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就是說,郭康不僅入不了御前騎士團,也沒有資格繼承田莊,至於美女老婆什麼的就別想了。他現在幾乎一無所有,只能當兵搏命……

  順便提一下,現在大周和東宋的「軍戶制」都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了衰退。只有西宋的「軍戶制」依舊運作良好。

  大周和東宋兩國的騎士田莊和府兵田莊,現在已經可以公然轉賣了!只不過不能分割轉賣,而且買入一方必須是自然人,並且能夠接替原主承擔騎士和府兵的義務。

  也就是說,被轉賣的不僅是田莊,還包括騎士和府兵的身份——騎士和府兵身份對許多人而言也是值錢的。因為騎士和府兵都是公民,有資格出任公職。而且在子弟教育上也能得到優待。可以說是民間的小富豪們提升自己階級的捷徑。

  通過這種方式的變通,大周和東宋兩國倒是還能從土地兵役制上得到兵源,但是兵源的質量就不免下降了。

  當然了,富有的中上層騎士,依舊是大周和東宋陸軍軍官的主要來源。有了這些自幼進入陸軍小學接受嚴酷軍事訓練,之後又在騎士學院進行專業化軍官培訓的精英。大周和東宋的陸軍,依然可以通過對士兵進行嚴格的訓練和嚴酷的紀律約束,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但是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實行嚴酷的紀律,就不免要讓士兵長期在軍營中服役。這樣一來,原本的兵農合一可就沒有辦法維持了。

  大周和東宋的陸軍,從幾十年前開始,就要求士兵連續服役——也就是在幾年內不返回家鄉,連續服役。服役期一過,再轉幾年預備役,之後就不會再被徵召,除非國家面臨存亡的危機。

  而這種連續兵役,自然得支付軍餉……也就是說,大周和東宋兩國,實際上實行了一種徵兵加募兵的特殊軍制。

  他們向特定的對象徵兵,同時又發給比較優惠的軍餉,而且也不拒絕特定對象之外的壯士應募。

  不過這兩國都是自備新大陸的「人民幣玩家」,有的是錢!不在乎這點軍餉開銷的。

  而那個沒有錢的西宋,卻只能拼了命維護軍戶制,要不然就沒命了!

  在西宋,軍戶的田莊和身份都是嚴禁買賣的!

  而且,不嚴禁也沒什麼人買,因為大家都沒有錢。

  就算少數有錢的商人,也願意走打靶取士的路子,而不願意和軍戶們發生太多的財產上的交流。

  因為西宋朝廷不止一次下達「軍戶德政令」,公然廢除軍戶對商人的一切負債,宣布軍戶田莊的私下交易作廢!

  甚至還捕拿了一批拒絕歸還田莊的買主,統統判了全家流放西域。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侵占和買賣軍戶田莊,連借錢給軍戶的事兒都沒人敢做了。

  同時,西宋朝廷還嚴禁軍戶之子參加打靶取士——他們可以考華沙講武堂,可以參加「華山論劍」,但不能參加打靶取士。

  這樣的規定就是為了逼迫軍戶之子們積極的投軍立功,去戰場上搏一個功名。

  特別是那些並非長子的兒子們,因為沒有繼承權,又不能考打靶科舉,從軍打仗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郭康就是這樣一個倒霉的軍戶次子,因為打架的天分不如他那笨頭笨腦的哥哥(他哥哥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主兒,除了打架沒對手,就沒什麼好的了),所以從小沒少挨他爸爸的揍!

  那可是吊起來打啊,真下狠手,哪裡是打兒子,簡直就是打強盜!

  好不容易熬到他爸爸死了,留給他的遺產就是一身板甲,一把精品火繩槍,一把長刺刀,一根短柄的狼牙棒,還有幾匹蜀錦給他當路費去投軍。

  他那哥哥倒是沒逼著他去投軍,還答應把一部分土地租給他,讓他當個佃戶……差點把郭康的鼻子氣歪了。不等爸爸入土為安,他就帶著板甲、火槍、刺刀、狼牙棒還有路費出門投軍了。

  可是郭康在軍中的運氣也不好,雖然被發到了最前線的亦列堡。可他是個步兵,但又不是「神槍兵」,所以沒有什麼上戰場的機會。

  在亦列堡呆了快一年,除了訓練就是種地,武藝倒沒什麼進步(本來就很好,再進步是很難的),莊稼把式倒是進步了不少。

  如果退伍後去給哥哥當佃戶,倒是可以混個溫飽了……

  可郭康又怎麼能甘心?

  豈止郭康不甘心?今天晚上和他一起進入「平房區」前沿,準備冒死發起夜襲的西宋步兵,至少有一半是他這種情況……如果不想這輩子當個苦哈哈的佃戶,那就只有去殺敵立功。

  可是敵人有沒有逃走呢?

  郭康將腦袋探出了胸前,凝視著前方的一片漆黑,心急如焚啊!

  就在這時,本來漆黑一片的夜色之中,突然閃過了幾十團火光!

  他還沒反應過來,腳下的大地和他的身體所依靠的胸牆就顫抖了起來,最後才是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轟轟轟……

  炮擊!

  郭康腦海中冒出了「炮擊」這倆字兒。

  與此同時,也不知道誰拉了他一把,把他的腦袋拉回了胸牆後方。

  轟轟轟……

  炮擊還在繼續,不斷有炮彈從躲在胸牆後面的西宋步兵頭上呼嘯而過,然後重重落下,或是砸穿了哪裡的屋頂,或是打碎了單薄的牆壁。

  不過躲在胸牆背後的西宋士兵們,卻都在心裏面一陣歡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