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太太側了身輕拍拍劉徹的手背,“你覺著呢?”

  劉徹看了我一眼,微一笑:“孫兒與王孫所見略同。”

  老太太點了點頭,又道:“那,韓嫣你說說,有何略同之見?”

  “陛下備了一幅畫,太皇太后看了,自然明白。”我從袖裡取出寒梅圖鋪開。

  躬身道:“《淮南子》書曰:夏而三伏,冬亦九九。是以這圖便叫做‘九九消寒圖’,自冬至日起,每日染就一朵梅,添上一筆字,待滿圖梅開,字字墨滿,便是萬里春至。似日日無為,日久天長,卻是無不為。太皇太后覺著是不是這個理?”

  老太太當然從沒見過這些,亦是高興,便贊道:“好,好,這無為而治,可不就是這個理兒麼?所以我就說嘛,這治天下如烹小鮮,也如作這‘九九消寒圖’,無為而無不為。徹兒總算是開竅了。”竇太后話裡有話,說得明明白白——她的孫兒,那個少年皇帝劉徹,還是很聽她的話的,她依然是這大漢的頂樑柱。賺足了風光,老太太又笑著對我點了頭,“韓嫣這圖倒是有心了,該賞。”

  劉徹時不時斜斜眼往這邊瞅,偷了腥一般噁心的嘴臉。看得我本來食指大動的興奮勁兒直成了食肉難咽。

  一頓飯吃的倒還算是有驚無險。

  夜漸深起來,飯罷茶畢,淮南王只向老太太和劉徹求了一道恩旨,借年邁無力,以後便免去了年年來長安覲拜。劉徹亦是答應的慡利。

  這一招金蟬脫殼他使的倒及時得緊,也太小看了劉徹。

  散了筵,回玉堂的路上就已恨不得閉著眼走了。回去只去了外衣就死狗一樣倒在榻上。劉徹進來的時候也是全然不知,直到他對我耳朵吹氣般叫著“王孫”,我才覺得如鬼纏身……

  背對他不動聲色的裹緊了被,翻了翻眼皮:“我困得很,沒力氣罵你,不想死就乖乖滾回宣室去。”

  劉徹扯著我的頭髮笑:“我不想死,也不想回宣室。”

  我心裡一悶,轉過身一腳把他踢下去:“不想死也由得你?”

  心裡想了想,裹著被下了床榻,坐在案邊:“有話快說,有屁快放,不然,你不走我走。”

  “我今日在東宮時還在想,真是‘國破思良相,家貧思良妻’。你翻臉也忒快了些。”說著還八爪魚似地往我身上蹭。

  思良妻……我登時一顫,抬手把他腦袋往下按,差一點磕到几案角上去,才鬆了手,咬牙道:“真是給鼻子上臉,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麼?”

  他疑道:“為什麼?”

  “把臉伸過來,讓我抽你十個耳光你就知道了。”

  “……”

  “還不滾麼?”

  “死、也、不、走……”

  “你……”我揚起手就想抽他。

  “我都說過好些回了,你打不過我,還要試麼?”

  “……”

  這麼僵著也不是好事……

  我又裹了裹被,眯了眼趴在案上,含糊的問:“淮南王,你想如何?當真這麼便宜了他,放他回淮南國。”

  他一聽果然也不再跟我打哈哈,扯了扯衣裳坐正了些,“他本是想拍老太太馬屁,誰曉得被你今日這麼一出‘九九消寒圖’和那一通‘無為而無不為’的歪理翻了棋盤,一頓晚宴也吃的如鯁在喉,只怕這會兒心肝肺都碎的噼里啪啦。”

  我死撐著眼皮趴著,腦筋卻清楚得很,忍不住噎他幾句:“狗屁,這樣你便心軟了?他跟老太太示好、到處陰結貴族高官、訪尋賢士時可沒可憐你,這樣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他當這國都長安是他淮南國的都城壽春麼?想來便來想走便走?若是當真忠心無二,大漢朝正值用人之際,自然是高官厚祿鮮花著錦的好生養著,若是存了異心,便是只狐狸,也得剝它一層皮下來。得讓他們知道,這大漢天下,要麼聽你劉徹的,要麼就去聽閻羅王的。還反了他們了不成?”

  我索性閉了眼。實在困得厲害。

  只聽他輕聲笑了笑,也懶得睜眼去瞧,他接著道:“那你可是有法子了?”

  我似是小睡了一會兒,迷迷糊糊聽著他說話,“嗯?你說了什麼?什麼……法子……”

  他貼著我耳根子說:“沒什麼,我就是看你能熬到什麼時候,才這麼一會兒,就乏成這樣?”

