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德國對俄國發動進攻一個月後,即到1941年7月18日,英國才正式承認貝奈斯總統為一國的首腦。蘇聯也在同一天正式予以承認。8月10日,據宣布,遵照7月18日的蘇捷協定,一個捷克斯洛伐克旅正在俄國境內組織起來,以便同在英國建立的或正在組成的捷克斯洛伐593克武裝部隊保持平衡。可以肯定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國內有相當大一部分居民這時正冒著死刑的威脅在收聽俄國的無線電廣播,特別是收聽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一總之,聽眾人數相當多,足以使捷克公眾消息十分靈通。海德里希的行為激起了新的沸騰的義憤;破壞活動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有增加的跡象,尤其是 1942年春季在克拉德諾煤礦里。如同歐洲其他地方那樣,共產黨人的組織相當嚴密,他們的秘密報刊也相當順利地發揮著作用。

  5月27日早晨,正當海德里希駕車穿過利貝尼(布拉格)郊區到辦公室去時,投來的一顆炸彈使他受了致命傷,他在6月4日斃命。這是歐洲抵抗希特勒運動的大事之一。一個顯要的納粹頭子,而且是一個受到特別保護的黨衛隊頭子被殺死,這還是第一次。的確,海德里希可以被看作是黨衛隊的智囊,他的喪生在希特勒看來,是不可彌補的。後來蓋世太保關於這一事件的報告似乎或多或少是真實的,即這次突然襲擊是倫敦的捷克人策劃的,並由皇家空軍空投下的英國境內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中的兩名傘兵——一個捷克人和一個斯洛伐克人——執行的。他們的任務完成以後,聖哈爾列斯?博羅麥奧教堂的東正教教士便把他們隱藏起來,並供給他們膳食。德國人於6月18田以乎就在那個教堂里搜捕到了他們,把他們同幾個掩護者一起就地殺害了。

  在保護國內,襲擊海德里希的直接結果是一陣更加可怕的恐怖浪潮。當天,卡?赫?弗朗克就重新宣布了緊急狀態,達呂格從柏林趕來接替海德里希。在5月28日和7月3日之間,有一千二百八十八名捷克人多少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被處死了;那個倒楣的埃利亞斯也是一個犧牲者,他於6月19日被處決。有時,整個家庭的成員沒有多大原因就全被槍斃,有兩個村莊的全部男子都被非常殘忍地消滅乾淨。6月10日,這種情況發生在克拉德諾附近的一個採礦村利迪策,而十天以後又發生在布拉格另一面赫魯迪姆附近的一個叫列日阿基的小地方;每一次婦女都被送往集中營去,而兒童則就此無影無蹤了。

  就在利迪策和列日阿基遭殃的消息傳出後不久,英 594 國政府在 1942年8月5日終於覺得可以將正式廢除慕尼黑協定的通知遞交給貝奈斯和揚?馬薩里克了。6月間,莫洛托夫訪問倫敦時,正式對貝奈斯說(6月9日),“蘇聯政府……的立場是維持慕尼黑會議以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邊界”,這自然使捷克人認為喀爾巴阡—盧西尼亞將歸還給他們的國家。最後在10月26日,美國政府正式承認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1943年2月初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失敗,對東歐地區來說,無論如何標誌著戰爭的轉折點。早在1942年11月,已有大約七萬名捷克青年被動員去德國勞動,接著在1943年2月2日,十六歲到六十五歲的所有男子和十七歲到四十五歲的所有婦女,以及十六歲以下的某幾類學齡兒童都被徵召到德國去從事戰時工作。在軸心國統治下的歐洲各地,甚至總動員的叫喊似乎也並未嚴重地影響到保護國的日耳曼人,而捷克人卻又記起他們過去所擔心的從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完全被趕走的那種情況。隨著糧食供應的減少(無論如何,對捷克人來說是減少了),布拉格和捷克其他城市的生活變得空前未有地淒涼。1942年2月16日,在實行了德國通行的那些反對猶太人的措施以後,海德里希宣布把保護國的全體猶太入關進了猶太人區。特雷津(特雷津市)那個古堡市鎮變成了一個猶太營,捷克猶太人全被送往那裡去,讓他們在痛苦的但還不是使人毛骨驚然的環境中等待進一步送往奧斯威辛的那些毒氣室去。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有捷克人也有猶太人,為了逃避放逐和死亡,過著非法的、沒有配給證的隱匿生活。

  1943年8月,據宣布弗里克將接替牛賴特出任德國保護長官,他原來擔任的德國內政部長職位已經由希姆萊免去了。弗里克於10月14日開始視事。當時這個官職已被公認只不過是一個掛名差使,卡爾?赫爾曼?弗朗克的權力終於得到了正式承認。8月20日,他被任命為一個德國部長,併兼任主管那個取代前德國保護長官 595 公署的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事務部的國務部長。

  1943年間,貝奈斯在他從倫敦廣播的講話中採取了攻勢。每一次他宣稱(稍微早了一些)布拉格當局即將垮台以後,布拉格當局總作出強烈的反應。就可能作出的判斷來說,貝奈斯在國內的名望這時候不但已經恢復,而且他已成為全國傑出的象徵性首腦了。(揚?馬薩里克在戰前始終不大出名,這時多虧了他的才氣煥發的廣播講話,開始占有第二位,而莫斯科的捷克共產黨人則無足輕重——只有南斯拉夫的狄托在年輕的捷克人中是備受愛戴的英雄。)另一方面,貝奈斯的重要性在這一年中也有所增長。因為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結果意味著德國將被打垮,還意味著英語國家的利益和俄國人的利益己不再一致了,同時俄國人和波蘭流亡政府之間的短暫的休戰也告結束了。貝奈斯的政府是最可能有辦法使蘇聯和西方世界之間避免或推遲一場破裂的政府——多虧捷克人保有他們同西方的關係結合在一起的親俄傳統。貝奈斯早期同波蘭人為戰後更緊密的合作所進行的磋商一直是因難的;隨著西科爾斯基於1943年7月4日逝世,磋商成為不可能的了。有一時期,捷波和解的設想因為熱中於更大的目標而受到了忽視。事實上,這一年中,貝奈斯一直為自己對莫斯科的一次訪問進行準備。英國人在10月份舉行三國莫斯科會議之前一直反對這次訪問。最後,貝奈斯於12月11日抵達了俄國首都。那裡的捷克共產黨領導人如哥特瓦爾德等,並不十分友好。他們指責這位總統,因為他在1938年不曾公然反抗西方世界,也不依靠蘇聯的支持,反而被誘騙而落入了慕尼黑的投降圈套。可是,對於將來,似乎可以設想出一種既是國內的又是國際的權宜之計,尤其是因為貝奈斯認識到,在解放了的捷克斯洛伐克,對國家經濟生活的一大部分實行國有化將是值得想望的。12月12日,一項為期二十年的捷蘇596同盟條約簽訂了。該條約規定,在日前的對德戰爭中以及在將來對同一敵人的任何一次戰爭中,都要相互援助。簽字國雙方都保證擴大它們的經濟關係,並且不干涉彼此的內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