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亂後的曙光·肅代兩朝紀實(18)

  高力士沒有一味奉承,這幾次說實話還惹得玄宗很不高興。可惜的是,范祖禹在《唐鑒》中卻說“高力士帷幄之臣,非有深謀遠慮,心知其事而不忍嚓默,此非其忠義過人,蓋朝廷無賢,百官失職而至於宦者言天下之事”,感覺范老先生對高力士多少還是有點偏見的,為什麼宦官進諫就不能說是“忠義”了呢?當時沒有人敢再對玄宗說這些實話,因此高力士的勸諫顯得彌足珍貴。還有肅宗太子之位的確定,高力士功不可沒。這麼說也許會有抬高高力士的嫌疑,但和唐朝日後的宦官們相比,就拿李輔國來講,高力士確實算是很不錯的了。其實肅宗朝的張皇后和李輔國的地位,分別對應著玄宗朝的楊貴妃和高力士。但是楊貴妃沒有參政的願望,高力士對玄宗之忠誠也遠遠勝過李輔國之於肅宗,因此張李二人為禍比楊高二人為禍要深得多。天寶政事的懈怠玄宗要負主要責任,而肅宗最後兩三年卻是他有些控制不住局面了,唐朝宦官之禍此時真正露出端倪。

  肅宗死的當日,李輔國奉太子在九仙門與宰相相見,把宮裡的情況大致說了一下,兩天後,李豫即位,便是唐代宗。其實“代”宗就是“世”宗,只是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所以取個近義詞的“代”代替了“世”。

  代宗即位了,但是他面對的形勢也並不美妙——雖然相對於肅宗,算是好了很多。

  那麼代宗朝又發生了什麼事呢?

  十四

  郭子儀像

  如果說肅宗皇帝的主要任務是平叛,那麼代宗的後半輩子則主要用來剷除朝中的四個絆腳石。但當務之急還有一個,就是平定一直糾纏著的安史之亂。

  第一次洛陽之敗,副元帥由郭子儀換成了李光弼。史思明第二次攻取洛陽之後,到了上元二年,有人和魚朝恩說,洛陽敵軍中基本上都是燕人,他們在洛陽戍守的時間也很久了,現在必定想念家鄉,如果趁此時機趕快攻打的話,一定會取勝。沒有軍事頭腦的魚朝恩聽後非常高興,所以又屢次向當時仍健在的肅宗提議攻打洛陽,於是肅宗下令要李光弼照辦。李光弼回奏說:“賊鋒尚銳,未可輕進。”此時僕固懷恩的話起了決定作用,他支持魚朝恩,也說洛陽可取。之所以僕固懷恩這樣說,是有原因的,排除嫉妒李光弼功勞這條因素,他對李光弼執法嚴格也有些不滿。僕固懷恩手下的將士多是蕃、漢勁卒,“恃功,多不法”,大概都被李光弼管教得有些不高興。而在郭子儀時期,由於郭子儀管得比較松,對此能夠包容,因而摩擦較少。正是有了僕固懷恩的這句話,肅宗便接連派使者催促李光弼攻打洛陽。

  這個情形頗似當年哥舒翰守潼關,哥舒翰當時不得已大哭一場後帶人出戰,李光弼接到要他出兵的命令後也是硬著頭皮上戰場了。不是有句話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有時不受是不行的。我們現在一提起宋高宗強命岳飛在連勝之後撤軍時,無不感慨,岳飛悲憤而下的淚水也弄得我們跟著一起心酸。強命撤軍令人悲痛,而強命出戰有時也讓人難過。之所以不願出戰,自然是沒有必勝的把握,一旦出戰,戰場上刀槍無眼,誰知道會出什麼事呢,也許就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了。還有眾多士兵,更是為了君主不了解情況胡亂下達的命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李光弼強行出戰,命人依險布陣,結果僕固懷恩非要在平原列陣。也許這次僕固懷恩並非有意不聽號令,他有他的理由,“我用騎,今迫險,非便地,請陣諸原”,的確在險地上騎兵的優勢是發揮不出來的。但李光弼所慮並不在此,而是萬一敗軍的時候撤退的問題,他說,依險布陣可以進也可以退,而在平原列陣萬一打不贏就全完了,史思明可不是個簡單人物啊。當初在鄴城史思明五萬人和官兵斗得不分勝負,而對抗史思明的將軍當中,就包括李光弼。那是不是李光弼被打怕了有些輸膽呢?應該不至於此,因為此前李光弼按照他對形勢的判斷,幾次擊敗了史思明,否則這個副元帥怎麼可能當到現在?論能力李光弼絕對不差。但依然要“批評”李光弼一下,還沒打就先想著撤退,別的不說,首先就不是一個好的先兆。結果史思明的軍隊趁官兵還未完全布好陣的時機,一下子沖了過來,把官兵殺得大敗。而《唐書》上的記載有些差異,當時叛軍用計,“委物偽遁”,使得官兵一下子亂了陣腳,一擁而上全去撿東西了,然後史軍伏兵突然出擊,官兵自然會大敗。無疑這樣的描述更詳細生動,而且也更準確,所以這件事應當還是取《唐書》的記載為佳。

  無論如何此戰是敗了,李光弼也只好引咎辭職。接替他的果然就是僕固懷恩。總之唐軍副元帥就是換來換去的,如果再多打幾年,指不定又要換誰呢。卸任之後的郭子儀後來去了趟絳州,原因是絳州朔方軍兵變,殺死了主帥李國貞,肅宗只得命郭子儀前去鎮守。不久肅宗死,代宗即位,郭子儀又被解除兵權調回長安,但他的情況相對來說是很不錯了,以後還有若干露臉的機會,其地位也是非常之高。李光弼此後雖然也一直高官厚祿,卻也一直小心翼翼,至於僕固懷恩,後來乾脆就謀反了。

  代宗即位後,仍然按皇子當元帥的慣例,命雍王李适為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此時為僕固懷恩。雍王李适,即日後的德宗。由於叛軍內訌,史朝義搞得“大燕”一團糟,因之當唐軍再次東進時,很快便攻下了洛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