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仆固瑒攻打榆次不利,又因為性急激起眾怒,結果被他的手下殺掉了。僕固懷恩把這件事情告訴他的母親,他的母親責怪他不該造反,然後又提刀追著要殺他,“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幸虧僕固懷恩跑得快,不然——不然也未必有事。只是這位老太太,真的好強悍啊……懷恩沒有辦法,只好一走了之。而他的母親後來被接到長安,代宗對她還算客氣,據說照顧得很好,最後壽終正寢,以禮葬之。之後,代宗下詔要僕固懷恩入朝,說一切全都過往不咎。這不要說僕固懷恩不信,就是我們也不大相信。

  但此後僕固懷恩的做法就大錯而特錯了,引外族攻打自己的國家,怎麼都說不過去。如果我們一直可以對他的造反持同情態度的話,那麼也只能限於廣德二年十月之前。

  十月,僕固懷恩引吐蕃、回紇軍進攻唐的晞州,後來又打到奉天。郭子儀率兵抵禦。吐蕃、回紇沒有占到什麼便宜,不久就撤走了。郭子儀也從行營回到了朝中,代宗一高興封他為尚書令,郭子儀則堅決不受,說“自太宗為此官,累聖不復置,近皇太子亦嘗為之,非微臣所宜當”。在中唐諸大將中,凡是功高者幾乎都受過猜忌,然而像郭子儀這樣幾起幾落而始終不倒的卻不多見。原因是郭子儀非常之謹慎,他不接受尚書令的職位是明智之舉,避免自己處於位高望重的尷尬境地。還有,郭子儀是人才,卻無人才的“脾氣”,他可以招之即來,來則能戰,戰則能退敵,又揮之即去,無怨無尤,對皇帝來說,還有什麼比沒脾氣的人才更理想呢?

  亂後的曙光·肅代兩朝紀實(23)

  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圖

  轉年也就是永泰元年(765)九月,僕固懷恩聲稱代宗去世,郭子儀被魚朝恩害死,再次引敵人入侵。這次除吐蕃、回紇之外,還有吐谷渾、党項、奴剌等部總共數十萬人前來攻打唐朝。帶兵抵禦的自然又是郭子儀。從這時起,代宗又多了個毛病,就是在京師戒嚴的同時,派人從宮內取出兩部《仁王經》,送往資聖、西明二寺,讓僧人們高聲誦讀。後來十月的時候吐蕃到了邠州,代宗又派人去講《仁王經》。這是他崇佛崇到糊塗地步的開始,以後“有寇至則令僧講《仁王經》以禳之,寇去則厚加賞賜”,由信佛走向了佞佛。這其中他的三個宰相“功不可沒”,元載、王縉、杜鴻漸三人都信佛,以王縉尤甚。王縉是王維的弟弟,官至宰相。和自己的哥哥相比,王縉多了一分官場上的圓熟,卻少了一分做人的清高,最終與元載狼狽為奸,成為大唐三百宰相中很不怎麼樣的一個。

  這一次吐蕃等部來犯,僕固懷恩沒有看到勝利的結果,在中途遇暴病而卒。據史書上說,代宗聽到這個消息後,憫然曰:“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他真的是這樣認為的嗎?

  從很多事情能看出代宗優柔寡斷的一面。僕固懷恩引敵侵犯大唐,代宗“猶為之隱,前後制敕未嘗言其反”,只怕更多是他的性格使然,而並非他真的認為僕固懷恩沒有罪。比如上面提到他說僕固懷恩父子負他實深,就暴露出代宗的真實想法。而無論代宗指責誰,他從不認為他自己有什麼不對。他自認為他的優柔是寬厚,是仁慈,是體恤眾將,因此在他看來別人沒有理由背叛他,他更沒有理由下罪己詔。但回報他最好的一句話便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郭子儀奉命進駐涇陽,兵將才一萬人,好歹比上次的二十人強了不少。剛到涇陽,回紇、吐蕃數十萬騎兵已經從四面八方把涇陽城合圍起來。郭子儀則派部將李國臣、高升、魏楚玉、陳回光、朱元琮等人各當一面,自己率二千人出陣。本來回紇聽信僕固懷恩的話,以為郭子儀和代宗都死了,現在忽然發現郭子儀就在陣前,知道上了當,氣勢上就差了一些。為了使回紇能夠退兵,郭子儀“單刀赴會”,親自去見回紇首領藥葛羅,一席話竟然把回紇勸得的倒向了唐朝一方。吐蕃聽說郭子儀和回紇有來往,心中猜疑起來,連夜撤退,被唐軍和回紇聯合追趕,最後又被打敗。總之,郭子儀費了好一番力氣,終於把事情解決了。

  從這時起,唐朝總算有些安定下來了。從通鑑也能看出來,事情多的時候,一卷記載的時間就短,事情少的時候,一卷能記載好幾年。安史之亂最忙的那幾年,往往一卷“不足一年”,或是“凡一年有奇”,安史之亂後期一般是“凡二年有奇”,從唐紀四十永泰元年閏十月起,一下子記載了八年的事情。但是,太平之世不太平,更何況本非太平之世呢。

  十八

  代宗免去程元振的官職之後,隨後任命了魚朝恩成為新一屆宦官領袖接班人。

  要說此人以前有什麼作為——如果大家還有印象,那個害得郭子儀和李光弼不得不引咎辭職的人,就是魚朝恩。當時他任觀軍容宣慰處置使,這個“觀軍容”就是從他開始的。

  而在代宗出逃那次,魚朝恩卻真的“立功”了。代宗出逃,身邊侍衛離散,“朝恩悉軍奉迎華陰,乘輿六師乃振”。罪惡莫比於反叛皇帝,而功勞也莫如擁護皇帝。因此代宗自此十分欣賞魚朝恩,把他的官職升了一級,在原先的“觀軍容定慰處置使”前面,加了“天下”兩字,然後把神策軍交給他統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