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他又走了一天之後來到一座莊園,那裡的女主人曾結過三次婚,她三個丈夫的名字都叫佩爾。第一個和第三個丈夫她都不特別喜歡,她比較喜歡第二個丈夫,而且特別肯定他死後已經到了天國。
“你好,大媽!”
老頭一進屋就問候,她還了禮並問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從里爾埃立克。”
他回答道。
但是老太婆聽力不好,她叫起來:“啊呀,你從天國①來!那麼說你一定認識安德烈·佩爾,他是我死去的丈夫。他現在怎麼樣了?”
①“天國”和“里爾埃立克”在瑞典文里聽起來有點近似。
“嗯,他差不多和我一樣,他也不得不在莊園之間到處流浪。”
老頭子說。
“他用不著到處流浪,他留下了很多東西,”
老太婆不滿地說。“你能幫忙給他帶些東西嗎?”
“非常願意。”
老頭子說。他們裝了滿滿的一車東西,還在車前面套了一匹馬,車上有衣服、吃的、喝的和其它東西,這些東西他都要帶給安德烈·佩爾。
老頭心滿意足地趕著車子走了。但當他在路上走了一會兒之後,她的第三個丈夫看見了自己的馬和車,他匆匆忙忙跑回家去問老太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啊,”她說,“這人是從天國來的,他說,我的已故丈夫安德烈·佩爾在那裡境況很不好,所以我想請他給佩爾帶些東西去。
“你什麼時候都是個十足的傻瓜!”
那人一邊尖叫著,一邊拉出另外一匹馬套上一輛車在老頭後面拼命追趕。老頭發現後邊有人追趕時,他把車拉到森林裡藏在幾個樹叢後面。然後他又出來跑到路上攔住那人喊道:“看!那邊雲彩中間有一輛馬車!”
“在哪兒?”
另一個說,“我什麼也沒有看見!”
“你躺到這棵樹邊向上看就能看見。”
老頭說。
他走過去躺下在樹枝中間看了很久,卻還是什麼也沒有看到。老頭這時卻趁機坐上車,抓著另外一匹馬的韁繩,同時趕著兩輛車向自己的家走去。
到家以後第一眼他就看到,他的地已經耕過並種上了東西,於是走進屋去問他的妻子種了什麼東西。
“是這樣的,”
她說,“有一天來了一個北方人,他請求允許他把一袋鹽先放在門廳里,後來我把鹽拿出來種上了。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的,現在只要我們的上帝發發善心下點雨,鹽就可以長出來了。”
她說。
楊永范譯
石門開
[中國]
早年間,在東海邊上,有一個漁夫叫胡四,他從十多歲就出海打魚,已經打了二十多年的魚了。經他手打的魚,堆起來真是比小山還高,可是,他的日子還是過的奇窮,不只是家裡沒有隔宿糧,就是連條小船,連口網也沒有。他一年到頭,指著去租財主家的船和網用,他一年到頭,水上來,水上去,辛辛苦苦,冒著風險,打來的魚,都跟了船和網去了。他心裡是又難過又生氣。
有一天胡四又到海里去打魚,藍光光的大海,風平浪靜,他正在撒網,一隻鸕鶿飛來了。黑油油的羽毛,綠光閃閃,只見它向下一落的工夫,就從海里叼上一條魚來。
胡四說道:“鸕鶿,鸕鶿,你捕魚還有那翅膀和彎嘴,我捕魚沒條漁船沒口網。”
鸕鶿好像是懂得他的話,看樣很可憐胡四,它撲撲翅膀,飛到了船上頭,嘴一張,一條金鱗鱗的魚落到了船艙里。
魚尾巴拍的船板咚咚地直響。
胡四走到跟前一看,魚的眼裡撲拉撲拉的往下掉淚。
胡四很可憐它,就把它放回海里去了。金色的魚翻了一下身,尾巴一擺,掉轉身,頭朝著胡四一連點了三下,才浮浮搖搖地向海中間游去了。
胡四一連下了三次網,只打了很少的一些魚,他心裡十分著急,船主還催著要船租,老婆在家裡還等著米下鍋,胡四越尋思這個日子越是沒法過,他就愁的掉淚。他伸手擦淚的工夫,忽然聽到身邊上有誰說話:“好人呀,別哭了。”
胡四一抬頭,只見眼前站著一個白鬍子老漢,手裡拄著一根青高粱秸。
老漢又說道:“虧你救了俺的孩子,你想著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
胡四想了老一會才說道:“老人家,我能有一隻好船和一口好網,我每天歡歡樂樂的到海里去打魚,回到家裡,我和俺老婆都不愁吃,不愁穿,要能那樣就好了。”
白鬍子老漢點了點頭,看樣是很贊成他的話。老漢說道:“在沂山有一個百丈崖,你和你老婆到那裡面去過日子吧。”
胡四問道:“我怎麼能進去呢?”
