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當然在一篇文章里,我是為伽利略當時辯護了,就是當所有的朋友,都出賣他的時候,他寧肯一頭轉向敵人,而不理那些朋友了。所有的朋友天天講他好好好,突然有一點小麻煩,所有的朋友都出賣他的時候,他寧肯面對敵人,等於把自己的臉塗污了以後,求個安靜,在安靜的過程當中,他開始做學問,學問不是他的最終目的,是他的生命最後的一種慣性,我的方式去理解他,但是布萊希特是更偉大的,一種結構上思考了,到底是什麼,把這個問題留給了廣大觀眾,布萊希特不是故弄玄虛,他自己也不知道,就這麼一個自然科學家,站在世界上,在固守人格和延續生命的,過程當中,他應該做什麼選擇?他不是政治家,他不是一個在社會改革方面,是一個勇士,他不是,他只是一個科學家,他該怎麼走?偉大的人格到底是什麼?偉大到底是什麼?布萊希特不知道,他以這麼一個作品,交給人類,讓人類共同去體驗,儘管他不知道,偉大的人格是什麼,但是這個作品的構架是偉大的。我剛才講的海明威,讓大家體驗失敗和勝利,到底兩難,它這兒是人生的直線和曲線,也是兩難,問題就在於他把這兩個山峰,都豎在讀者的眼前。就像海明威把失敗和勝利,兩個山峰同時豎立在你眼前,山峰和山峰之間感應的磁場,和山峰和山峰之間,這個峽谷的當中的流雲、霧靄,讓大家一起去感受,這個作品的構架就比較地雄偉。

  《紅樓夢》的偉大就是,裡邊包含著很多兩難結構,也就是未知結構。這是我們以前的作品很少包含的,偉大的作品,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它都有這個結構在。這個在我看來,王國維先生的《紅樓夢》評論裡邊,最早指出了這一點,就是他的兩難是無法填補的。林黛玉和賈寶玉,我們都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多麼希望他們結合,但是傑出的曹雪芹,給我們這麼一個麻煩,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無法想像,一個做了丈夫的賈寶玉將是什麼樣,和一個做了妻子的林黛玉將會怎麼樣,我們難以想像。他們每個人都具有很多很多美好品質,恰恰是賈寶玉不具備做丈夫的任何品質,林黛玉不具備做妻子的任何品質,是一個無法結合的人格構架。但是,又讓觀眾覺得希望他們好,但是心底又有另外一個結構在。他們萬萬不可結婚,一結婚就完了,他們真的結婚以後,你看他們日常生活該怎麼?一個如此地小心眼,如此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另外一個如此地花花草草,如此地心猿意馬。是他們在一種早期的,追求自由的結構當中,他們可以按照我們的話來說,他們是精神占有。但是在這個結構是一個情感結構,不是精神結構,是一個情感結構。而且情感完全是戀情的結構,他們能在一起嗎?能過日子嗎?一下子使這個作品就偉大了,因為什麼,就是它又挖掘出了,人類的一種本真的矛盾。大意義上的精神占有,是難以來消受日常生活當中的瑣碎 麻煩的,該怎麼辦,不知道,這個不知道不是現在不知道,也不是它這個清朝的時候不知道,永遠的不知道,就是這是人類的永久的悖。大家知道悖論,當《紅樓夢》里具有這個結構的時候,就是說它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了,悲劇是不可避免的,悲劇的不可避免,某種意義上,就是我們面對的兩難,永遠做不出一個最佳方案。於是這個悲劇是無法避免的了,做小它的結構就是這個,一個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當中,排演的各種各樣的《紅樓夢》,我們往往是把這個結構做小了。三角戀愛,他們兩個快要好了,冒出來個薛寶釵,薛寶釵背後呢,又有賈母,那麼三角戀愛造成了,賈母太壞了,還有一個壞人就是王熙鳳太壞了。所以呢,恨不得就是什麼時候,賈母早一點死亡或者什麼,那問題就好了。我們的好多戲劇,改編《紅樓夢》往往就是這樣,就把事情搞小了,那不能怪戲曲作家,因為它是一個世俗結構,沒辦法,它無法得到曹雪芹的宏偉之氣。在這個意義上,寫續篇的高鄂他們也了不得,了不得在那裡,意境上遠遠比不上曹雪芹,這是對的,但是他保持了悲劇結構,保持了兩難選擇,這是他的偉大之處。

  《紅樓夢》的悲劇是任何人死掉,死掉賈母,死掉王熙鳳,都無法避免的悲劇,這才是大悲劇,大兩難。大家知道嗎,大兩難,大未知這就成為一個大作品,如果有個方案可以解決的話,這個悲劇就小了,沒有方案,大悲劇是沒有解決方案的,讓人們一代一代的去希望它解決,一代一代的長嘆一聲無法解決,這就叫大悲,叫千古大悲劇。