  我一抬手,反手扇了他一巴掌,“你若再不滾,我有的是法子讓淮南王替你當這皇帝。”

  他一隻手拖著我往床榻上去,騰著一隻手輕輕地扯我臉皮:“想睡覺就好好說,說什麼胡話。”

  我給他捏的臉皮都疼,兩隻手縮在被子裡伸不出來,索性反口便咬,噙著他手指頭咬的見血才覺得解氣。

  聽見他“噝噝”的抽氣,還說著:“我在這兒你若覺得睡不安心,我這就回去,明日再說。”

  “嗯……”

  之後劉徹又嘀咕了什麼話,一句也沒聽著。

  過了幾天,也沒見著人,想是忙著應付那些個個心懷鬼胎的貴族宗親。我自然樂得清閒,只過一天當兩晌,吃飽喝足睡穩。

  再者便是拿了彈弓去打鳥雀兒,刨了蚯蚓去釣魚,跑上街去看這條街上鬥雞、那個胡同里狗咬架,聽著東家的媳婦兒罵男人沒本事、西家的男人教兒子念詩文……民生百態,好不熱鬧,這一天一天,過的也快。

  今日正晌午,紅玉正布膳時元安來尋,說是劉徹在宣室擺宴,諸王要離長安回封國去。是以這算是送行宴了,在場的,必然少不了劉徹想要提拔的內臣。

  紅玉給我更衣時我問元安:“除了諸侯王,還有誰在?”

  “有莊助莊大人,程不識和李廣兩位將軍,博士董仲舒,郎中令石建……”

  我點了點頭,“嗯,皇上這些日子在忙什麼?可是在為諸侯的事情?”

  “倒也不全是,只是常常召見淮南王。”

  我一聽便笑了,“我知道了。”

  到宣室殿時,兩列食案已經酒食杯盞陳布停當。沒一會兒人也各位就齊。

  座下每一個八成都是劉徹有意讓來的,我微微掃了一眼。

  不論諸侯抑或朝臣,都在捉摸著劉徹的言語動作,可劉徹也不好就明目張胆的橫眉冷對了他那些叔伯表親……

  我正思忖著,正巧宮人們上了一道蓮藕,剛一擱上來,我便輕輕咳了咳,一臉厭棄地順手將那盤蓮藕推到案角。

  那些人里,莊助只輕輕笑了笑,李廣將軍嘴角微微抽了一抽繼而又看了看劉徹,程不識將軍一向的木雕冰塊兒臉,各諸侯的臉卻是難得一致不約而同的犯了些綠。

  劉徹終於說了句:“元安,怎麼交代布膳的?誰讓在王孫那裡放蓮藕的?去撤了,換一道薺菜。”

  語出,四座皆驚。我依然垂著眼夾菜,也不謝恩,只當是平日一樣。本就是讓那些牆頭糙看——跟著劉徹有肉吃。

  劉安益發的坐如針氈,我心想,若敢給你一絲的fèng隙鑽,我便不叫韓嫣。劉徹新政第一回祭刀的是趙綰、王臧,第二回便是你,殺的就是你這隻雞去儆那些猴。

  我皮笑肉不笑的問道:“皇上,淮南王素來好學黃老,臣下日前讀書時,遇到些難懂的,今日能否向淮南王請教一番。”

  劉徹看上去明明是一副看好戲的皮相:“有什麼你便問,朕這位叔叔確實是我大漢肱股之材。”

  我欠欠身,問道:“老子有曰‘天長地久,天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不知淮南王可是知曉?”

  劉安坐的端然:“知曉知曉。”

  我接著道:“那這話所寓之意,想必淮南王也是銘刻於心了?”

  劉安聞言顫道:“這,這……”

  劉徹笑笑:“叔叔但說無妨,既是聖人所言,又有何難言之隱?”

  我又疑道:“嗯?”

  “這句話是說,是說……”劉安猶豫了一刻,索性一咬牙說道:“老子是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的生存而自然運行,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成就自身。”

  我悠悠的拿著木杓起著酒,冷冷的笑了笑:“王孫愚鈍,只在淮南王的話中聽出了四個字——以退為進。不知淮南王覺著,是也不是?”

  你自己跟老太后和皇帝請旨,想縮居淮南國,永世不來長安,真當劉徹看不出來?想以退為進?若讓你得逞了,那所有的諸侯都敢心懷叵測,坐山觀虎鬥,大不了東窗事發窩到封地做個地頭蛇霸踞一方,也掉不了一根毫毛。想的倒是美,若讓你如了願,劉徹這皇帝做得還有什麼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