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0頁
當然了,「約法」號的側舷巨炮也擊中了對方!
兩艘戰列艦來了個同歸於盡——它們都抵擋不住幾枚8寸開花彈的同時命中!
兩艘戰列艦全都變成了火船!
不到一刻鐘後,同歸於盡的戰鬥再次出現,一艘大周的三級戰列艦和一艘東宋的二級戰列艦擦肩而過,雙方都用8寸炮擊穿了對方的炮甲板!
這真是要了親命了……原來雙方的戰列艦都是豆腐架子,根本不扛打啊!
雙方的海軍軍人,都被這樣的傷亡損失給嚇壞了,可現在是狹路相逢,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了。
雖然雙方的戰列艦都是不堪一擊的豆腐架子,但是龍石島大戰仍舊是一場決定華夏三雄國運的大戰!
因為東宋的海軍南洋艦隊主力,在這場持續了兩天一夜的大戰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從而失去了同大周海軍爭奪海上霸權的本錢。
而東宋海軍失敗的開始,則是他們圍殲花無傷指揮的大周西遣艦隊的失敗。大周西遣艦隊用來突圍的鋒矢之陣顯出了相當的靈活性——鋒矢陣其實就是個縱陣,一艘接著一艘航行就能保持隊形了。而且縱隊還可以將艦隊的側舷火力集中運用,的確非常有利。
在利用鋒矢陣突破了東宋艦隊的攔截後,花無傷就率領艦隊撲向他和大東洋西遣艦隊商定的會師抵達龍石島。而不甘心放跑敵方艦隊的潘武揚則收拾艦隊在後面猛追。
結果在龍石島附近海域遭遇了北上的大周東洋西遣艦隊!這是一支實力遠超東宋南洋艦隊西進主力的龐大艦隊!
而且在完成了和西遣艦隊的會師後,大周艦隊擁有了6艘一級戰列艦,這6艘一級戰列艦雖然有點不經打,但是它們的12門9寸艦艏炮可是非常厲害的。
因為9寸炮的射程很遠,威力又大,而且東宋艦艇都沒有艦艏炮,艦艉也沒有可以發射大口徑開花彈的巨炮。所以雙方的再次決戰,就成了東宋喪失海權的悲劇之戰。潘武揚的大艦隊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損失了所有的一級、二級、三級戰列艦,還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輕型戰艦,他本人也在交戰中陣亡。而周國只損失了一艘一級戰列艦和十六艏二級、三級戰列艦,輕型艦隻的損失不及對手的一半。
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合眾國的落日
江寧,東宋首相官邸。
滿座的東宋文武高官肅然而坐,每個人都看著剛剛發下的一份簡報發呆。而戰時內閣首相文道生則背對著他們,看著高高掛起的巨幅地圖,動也不動。
窗外,是東宋首善的江寧城區,市中心的高樓鱗次櫛比。商業區的店面一間挨著一間,大多氣派體面。工業區則是煙囪林立,機器轟鳴。碼頭上泊著載滿了貨物的內河商船,江面上冒著濃煙的汽船拖拽著一串串的木質貨船,東去西往。
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如此充滿活力……任誰都不會想到,滅頂的災難已經到來了。
東宋南洋大艦隊的主力在龍石島一戰中損失慘重!
失去了三艘一級戰列艦,十艘二級戰列艦,二十艘三級戰列艦……總共三十三艘主力艦,全數戰沉!
這可是東宋海軍半數的主力艦啊!
而和這些主力艦以及三十多艘戰沉的四級、五級、六級艦一起失去的,還有三萬多名訓練有素的海軍官兵……還有東宋合眾國維持戰爭的決心和信心。
由於東宋和大周過往的友好關係,以及大周共和國執行了一百多年的「華夏優先」政策,還有華夏民族所信奉的終極統一思想,都讓東宋的資本家和民眾對大周共和國抱有好感。
在大部分東宋人看來,華夏三雄之間的決戰並不是國戰,而是一場內戰。
一場結束二百多年天下三分的統一戰爭!
而東宋的合眾國體制,又讓江寧朝廷在這場統一戰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為江寧朝廷和合眾會議並不是合眾諸州的上級主管。朝廷和合眾會議對合眾諸州下達的指令不是強制性的。而且合眾諸州在法理上也可以脫離合眾國……
實際上,從東宋立國之日起,維持這個「邦聯制」國家統一的因素,就是屬於東宋朝廷的皇家海軍。
東宋在政治上接近「邦聯制」,在經濟上則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的海洋國家。國內經濟的繁榮有賴於海外的市場和殖民地的財富……也就是說,東宋的繁榮和富庶,必須依靠強大的海上力量。
而東宋本土的國防,又要依賴海軍長江艦隊。
也就是說,沒有海軍,就沒有東宋合眾國的一切。
而為了維持海軍的強大,東宋的合眾諸州就不得不將「海軍權」完全交給中央,用五十州的財力打造一支足以和大周共和國海軍對抗的海上強權。
因此東宋海軍,才是東合眾國得以凝聚統一的基礎。
現在海軍遭遇了慘重的損失,東宋統一的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
合眾國的落日,自然近在咫尺!
「首相,」東宋的戶部尚書沈萬三聲音顫抖著說,「我們,我們海運是不是馬上就要中斷了?這可怎麼辦?可怎麼辦……要不,我們還是建議陛下帶著皇室暫避新宋吧。現在本土艦隊還算完整,可以護送陛下和皇室離開江寧去新宋的。」
沈萬三是這一屆內閣中的首富,他的家產在整個東宋都能排上前十名,號稱擁有幾個「小目標」,堪稱富可敵國。不過他的尚書並不是捐來的,而是由在「蘇杭秀明越」一帶極有影響力的江南工商聯盟(黨派)推薦入閣的,代表的自然是江南工商業的利益。
兩艘戰列艦來了個同歸於盡——它們都抵擋不住幾枚8寸開花彈的同時命中!