老漢說:“不用犯難,我有辦法叫你進去。”
說著把手裡的那根青高粱秸遞給了他,胡四接到手裡,覺得沉甸甸的,涼森森的。看去青光照眼。
胡四心想:給我這個,有什麼用呢?
老漢說道:“你用它指著那百丈崖,就這麼說,‘石門開,石門開,受苦的人要進來。’可是你千萬記住,進去以後不要起壞意,什麼時候也不要扔掉青高粱秸。”
胡四心裡很驚奇,他還想再問一問,老漢卻忽然不見了。
胡四拿著老漢給他的那根青高粱秸回了家。老婆見了,生氣的說道:“拿米拿面來,拿根青高粱秸來充不了飢,解不了渴,有什麼用?”
胡四說道:“你先別急呀,你成天價盼著自己有條船,有口網,這回咱真的不愁吃,不愁穿了。”
他就一五一十地把遇到的奇怪事情都對老婆說了。
老婆卻埋怨他道:“你該跟他多要些好東西呀!”
胡四沒有做聲,他覺得自己只有她這麼一個親近人,萬事都遷就她,這次也沒有和她爭論。
胡四把打來的魚,收拾了兩筐,一根扁擔挑著,和他老婆,兩個人整整地走了七天七宿,才走到沂山下面的一個莊裡。那個莊最多也就有個十幾家子人家,有一個老媽媽坐在一家門口前,胡四走到跟前問那老媽媽說:“借問一聲,這裡離沂山百丈崖還有多遠?”
老媽媽向西一指說:“往正西出去五里路,就是百丈崖,那裡又沒有人家住,你把魚挑去賣給誰呢?”
胡四一想老媽媽的話也對,就說道:“老大娘,我們到百丈崖去辦一點事,先把這擔魚放在你這裡。”
老媽媽的心底很好,她說道:“是呀,挑著大沉沉的,就放在這裡吧,你們儘管放心,任憑放多久,也不能動你們一個魚鱗。”
胡四就把魚放在她那裡,和老婆兩個人向百丈崖去了。一出莊,就望見那百丈崖了,嘿,那真是頂天立地的高崖,他倆到了跟前,抬頭一看,白雲蓋頂,野鳥在半腰裡飛。
胡四用那青高粱秸,指著石崖說道:“石門開!石門開!受苦的人要進來!”
“你好,大媽!”
老頭一進屋就問候,她還了禮並問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從里爾埃立克。”
他回答道。
但是老太婆聽力不好,她叫起來:“啊呀,你從天國①來!那麼說你一定認識安德烈·佩爾,他是我死去的丈夫。他現在怎麼樣了?”
①“天國”和“里爾埃立克”在瑞典文里聽起來有點近似。
“嗯,他差不多和我一樣,他也不得不在莊園之間到處流浪。”
老頭子說。
“他用不著到處流浪,他留下了很多東西,”
老太婆不滿地說。“你能幫忙給他帶些東西嗎?”
“非常願意。”
老頭子說。他們裝了滿滿的一車東西,還在車前面套了一匹馬,車上有衣服、吃的、喝的和其它東西,這些東西他都要帶給安德烈·佩爾。
老頭心滿意足地趕著車子走了。但當他在路上走了一會兒之後,她的第三個丈夫看見了自己的馬和車,他匆匆忙忙跑回家去問老太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啊,”她說,“這人是從天國來的,他說,我的已故丈夫安德烈·佩爾在那裡境況很不好,所以我想請他給佩爾帶些東西去。
“你什麼時候都是個十足的傻瓜!”
那人一邊尖叫著,一邊拉出另外一匹馬套上一輛車在老頭後面拼命追趕。老頭發現後邊有人追趕時,他把車拉到森林裡藏在幾個樹叢後面。然後他又出來跑到路上攔住那人喊道:“看!那邊雲彩中間有一輛馬車!”
“在哪兒?”
另一個說,“我什麼也沒有看見!”
