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人曾說過,如果手中掌握著瓦崗軍的李密與李世民所部交戰,那一定會很好看。也許吧,只可惜這場虛無的大戰是永遠無法上演的。

  【薛氏父子】

  薛氏父子,即薛舉和薛仁果,號稱西秦。關於薛仁果的名字,新舊唐書是寫作“仁杲”的,而陝西禮泉的昭陵石刻等處則寫為仁果。這支父子兵和李氏父子的目標一樣,也是要進兵長安。結果,他們晚了一步,只好加緊圍攻扶風。有一句話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關中一地不容二虎,所以薛氏父子是李氏父子最大的威脅,反過來,李氏父子也是薛氏父子最大的進攻目標。

  既然兩家都互相視為仇敵,那自然是打仗沒商量了。唐與西秦之間的戰爭是三部曲,有點像“三局兩勝”,前兩場各有勝負,第三場則是一戰而定成敗。第一場是薛仁果大戰李世民,結果被打得大敗。這場仗把薛舉打得有點怕了,甚至問起部下“有沒有投降的天子”。不過馬上他們時來運轉,第二次大仗就贏回來了。這一次薛舉親自出馬,唐朝方面仍是李世民為主帥。這次打仗出了點兒事,就是李世民忽然病了,結果劉文靜和殷開山兩人——按書中的說法便是擅自出兵,然後搞得大敗而歸。這個不聽號令的說法,可能還有待商榷,但兩個事實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李世民的確病倒了,二是唐軍的確大敗,而且敗得非常慘:死者十之有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都被俘虜。於是郝瑗勸薛舉說:“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然而薛舉卻在此時病死了,被迫出局。如果他能夠堅持打到長安的話,那麼也許李淵就得親自出馬了。薛舉死後,薛仁果繼承了王位,於是第三次大戰又開始了。這一次唐朝主帥仍為李世民,而這一次他採取的方法是後來他常用的堅壁不出,後發制人。消耗了六十天,終於把薛仁果的糧食耗盡了,因此李世民命人在淺水原引誘薛仁果,然後兵分兩路進攻。西秦將領宗羅睺大敗,只好逃跑。最後在折墌城,薛仁果看到大勢已去,便開城投降了。

  亂世群雄(上)(2)

  戰後,李世民按例做了一番分析,然後便是處理降兵降將之類的事了。李淵的意思是,因為薛仁果的人當初殺了很多唐朝將士,因此要把他們全部殺掉。這時站出來勸阻的人是李密,他認為正因為薛仁果殺了這麼多人所以才會滅亡,“懷服之民,不可不撫”。可見李密其實還是很想在唐朝好好做事的,奈何李淵之城府非李密所能料——由此可見,李密也真是有點沒頭腦,李淵會對那些敵將起殺心,也同樣會對他起殺心。不過李淵這次倒真聽了他的意見,放過了其他人,但謀首,也就是薛仁果仍然被斬首。

  於是薛氏父子就這樣被滅了。

  【李軌】

  關中一帶,除了李淵、薛舉之外,還有一個李軌。李軌的稱王,也是根據讖語,被人推舉上來的——由此可見隋末“李氏將興”的傳言的確是存在的。

  0

  李淵攻打薛舉之前,聯絡李軌——《通鑑》上寫的是“共圖秦隴”,想來多半也是許了個牙疼咒——約好給他一些好處,而李淵又祭起親善的法寶,稱李軌為“從弟”(堂弟)。這樣的買賣李軌當然願意做,於是派弟弟李懋到長安入貢。李淵授他大將軍的封號,而且拜李軌為涼州總管,而且封為涼王。這樣的待遇可是比李密那個光祿卿好了很多倍。李軌倒是想接受,怎奈有個曹珍反對去帝號,因此不接受唐的封賞,而回信中又弄了個不倫不類的自稱“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實在是很可笑,不過李淵卻是氣得來不及笑了,只好決定武力解決這個不識抬舉的“皇從弟”。

  殺雞焉用宰牛刀,李軌的勢力本來在三方當中就是最弱的,何況李軌鴆殺了謀主梁碩以來,內部也一直不大團結。最後在安修仁與安興貴的合謀兵變下,被俘,送至長安後被斬。

  李軌被滅後,關隴一帶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勢力,李唐王朝終於在此站穩了腳跟。

  【劉武周】

  李唐王朝好容易在關中站穩了腳跟,卻沒想到後院失火,當初自己發跡的地方如今卻被別人占領了。搶了李氏後院的人,便是劉武周。

  劉武周,傳說他的母親懷他時夢見了一隻雄雞入懷。古時有很多這種傳說,大凡興過一點兒浪的人都有個不平常的來歷,不過一般要麼是日月入懷,要麼就是龍或者魚之類的都是有的。在禽鳥類中,最典型的是後世的岳飛,他出生時是真的有一隻大鳥飛到了屋頂上,他的名“飛”、字“鵬舉”,就是由此而來,只不過他的父親有沒有認準那鳥就是他想像中的鵬,則是另一回事了。鵬是很威風的,可是雞就不然了,即使是雄雞也一樣。劉武周怎麼會選這樣一隻動物,真是匪夷所思。

  大業十三年(615),劉武周在馬邑殺了王仁恭,自稱太守,然後投靠了突厥,封為定楊可汗——幸虧劉武周沒有建立什麼朝代,不然他比後晉的石敬瑭唯一好的地方就是,他還沒有自稱“兒皇帝”。不過,投靠突厥在當時好像是比較流行的,即使是李唐此時也是有求於突厥,說幾句臣服的話對李淵來講也不過是發個牙疼咒(至此已經是三個牙疼咒了),但他並未接受突厥的封號,這就有著很大的不同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