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妻。詹家在城中,也是家小鄉紳。詹彩鳳是一位勤勞節儉、善良賢惠的婦女,

  種桑、種地、養蠶,終日勞碌。楊乃武性情耿直,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總

  是好管多說,伸張正義,又常把官紳勾結、欺壓百姓等事編成歌謠,對官府見不

  得人的弊端進行了大膽的揭露與辛辣的嘲諷。對於官府來說,楊乃武是一個" 刺

  兒頭" 式的人物,有一支厲害的筆,又有舉人的頭銜,因此,本來就與楊結仇的

  縣官劉錫彤對其更加痛恨,一直俟機報復。

  劉錫彤原先只是餘杭縣城外一處關卡的九品小稅吏,掌管著來往商客的船隻

  課稅之權,對老百姓的正當買賣也是敲詐勒索,無惡不作,引起了當時還是秀才

  的楊乃武的憤恨,早就打算為鄉親們出出氣了。正巧當地修橋鋪路,需要派人到

  杭州府去採購基建材料。楊乃武急公好義,即自告奮勇到杭州府去走一趟,順便

  拜謁在杭州任知府的老師。楊乃武到杭州府購置建材裝完船隻後,乘拜望老師之

  機,請知府出一份免稅的公文,用以對付劉錫彤。楊乃武押運貨船回到餘杭關卡

  時,既不對查稅的稅吏講明船上是為公益之用的建材,也不出示杭州府免稅的公

  文,卻佯稱自己是商船,暫將貨船停泊抵押,自己回去取稅銀。楊乃武在再去杭

  州府的途中,悄悄將杭州府發的免稅公文拿出來用雙手擰成兩截,一截立即銷毀,

  另一截揉揣在懷裡去見自己的老師。他誣稱" 劉錫彤扣船敲詐,見了免稅的公文

  欲奪取撕掉,幸虧自己搶得快,才搶到這半截" ,說完從懷裡取出剩下的公文呈

  給知府過目。知府看後大怒,認為有州府免稅公文證明楊乃武是為公益辦事,劉

  錫彤竟然也要敲詐勒索,立即發一火籤,將劉錫彤的稅吏免職。這位九品官還不

  知道怎麼回事,自己的紅頂子就被摘掉了。後來得知是當地的楊秀才從中搗鬼,

  劉錫彤恨得咬牙切齒,發誓要報仇雪恨。他到北京花了五千兩銀子,捐到了餘杭

  縣縣官的職位,從此對餘杭百姓更加橫徵暴斂,瘋狂剝削。倉前鎮是漕米集中的

  地方,百姓完糧,陋規極多。交銀子有火耗,交糧米有折耗,量米的時候還要用

  腳踢三腳。受欺負的都是些中小糧戶,他們叫苦連天。於是楊乃武代他們交糧米,

  又代他們寫狀子,向衙門陳訴糧胥剋扣浮收,請求官府剔除錢糧積弊,減輕糧戶

  額外負擔。倉前鎮收糧官何春芳反咬楊乃武一口,說他鼓動農民抗糧不交,代農

  民包交漕米,從中漁利。縣官劉錫彤立即傳楊來訊問。楊據理力爭,劉理虧,便

  說他吵鬧公堂,目無王法,將他驅逐出去,而錢糧之舞弊如故。楊乃武憤憤不平,

  於夜間在縣衙的牆上貼上一副對子:" 大清雙王法,浙省兩撫台。" 因為清朝明

  令禁止量米時用腳踢,撫台也有布告,溢出的米准許糧戶掃取,但是餘杭縣卻仍

  舊不改。經歷這件事,劉錫彤恨不得將楊乃武碎屍萬段。不久,報仇的機會終於

  來了……

  第36節:縣官為何要栽贓

  縣官為何要栽贓葛品連向楊乃武家承租了住房,於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

  二十四日與小白菜搬入居住。葛品連每天半夜要起床做豆腐,因此常常住在豆腐

  作坊里,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楊乃武夫婦見小白菜聰明伶俐,性情溫順,都很喜

  歡她。因為葛品連經常不在家,詹氏常叫小白菜到家裡與楊家人一起吃飯。小白

  菜也常請楊乃武教她識字念經。兩家相處很融洽。小白菜從前經常遭到市井無賴

  的欺侮,自從搬到楊家後,那些無賴再也不敢來了,因為楊乃武見到他們是要罵

  的。那些地痞便製造謠言說" 羊吃白菜".謠言傳到了葛品連耳里,他漸漸起了疑

  心。於是有幾個夜晚,他潛回家裡,在屋檐下偷聽,除了聽見楊乃武教小白菜讀

  經卷以外並沒有聽見任何私情。接著,葛品連將謠言和偷聽情形,告訴了母親沈

  喻氏。沈喻氏來楊乃武家時,也看到過小白菜和楊乃武夫婦及楊菊貞同桌吃飯,

  聽品連這麼一說,心裡不禁也有些懷疑。沈喻氏原是個糊塗人,竟愚蠢地和鄰舍

  談起這事,於是街閭遍傳,流言就更多了,而楊家人還蒙在鼓裡。

  一天,葛品連回到家中,楊乃武向他討取房租,因房租已經欠了幾個月了。

  葛沒有錢便向沈喻氏商借,沈喻氏說,外間閒言很多,為了避嫌,最好另行

  租房居住。於是同治十二年(1873)閏六月,葛品連與小白菜移居到太平弄口喻

  敬天表弟王心培家。自小白菜搬走後,楊乃武從未去過小白菜家,小白菜也沒有

  再來過楊乃武家。

  搬到王心培家以後,小白菜又經常受到外人欺侮。縣衙門有個捕役名叫阮德,

  他有個姐姐叫阮桂金,已經嫁過三個男人,與糧胥何春芳有染。縣官劉錫彤有個

  兒子叫劉子翰,是個花花公子,經常與何春芳在一起冶遊,素知小白菜美而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