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2頁
太好了,蒙古人沒有逃走!
這才對頭嘛!不放開手腳打上一場,算什麼男兒好漢?
「火槍手,點燃火繩,上子彈!」
馬上就有軍官大聲下令了。
炮擊之後,當然就是步兵衝鋒了!
到時候就得讓蒙古人先吃一輪火槍齊射。
現在燧發槍還沒有出現,西宋陸軍使用的火槍都是火繩槍,操作起來非常複雜。不過對郭康這樣的軍戶出身的步兵而言,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雖然軍戶之子不能打靶取士,但是華山論劍一樣要考打靶!
而且西宋軍隊中火槍兵的比例越來越高,從軍的軍戶之子們也有很大的概率會成為火槍手。
所以他們也和地主階級士大夫(稱為「槍大夫」或「銃大夫」更合適吧?)一樣,都能熟練的操作火槍,並且進行精準的射擊。
另外,他們拼刺刀的本事可比打靶秀才、打靶舉人和打靶進士們厲害多了。
除了拼刺刀,他們還能狼牙棒進行肉搏戰。現在是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板甲並沒有被淘汰,只是變得越來越輕便,也越來越廉價。
現在的板甲不大講究全身保護,而是講究重點保護。追求在成本、重量、靈活和防護等因素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就在蒙古人沒完沒了炮擊的時候,郭康已經給自己的火繩槍上好了子彈。他也沉得住氣,縮著腦袋躲在胸牆後面,只是靜靜的等著。
他雖然沒怎麼上過戰場,但是在這個時候就是打腫臉也得沖胖子。
害怕什麼的,只能藏在心底,是不敢表露出來的。
要不然會讓人瞧不起的!
這些軍戶兵和打靶取士出身的火槍兵,是不允許怕死的,否則就會受到難以想像的歧視和壓力。會被所有的人瞧不起,被所有的人排斥,包括自己的親人……這輩子就算是毀了,真比死了還難受。
所以督戰隊什麼的,在西宋軍中是用不大著的。
這個國家的軍戶和「槍大夫」都有點瘋狂!
當蒙古人的大炮發射了數百發炮彈後,炮擊的聲音終於戛然而止了。
炮擊之後,當然就是蒙古勇士的衝鋒了。隨著悠揚的號角聲在前線各處響起。大隊的蒙古勇士就持著盾牌,拎著釘頭錘從沙袋壘成的掩體後面沖了出來。在最短的時間內組成了一個個的方陣。接著就是數千蒙古勇士喊著「大汗萬歲」的口號,在夜色的掩護下發起了如同潮水一般的衝鋒。
在他們的前方,依舊只有出人意料的寧靜。
夜色當中,朦朦朧朧只能看見一道低矮的胸牆屹立在那裡,似乎在嘲笑著蒙古人的炮擊毫無用處。
可是宋軍的兵士去哪兒了?咋一點反應都沒有?睡著了?不可能啊,那樣炮轟還能睡得安穩?
跑了?更不可能了……那可是敢在己方火槍開火時衝鋒的瘋子。這幫瘋子怎麼可能害怕?
就在蒙古人感到奇怪的時候,走在最前面的人已經相當接近那道胸牆了,大約只剩下到20步的距離。
一聲刺耳的哨音忽然響起。
然後就是無數個腦袋從胸牆後面冒了出來,接著又是無數個站立的身姿。
和他們同時出現的,還有在黑暗當中閃爍的火星。
這是火槍!西宋的火槍手太缺德了,大晚上的不睡覺,都抱著火槍蹲在胸牆後面,這是要幹什麼呀?你們想幹什麼?你們難道知道咱們蒙古勇士要夜襲?
這還有天理嗎?
衝鋒中的蒙古勇士頓時就有一種脊背發冷的感覺,但是已經晚了,躲都沒地兒可躲了。
「放!」
隨著一聲聲似乎扯破了嗓子的吶喊聲。端著火槍的西宋步兵們同時扣下了扳機。
至少有2500支火繩槍同時打響了!
夜色籠罩下的戰場上,頓時就是一片火光閃動,煙霧升騰。這下誰也看不見前方到底怎麼樣了?
郭康也完成了一次射擊,他是用半跪姿開火的。打完以後馬上站起身,不再裝填,而是翻過了前方的矮牆,然後端起上了刺刀的火槍,大聲發喊:「殺韃子,開恩科啦!」
其實軍戶兵是不參加「打靶取士」的,也就沒有什麼恩科可言,但是他們跟著一幫「槍大夫」喊順口了,也管這個叫恩科。
一邊發喊,一邊就開始了衝鋒!
不是郭康一個人在沖,而是幾千名軍戶兵一塊兒發起了決死衝擊。
區區20步的距離,轉眼間就沖了過去。黑暗當中,郭康將自己的槍刺對準了一個還在發傻的蒙古勇士。這傢伙多半是被宋軍的火槍齊射嚇傻了!
「殺!」
郭康大吼了一聲,用足了渾身的氣力,將火槍的槍刺猛的刺了出去。
所謂的槍刺,其實就是根破甲錐。利於奔跑產生的衝力猛烈突刺下,有一定的機率可以刺破蒙古人的板甲——蒙古板甲質量不好,如果換成大周和東宋的板甲,基本上很難刺穿。
不過刺不穿也不要緊,郭康的這一波突刺的目的只是撞翻對方。
隨著一聲悶響,那個蒙古人真的就仰面向後倒下去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被破甲錐捅死?
郭康毫不猶豫,立即扔掉了火槍,取出了自己的狼牙棒,用足了力氣就往倒地的蒙古人腦瓜子上錘了下去。
這個可憐的蒙古勇士還沒鬧清楚是咋回事兒,就已經魂歸光明清淨天堂了。
這才對頭嘛!不放開手腳打上一場,算什麼男兒好漢?
