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宇文士及的妹妹宇文昭儀可以說在後宮中也有一定地位,李世民在後宮中不是很得力,因此,他應該很是拉攏宇文士及和他妹妹的。演義中(我指的是小說《隋唐演義》,不是《說唐》)宮門帶發生後,李世民寫詩辯冤,解詩者即為宇文昭儀。這個是小說家言,但我覺得事實上宇文昭儀的確是幫著李世民的,只是由於張、尹二人更得寵一些,因此收效就不如李建成了。說到宇文士及好的地方,那就是他“撫幼弟及孤兄子,以友愛見稱,親戚故人貧乏者,輒遺之”,以及他的謹慎。贊曰:“士及通變謹密”,亦為一時之稱。

  【封德彝】

  下面一個說說封倫吧,也就是封德彝。

  封德彝的情況比較複雜。說是建成的人吧,但他絕對幫了李世民很大的忙,不然不會前後賞賜以萬計,而且還讓李世民一直把他當心腹;說是世民的人,也不對。《舊唐書》中有一句話,“時高祖將行廢立,猶豫未決,謀之於倫,倫固諫而止”,止的是誰呢?我覺得所指當是李世民,這樣無論於語法還是語句上下文的意思都比較連貫。

  封倫的陰持兩端是很著名的了,不少作品中都安排了他一頭給李世民出主意,一頭又維護建成太子地位的事。但這實在不能怪他,因為如果走錯一步,那可是要賠上性命的。舉個例子,一般人們都認為楊修是曹植的人,但實際上楊修也並非不想結交曹丕。曹丕曾送楊修一柄劍,說明曹丕也有意拉攏他。不過文人氣質的曹植和楊修更投合一些。後來楊修終為曹植所累,死前於此也不無怨悔。封德彝比楊修可是老道多了,不但陰持兩頭成功實現,而且還不露痕跡,至少是瞞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能做到此的,古往今來人可不多,封德彝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人也是一種人才,只是這種人才就不必太多了。

  以上這幾個人,都是隋朝舊臣。若說起來,其實還有很多,像裴矩、屈突通、虞世南等等。裴矩上面提到了,一直是個中間派——所謂中間派,不反對李世民,也不支持李世民,也就是安於現狀了,安於現狀實際上就是支持李建成。最後裴矩在事變發生之後表現比較熱心,當是一種政治投機。裴矩還有一個特點,按司馬光的話說就是佞於隋而忠於唐。而屈突通則是忠於隋而又忠於唐。那麼忠於隋的話怎麼最後降唐了呢?看來還不是死忠的那種。屈突通比李淵還要大些,算來是李世民爺爺輩的人了,但在李世民手下卻很是聽話,而且很得信任。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就是派他去洛陽鎮守。還有虞世南、歐陽詢等人,他們是書法家,只怕對政治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此外還有個蘇世長,倒有些像是魏徵的先驅,但對他的評價卻有一個字是“詐”,李淵就說他“卿好諫似真,其心實詐”。蘇世長有一件事實在是很好笑,就是他在陝州的時候,他的屬下貪污而他卻無法禁止,於是在大街上命人鞭撻自己。結果那位鞭者好不給刺史大人面子,心裡討厭他的詭詐,於是痛下毒手,居然鞭出血來了。就這樣蘇大人一邊大呼小叫著一邊在旁觀者的笑聲中逃走了。

  初唐大臣眾生相(上)(5)

  這些人當初和李淵同殿稱臣,有些人甚至比李淵的官還要大。如今金殿之上面對當初的同僚,不知會做何感想呢?

  初唐大臣眾生相·中

  初唐大臣眾生相(中)(1)

  上篇里主要寫了很多隋朝舊臣,那麼除了他們,還有一些是跟著李氏父子在晉陽起義的功臣,除了劉裴之外,還有溫大雅兄弟、唐儉、長孫順德等等。

  【溫大雅兄弟】

  溫大雅最有名的就是他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現在很多人說“起兵時李淵是多麼的勇武,而李世民只是個陪襯”,參考的就是這三卷書。不錯,新舊唐書是有溢美李世民之嫌,而起居注則是在溢美李淵。不過起居注還是補充了很多史實的,比如李淵下獄都說過什麼話,這些新舊唐書是沒有的。溫大雅算是秦王黨的人了,他曾數陳秘策,只是不知說了些什麼,李世民後來就是派他去洛陽的(李世民對洛陽很重視,所以派去洛陽的有好幾個,張亮、溫大雅、屈突通,不過各人時期不同,任務也有所差別)。溫大雅對自己的弟弟很好,他改葬祖父時占卜出來的結果是害兄而福弟,溫大雅笑笑說如果弟弟能夠安康,那麼他就含笑九泉了。結果過了一年多就死了。古時的占卜貌似很準,想想真是有點可怕的神秘感。

  溫大雅的二弟溫大臨,字彥博,基本上和漢朝的陸賈、酈食其做的工作差不多,屬於專業外交人才。史書上說他“聲韻高朗,響溢殿庭,進止雍容,觀者拭目”,比較引人注目。李淵有一次讓李世民去宣詔,宣完之後問旁邊的人說:“何如溫大臨?”史書上說是見重如此,可以感覺到李淵好像是不大甘心讓別人壓過自己的孩子呢。不過也不必把他想像得多麼英俊瀟灑,溫大臨貞觀十一年去世時年紀是六十四歲了,推到武德中怎麼也是五十多歲,古人重視的是氣質……溫大臨在突厥比較不走運,被扣了好幾年。但不幸中的萬幸是,頡利可汗沒有想出什麼類似於公羊下崽這樣的怪招來為難他。後來貞觀二年唐朝又把他弄了回來,所以不至於慘到像蘇武那樣一輩子全都貢獻在外交事業上。不知在陰山腳下的溫彥博,有沒有迎著朔風顫抖著唱:蘇武留胡節不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