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王政要想奪權,不能單槍匹馬,必須有人幫他,康熙就是找的韋小寶。用政治語言說,叫做有一個“班底”,或者不好聽的話叫做“黨羽”。二十年後,光緒要奪權,需要結合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乃至還要拉攏榮祿、袁世凱。只不過光緒的這個班底不甚可靠,又多是書生,終於白丟了些腦袋。

  秦王政選擇了誰的班底呢?他看到自己弱小,就很聰明地把呂不韋拉進了自己陣營。呂不韋是一度的當權派,但隨著邯鄲姬大力支持,集團崛起,呂不韋勢力有所滑坡,呂氏與氏發生衝突。秦王政利用了呂不韋的不滿心理,與呂聯合,於是勢力陡然增強。此外他還得到朝中大臣昌平君、昌文君的支持,比起光緒帝,秦王政的腰板硬氣多了,而且意志堅定,對母后邯鄲姬不存幻想,鬥志彌堅。

  但邯鄲姬卻在對待兒子秦王政的態度上猶豫不定。邯鄲姬的不作為,使得很被動。顯而易見,如果邯鄲姬繼續無動於衷下去,秦王政就會如期加冠。加冠就標誌著親政的開始,可以動用家權力,名正言順地清洗朝臣中的異己分子的黨羽,同時逐步培植自己的班底,從而全面掌控國家的軍政大權。那時候,邯鄲姬作為秦王政的老媽不會有什麼生命危險,卻成了被拔了毛的雞,任憑宰割了。他私通太后生子的事實,以及耀武揚威有奪政之謀的傳聞,都足以要了他的命。

  是個很有權力欲的人。不管怎麼樣,他有一百個理由要把秦王政幹掉,否則自己就沒命了。他不等邯鄲姬猶豫不決了,準備單獨動手,時間選在秦王政的二十二歲加冠禮上,目的是阻止秦王政親政,形式是發動武裝政變,代號叫“斬首行動”。

  叛亂的武裝從哪裡來呢?其實很簡單,光緒帝要革老太后慈禧的命,必須有自己的武裝,所以光緒的班底譚嗣同找袁世凱談合作,拉攏袁手中的新軍。也是一樣的,他羅致了大批的投靠者,一批文官武將聚集在周圍,形成他的班底,進而控制了朝廷中和地方上的一些幹部,通過他們可以調動一些縣的軍隊。

  縣的軍隊,屬於非典型軍隊,戰鬥力不算很強(典型軍隊是正規國家軍,由邊防軍、野戰軍和都城警衛軍組成,縣的軍隊屬於地方武裝)。雖然縣的軍隊比較土,但也有洋氣的,咸陽城裡用於保衛王宮的騎兵和步卒,也都跟著他走了——這相當於象棋田字格里的士,雖然戰鬥力不一定多強,但地處要害,用於宮廷政變,一個衛士可頂一千個野戰軍。

  此外,參與叛亂的還有大使館的一些人——戎狄的酋長們——這也是反叛的老例了,內亂總要勾結些外應,至少能有個退路。當時正是四月春天,咸陽頭頂的天空闊大、清新而且輕快,伴隨著各縣叛軍向咸陽城內匯集,風在咸陽宮道的大樹梢頭搖曳,散發出清涼的氣息。

  秦王政這時候並不在咸陽宮,這讓他揀了條命。秦王政這時候正在咸陽以西的雍城(陝西鳳翔),那裡是秦國的發祥地,老祖宗們吃食堂(受香火)的地方,秦王政在這裡加冠呢。他得到消息說:咸陽城幾乎已被叛亂分子控制了,並且隨時發向西殺奔雍城。

  秦王政趕緊找自己的譚嗣同、康有為,也就是他私下一直培養的班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國呂不韋。呂不韋趕緊從外地徵調國家正規軍隊,昌平君、昌文君也是秦王政的班底成員,一旁幫著張羅。

  咸陽城的這場戰鬥據說相當殘酷,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調集的正規軍具有野戰和攻堅的豐富經驗,而反叛之眾由縣卒和宮廷衛隊構成,前者比較土氣,後者又近乎花花公子。經過一場血腥砍斫之後,幾百顆叛眾的腦袋被丟棄在咸陽大街上。一些咸陽宮裡的宦官也參加了平叛軍事行動,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一般是幫著帝王賣命的,難怪帝王們那麼寵信他們。

  被敗兵裹著,化裝逃出咸陽,像拉登那樣跑在附近山村打游擊。他看見今春的草以蔥綠,隔年的草以枯黃,一齊簇擁在殘春的一面旗幟之下,內心紛亂如麻。

  從春季到秋季,秦王政不斷向全國發出通緝令,賞格最終增加為:“有生得者,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這五十萬的概念,大約也相當於五千萬美元吧,很快就被自己的同夥出賣了,經過短暫的審訊,他被押赴農貿市場車裂,時值秋天九月。“斬首行動”終於以斬了的首而告終。

  的五瓣屍體,好像一隻海星,載於馬車,在咸陽城內傳示,這是他最後一次向群眾示自己的人體藝術,許多人湊向前來“check it out”,特別是對於傳說中最偉大的部分。這個原本快活的市井小青年,放著好好的市井小生活不過,非要替上流社會操心,終於死而不得其所了。

  受其連累,的父族、母族、妻子一族都被殺光了。他的門客,多數當了勞改犯,每天帶著枷去修城牆、鋸木頭、吃盒飯。他的班底中,首要分子有二十人被梟首,其中包括咸陽市長、組織部副部長(中大夫令)、王宮警備司令(衛尉),還有佐弋。“佐弋”是陪伴君王打獵的武士部隊的統領,這是一個現在所沒有的官,類似戴維營營長吧。受此案牽連,被流放到四川的達四千餘家。

  至於母親邯鄲姬,秦王政在盛怒之下堅信她間接或直接參與了叛亂,遂把她驅趕出咸陽城,遷入老祖宗的雍城反省。後來,有二十七個不知深淺的進諫者要求遣返母后,秦王政毫不猶豫地把他們處死了,屍體攤在咸陽宮門外晾著。於是第二十八位茅焦同志讓人扛著壽衣也來進諫了,說秦王政不孝,有桀紂之行,虐待老媽,國際影響不好!恐諸侯聞之,由此背秦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