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山川賢信、北川宣勝600人。

  除此之外,大阪方還有七手組(青木一重、伊藤長次、伊藤長昌、仙石定盛、中島氏種、野々村吉安、速水守久、堀田盛高、真野助宗、真野頼包七將)所部共14200人作為後軍接應,明石全登率領的300人的別動隊在船場待命,長宗我部盛親率領的土佐兵團各部共3300人在城北防禦,以及豐臣秀賴、大野治長的本陣共3000人在城中守備。

  大阪方的總兵力為四萬餘人。

  而另一方面,戰場南側的德川軍布陣如下——

  天王寺方面有先鋒部隊5500人,其中:

  先鋒總大將本多忠朝隊1000人;

  秋田実季隊1000人;

  淺野長重隊1000人;

  松下重綱隊200人;

  真田信吉隊2300人。

  天王寺先鋒部隊之後,偏西南方向,另有第二隊人馬19840人,包括:

  總大將松平忠直15000人;

  諏訪忠恆540人;

  榊原康勝2100人;

  保科正光600人;

  小笠原秀政1600人。

  第二陣之後的第三陣人馬共31200人,包括:

  伊達政宗10000人;

  松平忠輝9000人;

  本多忠政2000人;

  村上義明1800人;

  一柳直盛1000人;

  另有水野勝成、松平康長、酒井家次、松平忠良、堀直寄、徳永昌重、溝口宣勝等各路人馬。

  天王寺的後衛隊為淺野長晟5000人,其後便是德川家康的本陣15000人。

  在天王寺東面的岡山口陣地,由德川秀忠指揮,共配置兵力51100人,包括:

  前田利常、本多康俊、片桐且元等隊組成的第一陣20000人;

  第二陣的藤堂高虎4500人,井伊直孝3000人,細川忠興600人;

  第三陣的德川秀忠本陣,包括了青山忠俊、酒井忠世、土井利勝、本多正信、本多正純等江戶輔弼重臣,以及立花宗茂、高力忠房、安藤重信等外樣大將共23000人。

  而除了天王寺、岡山口兩大陣地,尚有德川義直軍作為後方的總接應,德川方聯軍兵力總計十二萬餘人!

  面對這樣的戰陣,所有參戰的武士無不熱血沸騰!

  豐臣軍陣中,處於先鋒位置的毛利勝永與真田幸村兩軍,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隨軍出征的兩位大將之子——16歲的毛利勝家和18歲的真田幸昌都是頭一次見是這樣的陣仗,年輕的眼神中充滿了興奮和渴望……

  而年逾古稀的德川家康站在本陣高處,迎著朝陽,任憑海風吹拂著他的銀髮,遙望大阪戰場,回想起自己戎馬一生的奮鬥終於要迎來最後的勝利,胸中也不由得湧起一陣少年時的衝動……

  五

  決戰。在正午開始。

  德川方的先鋒本多忠朝隊率先向豐臣方射擊,而與之正面相對的毛利勝永隊立即應戰!

  戰鬥開始時,由於大阪城在軍火方面處於劣勢,火槍嚴重不足,勝永並沒有依照慣例開槍還擊,而是把受到正面射擊的右軍向後撤,把鐵炮隊集中到左軍並迂迴前進,全軍成偃月陣形,當左軍靠近到本多隊約100余米處時,才下令齊射。本多軍立刻有70多人倒地,毛利軍初戰告捷。

  緊接著,勝永一聲令下,變陣為鶴翼之形,由毛利勝家、山本公雄等將從右路攻擊德川方的秋田実季、淺野長重的部隊,由淺井井頼、竹田永翁等將從左路攻擊真田信吉、信政兄弟的部隊,而勝永自己率領本隊突入本多忠朝本隊。一時間,毛利軍如疾風割草一般把敵軍沖的大亂,多名本多家臣戰死,本多軍不住的連連後退,反而把後面的小笠原秀政軍的陣形也沖亂了。先鋒總大將本多忠朝不得不親自上馬,手持長槍大聲吼叫著指揮作戰。

  這位本多忠朝,乃是當初被太閤秀吉稱作“天下第一勇士”的本多忠勝的次子,繼承了其父勇猛剛直的秉性,曾經在其父死後拒絕接受遺留的黃金,而堅持要交給繼承家督之位的兄長忠政處理,因此被稱作“忠厚之人”。此戰之前,本多忠朝特意從兄長處借來了父親曾使用過的日本第一名槍“蜻蜓切”,並在決戰前一天爭得先鋒之位,一心想要建立武功。

  此時,雖然身邊的士兵紛紛敗退,本多忠朝依然一步不退,奮力作戰。很快,他便在混戰中被襲擊落馬,但他依然堅持持槍步戰,不但刺殺了襲擊他的士兵,還殺傷了多名毛利軍武士。但畢竟是全軍敗退,光憑大將自身的勇猛是無濟於事的,忠朝很快就被團團包圍,身受二十多處創傷,雖又血戰殺死十餘敵軍,終於寡不敵眾,被雨森伝右衛門討取了首級。而他所持的那柄蜻蜓切也從此不知去向。遙想其父忠勝公當年,手持此槍浴血沙場數十載,歷經大小五十餘戰從未受傷,如今在天之靈不知又作何感想。

  隨著本多隊的崩壞,右路秋田実季、淺野長重隊也被擊破。而從左路進攻的淺井井頼和竹田永翁卻遭到了真田信吉兄弟的頑強抵抗,又遭到了小笠原秀政軍的側面夾擊,不得不退回本陣,有攻轉守,陷入了苦戰。見此情景,後方由大野治長指揮的後藤基次、木村重成兩隊的殘兵立刻向小笠原隊右側展開攻擊,戰場形勢登時逆轉。見此良機,毛利勝永立即下令本隊向小笠原隊左側夾攻。小笠原隊總大將小笠原秀政親自舉槍奮戰仍不能阻止敗績,自己也身受六處重傷,退出了戰場,當晚不治而亡。他的長子小笠原忠修當場陣亡,次子小笠原忠真失足落入水池中受了重傷,但卻逃得了性命,小笠原軍則因失去了大將而全面敗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