新鮮飛魚做早點的副食,伊400號的甲板太高,飛魚飛不上來,我們只好放棄了這種美味。

  伊400號23英尺的吃水的確弄得它有些笨重,等我們駛入關島基地的時候,這個吃水險些闖禍,因為關島潛艇基地的水道是一條相當淺的航道,從來沒進過這樣大的潛艇。為了迎接我們,那兒還有一條挖泥船在趕工幹活呢!我們的海圖上沒有這條航路,也沒帶領航員,這種水深不明的地方很容易讓這三條大鯨魚擱淺的!怎麼辦?也許最好的辦法是把船上那些私貨都丟掉,來個輕裝前進。但弟兄們歷盡千辛萬苦帶來的,丟掉?哦,上帝!

  艇上只有我有潛水員執照,沒辦法我只好穿上潛水服,為了我們的私貨,跳進水中摸索前進,以確認航道的深度。可憐我那位艇長大人是個以認真出名的傢伙,總是狐疑滿腹,弄得我只好一再保證我已經一寸一寸摸過了這條航道的水底,最後老傢伙才勉強同意往裡開,還要警告我--"最好你沒有搞錯"。他倒不是和我過不去,而是真的緊張,直到靠碼頭我們艇長都緊緊地抓著指揮塔的欄杆,握得指節發白。

  對於領航的緊張很快就隨著靠碼頭的場面而煙消雲散。歡迎我們的場面大得驚人,看這三艘形狀怪異的大型潛艇魚貫而來,碼頭上一片口哨聲、歡呼聲,等著登艦參觀的各色人物排成了長隊。這毫不奇怪,因為半年以前關島上的戰鬥結束以後,參戰的艦艇隨即離去,駐軍都換成了國內來的預備役人員,這些少爺兵們沒見過什麼場面,看見我們這三艘掛著星條旗的日本潛艇,簡直像看大猩猩一樣興奮。也難怪,長期駐守孤島的官兵往往都有這種容易激動的"島民綜合症",於是,我們的潛艇又成了觀光勝地。

  前面說過啦,我們的伊400號上面每個角落都裝滿了弟兄們從佐世保山洞裡"解放"來的紀念品,而不巧的是關島這地方也有很多令人垂涎的東西。因為盟軍沒有登上日本本土惡戰戰爭就結束了,關島的倉庫里堆滿了美國本土運來的各種物資。有了這兩個前提,很快就有了貿易的發生--這個不涉及到錢,純粹是原始人形式的以貨易貨--我們怎麼能用以公家名義弄來的東西賺錢呢?不過,用公家的東西換公家的東西,這個總說得過去吧。很快的,我們的潛水艇就變成了一個非正規的貨棧。當然,我不會傻到在報告裡把它大肆宣揚,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當時關島基地的各個角落,都可以聽到像下面這樣的對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