兩艘戰列艦全都變成了火船!
不到一刻鐘後,同歸於盡的戰鬥再次出現,一艘大周的三級戰列艦和一艘東宋的二級戰列艦擦肩而過,雙方都用8寸炮擊穿了對方的炮甲板!
這真是要了親命了……原來雙方的戰列艦都是豆腐架子,根本不扛打啊!
雙方的海軍軍人,都被這樣的傷亡損失給嚇壞了,可現在是狹路相逢,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了。
雖然雙方的戰列艦都是不堪一擊的豆腐架子,但是龍石島大戰仍舊是一場決定華夏三雄國運的大戰!
因為東宋的海軍南洋艦隊主力,在這場持續了兩天一夜的大戰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從而失去了同大周海軍爭奪海上霸權的本錢。
而東宋海軍失敗的開始,則是他們圍殲花無傷指揮的大周西遣艦隊的失敗。大周西遣艦隊用來突圍的鋒矢之陣顯出了相當的靈活性——鋒矢陣其實就是個縱陣,一艘接著一艘航行就能保持隊形了。而且縱隊還可以將艦隊的側舷火力集中運用,的確非常有利。
在利用鋒矢陣突破了東宋艦隊的攔截後,花無傷就率領艦隊撲向他和大東洋西遣艦隊商定的會師抵達龍石島。而不甘心放跑敵方艦隊的潘武揚則收拾艦隊在後面猛追。
結果在龍石島附近海域遭遇了北上的大周東洋西遣艦隊!這是一支實力遠超東宋南洋艦隊西進主力的龐大艦隊!
而且在完成了和西遣艦隊的會師後,大周艦隊擁有了6艘一級戰列艦,這6艘一級戰列艦雖然有點不經打,但是它們的12門9寸艦艏炮可是非常厲害的。
因為9寸炮的射程很遠,威力又大,而且東宋艦艇都沒有艦艏炮,艦艉也沒有可以發射大口徑開花彈的巨炮。所以雙方的再次決戰,就成了東宋喪失海權的悲劇之戰。潘武揚的大艦隊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損失了所有的一級、二級、三級戰列艦,還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輕型戰艦,他本人也在交戰中陣亡。而周國只損失了一艘一級戰列艦和十六艏二級、三級戰列艦,輕型艦隻的損失不及對手的一半。
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合眾國的落日
江寧,東宋首相官邸。
滿座的東宋文武高官肅然而坐,每個人都看著剛剛發下的一份簡報發呆。而戰時內閣首相文道生則背對著他們,看著高高掛起的巨幅地圖,動也不動。
窗外,是東宋首善的江寧城區,市中心的高樓鱗次櫛比。商業區的店面一間挨著一間,大多氣派體面。工業區則是煙囪林立,機器轟鳴。碼頭上泊著載滿了貨物的內河商船,江面上冒著濃煙的汽船拖拽著一串串的木質貨船,東去西往。
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如此充滿活力……任誰都不會想到,滅頂的災難已經到來了。
東宋南洋大艦隊的主力在龍石島一戰中損失慘重!
失去了三艘一級戰列艦,十艘二級戰列艦,二十艘三級戰列艦……總共三十三艘主力艦,全數戰沉!
這可是東宋海軍半數的主力艦啊!
而和這些主力艦以及三十多艘戰沉的四級、五級、六級艦一起失去的,還有三萬多名訓練有素的海軍官兵……還有東宋合眾國維持戰爭的決心和信心。
由於東宋和大周過往的友好關係,以及大周共和國執行了一百多年的「華夏優先」政策,還有華夏民族所信奉的終極統一思想,都讓東宋的資本家和民眾對大周共和國抱有好感。
在大部分東宋人看來,華夏三雄之間的決戰並不是國戰,而是一場內戰。
一場結束二百多年天下三分的統一戰爭!
而東宋的合眾國體制,又讓江寧朝廷在這場統一戰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為江寧朝廷和合眾會議並不是合眾諸州的上級主管。朝廷和合眾會議對合眾諸州下達的指令不是強制性的。而且合眾諸州在法理上也可以脫離合眾國……
實際上,從東宋立國之日起,維持這個「邦聯制」國家統一的因素,就是屬於東宋朝廷的皇家海軍。
東宋在政治上接近「邦聯制」,在經濟上則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的海洋國家。國內經濟的繁榮有賴於海外的市場和殖民地的財富……也就是說,東宋的繁榮和富庶,必須依靠強大的海上力量。
而東宋本土的國防,又要依賴海軍長江艦隊。
也就是說,沒有海軍,就沒有東宋合眾國的一切。
而為了維持海軍的強大,東宋的合眾諸州就不得不將「海軍權」完全交給中央,用五十州的財力打造一支足以和大周共和國海軍對抗的海上強權。
因此東宋海軍,才是東合眾國得以凝聚統一的基礎。
現在海軍遭遇了慘重的損失,東宋統一的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
合眾國的落日,自然近在咫尺!
「首相,」東宋的戶部尚書沈萬三聲音顫抖著說,「我們,我們海運是不是馬上就要中斷了?這可怎麼辦?可怎麼辦……要不,我們還是建議陛下帶著皇室暫避新宋吧。現在本土艦隊還算完整,可以護送陛下和皇室離開江寧去新宋的。」
沈萬三是這一屆內閣中的首富,他的家產在整個東宋都能排上前十名,號稱擁有幾個「小目標」,堪稱富可敵國。不過他的尚書並不是捐來的,而是由在「蘇杭秀明越」一帶極有影響力的江南工商聯盟(黨派)推薦入閣的,代表的自然是江南工商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