“你躺到這棵樹邊向上看就能看見。”
老頭說。
他走過去躺下在樹枝中間看了很久,卻還是什麼也沒有看到。老頭這時卻趁機坐上車,抓著另外一匹馬的韁繩,同時趕著兩輛車向自己的家走去。
到家以後第一眼他就看到,他的地已經耕過並種上了東西,於是走進屋去問他的妻子種了什麼東西。
“是這樣的,”
她說,“有一天來了一個北方人,他請求允許他把一袋鹽先放在門廳里,後來我把鹽拿出來種上了。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的,現在只要我們的上帝發發善心下點雨,鹽就可以長出來了。”
她說。
楊永范譯
石門開
[中國]
早年間,在東海邊上,有一個漁夫叫胡四,他從十多歲就出海打魚,已經打了二十多年的魚了。經他手打的魚,堆起來真是比小山還高,可是,他的日子還是過的奇窮,不只是家裡沒有隔宿糧,就是連條小船,連口網也沒有。他一年到頭,指著去租財主家的船和網用,他一年到頭,水上來,水上去,辛辛苦苦,冒著風險,打來的魚,都跟了船和網去了。他心裡是又難過又生氣。
有一天胡四又到海里去打魚,藍光光的大海,風平浪靜,他正在撒網,一隻鸕鶿飛來了。黑油油的羽毛,綠光閃閃,只見它向下一落的工夫,就從海里叼上一條魚來。
胡四說道:“鸕鶿,鸕鶿,你捕魚還有那翅膀和彎嘴,我捕魚沒條漁船沒口網。”
鸕鶿好像是懂得他的話,看樣很可憐胡四,它撲撲翅膀,飛到了船上頭,嘴一張,一條金鱗鱗的魚落到了船艙里。
魚尾巴拍的船板咚咚地直響。
胡四走到跟前一看,魚的眼裡撲拉撲拉的往下掉淚。
胡四很可憐它,就把它放回海里去了。金色的魚翻了一下身,尾巴一擺,掉轉身,頭朝著胡四一連點了三下,才浮浮搖搖地向海中間游去了。
胡四一連下了三次網,只打了很少的一些魚,他心裡十分著急,船主還催著要船租,老婆在家裡還等著米下鍋,胡四越尋思這個日子越是沒法過,他就愁的掉淚。他伸手擦淚的工夫,忽然聽到身邊上有誰說話:“好人呀,別哭了。”
胡四一抬頭,只見眼前站著一個白鬍子老漢,手裡拄著一根青高粱秸。
老漢又說道:“虧你救了俺的孩子,你想著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
胡四想了老一會才說道:“老人家,我能有一隻好船和一口好網,我每天歡歡樂樂的到海里去打魚,回到家裡,我和俺老婆都不愁吃,不愁穿,要能那樣就好了。”
白鬍子老漢點了點頭,看樣是很贊成他的話。老漢說道:“在沂山有一個百丈崖,你和你老婆到那裡面去過日子吧。”
胡四問道:“我怎麼能進去呢?”
老漢說:“不用犯難,我有辦法叫你進去。”
說著把手裡的那根青高粱秸遞給了他,胡四接到手裡,覺得沉甸甸的,涼森森的。看去青光照眼。
胡四心想:給我這個,有什麼用呢?
老漢說道:“你用它指著那百丈崖,就這麼說,‘石門開,石門開,受苦的人要進來。’可是你千萬記住,進去以後不要起壞意,什麼時候也不要扔掉青高粱秸。”
胡四心裡很驚奇,他還想再問一問,老漢卻忽然不見了。
胡四拿著老漢給他的那根青高粱秸回了家。老婆見了,生氣的說道:“拿米拿面來,拿根青高粱秸來充不了飢,解不了渴,有什麼用?”
胡四說道:“你先別急呀,你成天價盼著自己有條船,有口網,這回咱真的不愁吃,不愁穿了。”
他就一五一十地把遇到的奇怪事情都對老婆說了。
老婆卻埋怨他道:“你該跟他多要些好東西呀!”
胡四沒有做聲,他覺得自己只有她這麼一個親近人,萬事都遷就她,這次也沒有和她爭論。
胡四把打來的魚,收拾了兩筐,一根扁擔挑著,和他老婆,兩個人整整地走了七天七宿,才走到沂山下面的一個莊裡。那個莊最多也就有個十幾家子人家,有一個老媽媽坐在一家門口前,胡四走到跟前問那老媽媽說:“借問一聲,這裡離沂山百丈崖還有多遠?”
老媽媽向西一指說:“往正西出去五里路,就是百丈崖,那裡又沒有人家住,你把魚挑去賣給誰呢?”
胡四一想老媽媽的話也對,就說道:“老大娘,我們到百丈崖去辦一點事,先把這擔魚放在你這裡。”
老媽媽的心底很好,她說道:“是呀,挑著大沉沉的,就放在這裡吧,你們儘管放心,任憑放多久,也不能動你們一個魚鱗。”
胡四就把魚放在她那裡,和老婆兩個人向百丈崖去了。一出莊,就望見那百丈崖了,嘿,那真是頂天立地的高崖,他倆到了跟前,抬頭一看,白雲蓋頂,野鳥在半腰裡飛。
胡四用那青高粱秸,指著石崖說道:“石門開!石門開!受苦的人要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