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

  1615年5月,大阪夏之陣爆發。勇士的命運不可避免,他們必將昂首挺胸前來迎接。

  5月5日,大阪城的軍事會議上,豐臣家的領導層做出了兵分兩路迎擊德川軍的計劃。真田幸村、後藤基次、毛利勝永、明石全登等名將共同向大和路出擊,其中駐紮在平野的後藤隊作為先鋒前往小松山口伏擊德川軍,薄田、明石等隊作為第二軍予以接應,真田、毛利隊作為第三軍在道明寺守備,作為後援。

  在當天晚上,真田幸村、毛利勝永與後藤基次把酒話別,三人相約次日凌晨在國分村會合,共同與德川軍決戰。然而不幸的是,當天夜裡濃霧瀰漫,毛利隊和真田隊集合時花費了很長的時間,而由於兩隊人馬多數是由臨時集結的浪人組成,對地形不熟悉,霧中行軍更是緩慢,以至於當毛利勝永到達藤井寺村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而這個時候,後藤隊已經是在與三倍於己的強敵鏖戰5個小時後完全潰敗了,浪人兵法家後藤又兵衛基次已經戰死於亂軍之中,而其後接應他的第二軍諸隊人馬也已和德川軍的先鋒遭遇,薄田兼相、井上時利壯烈陣亡,其餘各隊正在敗退。

  聽到前方敗戰的消息後,毛利勝永為了防止後續諸隊被各個擊破,下令在藤井寺村駐紮,並等待後續的真田幸村。上午11點左右,後續的真田幸村和渡辺糺兩隊人馬趕到併合兵一處,共同出擊,解救了在附近苦戰的北川宣勝隊。

  接著,一心殺敵的真田幸村繼續向前進攻,與伊達家片倉小十郎重綱率領的騎馬鐵炮部隊相遇,經過苦戰後,片倉景綱向東敗退,而真田隊也損失慘重,軍中大將渡辺糺和幸村的長子真田幸昌都身負槍傷,不得不向西撤退,在藤井寺村與前線敗退的其他各路人馬會合,布下陣勢與德川軍對峙。

  不久,駐紮在藤井寺村的豐臣軍諸隊聽到了河內路方面的長宗我部、木村兩軍分別在八尾和若江戰敗的消息,而大阪城也傳來了緊急撤退的命令。下午2時,諸將在商議後決定撤退,並作了周密的計劃。下午4時,豐臣軍的撤退行動開始,毛利勝永自告奮勇,與真田幸村隊一起擔任了殿後任務。

  而德川方面,很快發現了豐臣軍撤退動向,水野勝成、松平忠輝、一柳直盛、本多忠政等將紛紛主張追擊,而伊達政宗則表示堅決反對:“我軍經過一上午的激戰已經十分疲憊了,不可能再進行冒險的追擊了。”

  就這樣,在德川軍沒有積極追擊的情況下,毛利勝永隊放火燒毀了附近的民房後,最後安然撤回了大阪城。

  四

  1615年5月6日夜,大阪豐臣軍召開了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會上,凝重的氣氛中,每個人都心事重重,思考著即將發生在明天——5月7日那場最終的決戰。

  由於決戰前一天,大阪方已經在若江之戰和小松山之戰中損失了木村重成、後藤基次、薄田兼相等多名大將。大阪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土佐兵團,也因在八尾之戰中消耗過大而無法再擔當重任,長宗我部盛親本人心灰意冷,決定不再出陣。大阪城內人心浮動,軍事會議已經相當混亂,眾多武士人心惶惶。真田幸村和毛利勝永兩位主要將領找到當權者大野修理亮治長,提出最後的作戰計劃——全軍在茶臼山到岡山口一代平行布陣,以真田、毛利兩軍為主力,正面突擊德川軍陣地,在消耗掉德川家外圍兵力、使得德川家康本陣暴露之後,再由豐臣秀賴率軍從大阪城中出擊一舉擊斃家康,取得最終勝利!

  這樣的想法近乎異想天開,因為且不說大阪軍是否能擊敗德川軍的先陣、秀賴是否能親自出馬作戰,即使如願取下了家康和秀忠的首級,恐怕豐臣家也回因消耗過大而垮掉,更不必說再度奪回天下的控制權了。但作為一代勇將,真田幸村對這一戰術充滿信心,而毛利勝永也做好了必死的覺悟。而大野治長此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接受了幸村的計劃,安排豐臣軍各路人馬連夜出城布陣去了。

  而德川方面,5月7日凌晨,家康和秀忠親自來到大阪城南面的平野遙望戰場。由於大阪城的護城壕溝和外圍工事已經在和談期間被拆除殆盡,大阪城已經無險可守,家康料定大阪軍將在次日出城野戰,並制定了相應的作戰計劃,命令各路諸侯連夜出兵,於7日上午部署完畢,與豐臣軍的陣營遙遙相對。

  1615年5月7日上午,日本戰國亂世最後、最大的一場野戰即將在大阪城南展開。雙方的兵力布置如下:

  戰場北面的是豐臣軍,其中——

  在天王寺口共有士兵16800人,包括:

  真田幸村、幸昌父子3500人;

  大谷吉治、渡辺糺、伊木遠雄2000人;

  毛利勝永、毛利勝家4000人;

  福島正守(福島正則之弟)、福島正鎮、吉田好是、筱原忠照、石川貞矩、結城勝朝、淺井井賴、竹田永翁2500人;

  另有湯淺正壽、內藤忠豐、樋口雅兼、小倉行春、織田信次、三浦義世、津田信純等隊以及木村重成和後藤基次兩軍的殘兵。

  在岡山口共4600人,包括:

  大野治房、新宮行朝、岡部則綱、御宿政友、岡田正繋、布施伝右衛門、中瀬定純、二宮長范等隊4000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