「火槍手,點燃火繩,上子彈!」
馬上就有軍官大聲下令了。
炮擊之後,當然就是步兵衝鋒了!
到時候就得讓蒙古人先吃一輪火槍齊射。
現在燧發槍還沒有出現,西宋陸軍使用的火槍都是火繩槍,操作起來非常複雜。不過對郭康這樣的軍戶出身的步兵而言,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雖然軍戶之子不能打靶取士,但是華山論劍一樣要考打靶!
而且西宋軍隊中火槍兵的比例越來越高,從軍的軍戶之子們也有很大的概率會成為火槍手。
所以他們也和地主階級士大夫(稱為「槍大夫」或「銃大夫」更合適吧?)一樣,都能熟練的操作火槍,並且進行精準的射擊。
另外,他們拼刺刀的本事可比打靶秀才、打靶舉人和打靶進士們厲害多了。
除了拼刺刀,他們還能狼牙棒進行肉搏戰。現在是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板甲並沒有被淘汰,只是變得越來越輕便,也越來越廉價。
現在的板甲不大講究全身保護,而是講究重點保護。追求在成本、重量、靈活和防護等因素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就在蒙古人沒完沒了炮擊的時候,郭康已經給自己的火繩槍上好了子彈。他也沉得住氣,縮著腦袋躲在胸牆後面,只是靜靜的等著。
他雖然沒怎麼上過戰場,但是在這個時候就是打腫臉也得沖胖子。
害怕什麼的,只能藏在心底,是不敢表露出來的。
要不然會讓人瞧不起的!
這些軍戶兵和打靶取士出身的火槍兵,是不允許怕死的,否則就會受到難以想像的歧視和壓力。會被所有的人瞧不起,被所有的人排斥,包括自己的親人……這輩子就算是毀了,真比死了還難受。
所以督戰隊什麼的,在西宋軍中是用不大著的。
這個國家的軍戶和「槍大夫」都有點瘋狂!
當蒙古人的大炮發射了數百發炮彈後,炮擊的聲音終於戛然而止了。
炮擊之後,當然就是蒙古勇士的衝鋒了。隨著悠揚的號角聲在前線各處響起。大隊的蒙古勇士就持著盾牌,拎著釘頭錘從沙袋壘成的掩體後面沖了出來。在最短的時間內組成了一個個的方陣。接著就是數千蒙古勇士喊著「大汗萬歲」的口號,在夜色的掩護下發起了如同潮水一般的衝鋒。
在他們的前方,依舊只有出人意料的寧靜。
夜色當中,朦朦朧朧只能看見一道低矮的胸牆屹立在那裡,似乎在嘲笑著蒙古人的炮擊毫無用處。
可是宋軍的兵士去哪兒了?咋一點反應都沒有?睡著了?不可能啊,那樣炮轟還能睡得安穩?
跑了?更不可能了……那可是敢在己方火槍開火時衝鋒的瘋子。這幫瘋子怎麼可能害怕?
就在蒙古人感到奇怪的時候,走在最前面的人已經相當接近那道胸牆了,大約只剩下到20步的距離。
一聲刺耳的哨音忽然響起。
然後就是無數個腦袋從胸牆後面冒了出來,接著又是無數個站立的身姿。
和他們同時出現的,還有在黑暗當中閃爍的火星。
這是火槍!西宋的火槍手太缺德了,大晚上的不睡覺,都抱著火槍蹲在胸牆後面,這是要幹什麼呀?你們想幹什麼?你們難道知道咱們蒙古勇士要夜襲?
這還有天理嗎?
衝鋒中的蒙古勇士頓時就有一種脊背發冷的感覺,但是已經晚了,躲都沒地兒可躲了。
「放!」
隨著一聲聲似乎扯破了嗓子的吶喊聲。端著火槍的西宋步兵們同時扣下了扳機。
至少有2500支火繩槍同時打響了!
夜色籠罩下的戰場上,頓時就是一片火光閃動,煙霧升騰。這下誰也看不見前方到底怎麼樣了?
郭康也完成了一次射擊,他是用半跪姿開火的。打完以後馬上站起身,不再裝填,而是翻過了前方的矮牆,然後端起上了刺刀的火槍,大聲發喊:「殺韃子,開恩科啦!」
其實軍戶兵是不參加「打靶取士」的,也就沒有什麼恩科可言,但是他們跟著一幫「槍大夫」喊順口了,也管這個叫恩科。
一邊發喊,一邊就開始了衝鋒!
不是郭康一個人在沖,而是幾千名軍戶兵一塊兒發起了決死衝擊。
區區20步的距離,轉眼間就沖了過去。黑暗當中,郭康將自己的槍刺對準了一個還在發傻的蒙古勇士。這傢伙多半是被宋軍的火槍齊射嚇傻了!
「殺!」
郭康大吼了一聲,用足了渾身的氣力,將火槍的槍刺猛的刺了出去。
所謂的槍刺,其實就是根破甲錐。利於奔跑產生的衝力猛烈突刺下,有一定的機率可以刺破蒙古人的板甲——蒙古板甲質量不好,如果換成大周和東宋的板甲,基本上很難刺穿。
不過刺不穿也不要緊,郭康的這一波突刺的目的只是撞翻對方。
隨著一聲悶響,那個蒙古人真的就仰面向後倒下去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被破甲錐捅死?
郭康毫不猶豫,立即扔掉了火槍,取出了自己的狼牙棒,用足了力氣就往倒地的蒙古人腦瓜子上錘了下去。
這個可憐的蒙古勇士還沒鬧清楚是咋回事兒,就已經魂歸光明清淨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