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要東宋上下一心,想要抵抗到底,大周共和國是沒有足夠的力量征服東宋的。

  可問題是東宋這個國家並不是屬於趙家天子的,而是屬於合眾諸州的。合眾諸州只是將趙家天子當成了一面大旗而已。

  要讓合眾諸州拋棄過往的繁華和腐朽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承受各種苦難,用鮮血和生命去保衛一面旗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在龍石島大海戰後,擺在東宋50合眾州面前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以什麼樣的條件加入大周共和國了。

  大周可是日不落的世界帝國,占有南北美洲一億六七千萬平方里的天選之地!

  而且大周本土也異常遼闊,占有了後世稱為東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這塊,本土的面積超過六千平方里。

  再加上非洲、大西洋、太平洋和南洋地區的小塊殖民地,大周共和國擁有的土地面積在兩億三四千萬平方里,相當於五千一百萬平方公里!

  比起歷史上那個大英日不落帝國的四千多萬平方公里還多一千萬平方公里呢!

  而且大英帝國本土不過是幾千萬人口,弱杆強枝,難以維持長久是必然的。

  而大周本土如果和東宋本土合併了,人口可以達到兩億六千萬,而那麼多塊殖民地的人口包括奴隸和土著,頂天也就是三四千萬。

  三四千萬人想反兩億六千萬人……別說門了,連窗戶都沒有。

  如果大周和東宋不合併,兩個華夏豪門搞內鬥,互相拆台,也許會促成一波殖民地獨立運動。

  可他們一合流,至少未來三四百年內都不會有殖民地解放運動什麼的了。

  而一個擁有幾億人口和五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日不落帝國,也毫無疑問是這個世界的終極支配者!

  所以對東宋五十州的資本家們而言,加入大周,成為主宰世界的一員,要比和大周共和國打一場傷亡慘重的焦土之戰要划算得多。

  當然了,統一的條件還是要好好談一談的……

  而這一談,就談了三年之久!

  在談判過程中,也發生過幾次反覆。逃亡到新宋的趙昊在東宋國內也有許多擁護者,也就是所謂的保皇黨人。他們想盡各種辦法,想要以談判為掩護,為東宋爭取到重建海軍的時間。

  只可惜大周共和國總是棋高一著——其實是他們在海軍和蒸汽機方面的投入一直比東宋高(大周有很大的蒸汽船隻的需求,而且財力更強大),因此擁有更好的技術和生產能力。

  所以在海軍進入鐵甲蒸汽帆船的時代後,大周和東宋的海軍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變得更大了。

  因此東宋保皇黨們的努力,最終因為無法打敗大周的海軍而化為了泡影。

  不過他們的拖延政策也不是沒有一點意義的。他們至少為東宋保皇派人口和財產的轉運爭取到了時間。

  哦,大周在和東宋展開談判後,並沒有實行封鎖東宋海岸線的作戰。當然了,大周也沒有恢復鳥糞的出口。

  不封鎖海岸線,是為了在維持東宋經濟不崩潰的同時,放走各路保皇黨人。

  大周並不打算將東宋的保皇黨趕盡殺絕,要不然趙昊也去不了新宋大陸。

  他那點本土艦隊,大周海軍要殲滅還不容易?

  但是那麼做並不符合大周共和國內高層的利益。

  首先是大周共和國的領導層,不希望東宋的保皇黨留下來給自己搗亂,有個好去處給他們也不錯。

  其次是大周共和國的軍方希望給自己保留一個對手,有對手才能維持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啊!

  要不然軍方,特別是海軍拿什麼藉口要軍費?

  所以大周共和國的軍方不僅坐視東宋的保皇派一波波的跑路,而且還將爪哇以東的南洋島嶼,都劃為新宋的「附屬島嶼」,都屬於不建議奪取的地區。

  「不建議奪取」的地區還有許多,比如位於天竺的果瓦郡國,位於阿拉伯河上的阿巴丹自治領,位於小西洋上的錫蘭郡國,還有暹羅郡國,都是不建議奪取的。

  因為大周共和國不是一個侵略者……唔,大周是一個解放者!

  所以大周共和國不會用侵略的手段去對付一個文明進步的國家或自治領。而那樣做的代價,也遠遠大於收穫。

  類似錫蘭、果瓦、阿巴丹、暹羅,甚至新宋皇室領地在內的「文明地區」,完全可以成為大周領導的世界體系的合眾夥伴。

  在大周共和國好一番的威逼利誘加驅趕的組合拳下,東宋50州的議會終於在共和230年6月底前,全部通過了加入大周共和國的決議。

  雖然東宋的赤龍旗還在新開封府的上空飄揚,但是它不再是一個華夏本土的豪強了,而成為了第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國家……

  在共和230年6月後,華夏本土就只剩下大周共和國和西宋帝國這兩個玩家了。

  東亞大陸上的實力對比,到了這時已經完全失衡了。

  統一了東宋本土的大周共和國擁有了兩億六千萬公民和五千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西宋只有區區6000萬人口,領土面積也不過七八百萬平方公里。工業實力和財力更不是大周的對手。

  但是誰也沒想到,西宋的抵抗居然非常頑強,發動了上百萬軍隊節節抵抗,雖然屢戰屢敗,但還是給進攻的周軍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