  所以這個結尾我覺得高鄂,不管怎麼樣寫得很漂亮,就是他的父親賈政,要把賈母的棺材要送走,送走的時候,賈母的棺材要送到家鄉去,那本身是裡邊的一種權力機構的了結。他送到現在的常州這一帶,大雪天,自己一個人在船上,讓跟隨他的隨從,上岸去告訴常州的朋友們,說我路過這兒,由於雪太大你們也不要訪問我了,我也不上岸了,去投帖,一個一個去投帖。所以船上只有他一個人,漫天大雪,這個時候隱隱約約看到岸上,有一個穿紅的袈裟的,年輕的和尚在向自己叩頭,他抬頭一看這個地方,怎麼會有一個年輕的僧人,在向我作揖呢,一看好像是寶玉,但是寶玉已經找不到好多時候了,他怎麼會在這兒?他踉踉蹌蹌走出去,因為雪太大,跳板沒法走,出現兩個神秘人物,把這個似肖非肖地寶玉就架走了,他問了一聲是寶玉嗎?沒有回答,大家設想一下,大雪瀰漫,白色,天地間沒有其他人了,只有那個猩紅的袈裟跪拜,飄飄蕩蕩走了,寶玉沒有回答。但是一僧一道,有一些神秘的歌聲把他帶走,這個結尾非常非常好,非常了不得,他就在一個完全無法解決的人間矛盾當中,做了一個非人間的解決。所以黑格爾在美學裡邊曾經講過,他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悲劇,是古希臘悲劇當中,有一個《安提戈涅》。這個《安提戈涅》的作品就是裡邊沒有責任者,是人世間的天然悲劇,這個《安提戈涅》我想我不具體的去講它的劇情了,《紅樓夢》有一點《安提戈涅》的意思,就是這個悲劇的造成,沒有一個人可以承擔全部責任,他們只是局部的責任。但這個局部的責任實在不足以來,撐起這個悲劇的全部重量,那這個悲劇就不可避免了,不可避免的悲劇,才是偉大的悲劇,才是值得我們直接面對的一個悲劇。《紅樓夢》就開始在這個意義上,它真正走向偉大,所以我們可以在一般的藝術技巧上,來分析《紅樓夢》的語言技巧,性格刻畫,這個其他作品其實都還有。但是這麼一種宏偉的內在結構,是其他作品不太有的了。

  《紅樓夢》的內在結構,就是它是無法消除的矛盾,牽扯到人類的情感和婚姻的某一種不可調和性。可調和的,它有它不可調和的一邊,這一邊和另一邊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人類的好多悖論,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大體上,大概我想已經說明了,我所說的兩難結構,或者說未知結構是什麼。

  從三個例子我講清楚兩難結構,大體是什麼之後,我講講它的藝術魅力在何處。它至少有這麼幾方面的藝術魅力,一方面,就是多數作品它只能表現,人和生活的被切割的單面,單方面。偉大的作品,它要表現出人和生活的複雜的多面,偉大的作品要表現人的複雜的多面,和生活的複雜的多面。我講的未知結構或者兩難結構,它就表現了人和人生的複雜的多面,複雜的多面,才使人感到生活本身的豐富,和我們容易捲入的這麼一個可能性,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一般是容易把生活簡單化。我最近因為一個非常特殊地機會,看了很多中學生的作文,很多中學語文老師希望我看一看中學生的作文,有沒有可能,對他們做一點講評。我看了以後,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絕大多數的作品,就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快速地推導出一個人生的結論,這是可能我們思路當中的問題。我們覺得很好笑,一看他只有15歲,人生啊,最後一個結論就有了,我們在座年紀比較大的人,覺得很可笑,哎呀,人生結論沒那麼簡單,孩子就得出來了,寫作文好像一定是需要有這個結構。我現在還想不出一個辦法,怎麼來告訴我們的中學生,或者告訴我們的大學生,你們一般寫寫可以,但是最好對生活本身,抱有些敬畏的態度,結論不是那麼簡單,沒那麼簡單的結論。馬上可以提出反結論來,就是你的結論背後一定有反結論,馬上把你的結論衝掉了,這是一,這是生活,是希望我們的中學語文老師,來指導我們學生的時候,要明白這一點,就是有結論的那個文章不是好文章。就是文章非常清楚,但到最後是沒有結論的,但是它能夠把我們捲入,這就是好作品。這個就是生活的多面性,和人生的多面性,和人的性格的多面性,只有經過我們一定時間的投入後我們才能進入,這個一定時間和人生的閱歷有關,在偉大的作品當中,你突然發現人生的整體構架當中,有一些問題,確實是無法簡單找到結論的,你在未知當中,觸摸到了偉大,這了不得,這是第一,它的魅力所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