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跟太陽一樣,準備在天黑前離開上海的,還有坐在這列駛向西部邊陲的火車上、行囊簡單的阿彌。在阿彌的眼裡,城市的派對已經開始離他遠去。儘管車廂里擠得嚴嚴實實,他的心裡卻顯得空空蕩蕩,這種感覺正好與眼前的視野相符—火車已經離開了擁擠的城市,正奔馳在寬廣遼闊的平原上……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舞台;剛來時,可以有演好角色的種種願望,一旦離別,多半只有曲終人散的寂寥。至於情節的記憶,只剩些薄如輕紗的飄渺感,像遊絲一樣地把握不定;而表演的紕漏,卻很清晰,這種遺憾與惆悵就構成了回憶的一部分,像是擱在人心頭的皮鞭,隨時可以用來鞭笞你片刻放鬆的心。
火車早已開出了上海的地界,一路歡歌,轉眼就要經過錢塘江大橋。車上的人們開始從離別的沉默中甦醒過來,一來是呼朋喚友地要看江景,二來也是為列車的速度越來越快感到歡暢。走過這條路的人都知道,過了滬杭間繁忙的一段,列車才會像真正的特別快車那樣,昂首闊步起來。阿彌本來對離開上海毫無眷念,聽到上鋪一個女孩大叫“杭州到了,杭州到了—”聲音脆脆地,他飄在不知哪裡的心一下子被揪了回來,由於是下鋪,他抬起頭便看到了一半是鐵路、一半是公路的錢塘江大橋。
很多觸景生情的回憶,是沒有時空順序的;只因為某個感觸,而誘發了你心中“壓箱底”的記憶,一股腦兒地湧出—
那年陪Coco來杭州時,Coco也是忙不迭地向阿彌介紹:“杭州到了,錢塘江大橋—”
“這是我見過的最丑的橋!”阿彌毫不領情地說。
“有毛病啊,你還見過哪些橋啊,盡不說好話,這叫特色嘛,不懂欣賞!”Coco當時的怒目,阿彌依然記得清楚。
“我見過很多橋哇,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都是風景;哪像這樣,鐵道與公路並行!”就像每一次爭執一樣,阿彌從不讓嘴。他對女人的原則是:小處從嚴,大處從寬;他自信很了解凡女人大事不犯、小事不斷的德性。比如這一次,因為Coco是杭州人就護著杭州的市政工程形象,偏偏要反對他的即興言辭。阿彌覺得,以自己的見識壓倒Coco的偏見綽綽有餘。
“我們,不就像是鐵路與公路並行—”Coco冷不丁冒出一句這樣的話,似乎自己也不是很肯定。
“對呀!男人和女人怎麼能並行呢?應該像長江大橋那樣上下疊起來,才美嗎!”阿彌本以為自己的調侃很得體,那知Coco毫無釋懷,仍舊滿臉憂鬱。
那天之前,他們剛剛大吵一架,來杭州為了散心。到今天,阿彌仿佛明白了Coco話中有話—兩個人總是步調不一致。這種不一致體現在他們相處的方方面面。
這一次,阿彌覺得自己再沒可能來杭州就能夠散心的了,他要到更遠的地方去。至於具體去哪裡,他也不知道,反正向西、向西到自己走累了為止,就像阿甘一樣,跑累了再回家。
第十二章 醉(2)
列車停下來時,夜也黑定了。車站廣播正式宣布,杭州站到了。月台上開始有人群的陣陣騷動,上鋪的女孩警惕地看守著行李架上的粉紅色箱子、地板上粉紅色的鞋子和小桌板上粉紅色的水杯。阿彌這時才開始打量鋪位上下左右的情況,平日的火車比春運期間還是要寬鬆許多,對面下鋪還空著;中鋪是一位中年男子,上車以來一直蒙頭大睡;上鋪正是那個“粉紅女孩”,十七八的樣子,屬於“菜秧秧”類型的小女孩;自己這邊的中上鋪應該住著一對年輕夫婦,從鞋子的擺放上看得出來。世相百態,常常在交通工具上表露昭然!小小社會,就將由這幾個人構建起來;轉戰南北、走東闖西的阿彌深諳此理。廣播員熱情地介紹了晚餐準備情況:有宮保雞丁、東坡肉、清蒸黃魚、霉乾菜炒毛豆等等;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簡餐,比如,大肉包。阿彌突然對大肉包產生情愫—
那年,西湖細雨輕煙的時節;撐著雨傘,他和Coco在白堤上散步。Coco眉飛色舞地講述著西湖名勝與兒時的快樂時光,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神采飛揚的Coco每講完一景都要靜靜地望著阿彌,仿佛景致早已融入到生為杭州女孩的體內—她希望阿彌由景及人,能好好欣賞自己、重視自己。阿彌也注意到Coco眼中淡淡的期待,像西湖上淡淡的薄霧,不由得應景地唱道—
“尋遍山外山/走過水中水/誰如我/東方的女孩/她的眉呀眉/像雙燕飛過長江水/她的眼呀眼/就像西湖水含煙……”
阿彌從來沒有對人或是在心裡描繪過Coco的樣子,但他覺得此時此地的她很配這首歌。Coco嗔怒著直說“肉麻”,卻投身倒在阿彌懷裡。阿彌立刻被感染,手被挪做他用,雨傘像他們之間原有的不愉快一樣被拋在了一邊。雨中相擁的情人為西湖平添一景,突然有遊客拍照的鎂光燈閃亮,Coco才反應過來。
“我們以後好好地,好嗎?”頓一頓,又說:“走,我們去買大肉包吃吧!”在上海,他倆每天必吃天山大肉包。Coco放棄西湖醋魚這樣杭幫大菜不吃,卻點名大肉包。幸福的人兒常常在生活細節上會心、會意。
杭州,居然勾起阿彌對Coco的絲絲歉疚;成都,那個已經告別的城市,他在那裡告別了Coco。人們都說杭州和成都很近,在他們曾有過的感情上,這兩個城市,相距太遠!阿彌忽然來了菸癮,起身走到車廂的連接處。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舞台;剛來時,可以有演好角色的種種願望,一旦離別,多半只有曲終人散的寂寥。至於情節的記憶,只剩些薄如輕紗的飄渺感,像遊絲一樣地把握不定;而表演的紕漏,卻很清晰,這種遺憾與惆悵就構成了回憶的一部分,像是擱在人心頭的皮鞭,隨時可以用來鞭笞你片刻放鬆的心。
火車早已開出了上海的地界,一路歡歌,轉眼就要經過錢塘江大橋。車上的人們開始從離別的沉默中甦醒過來,一來是呼朋喚友地要看江景,二來也是為列車的速度越來越快感到歡暢。走過這條路的人都知道,過了滬杭間繁忙的一段,列車才會像真正的特別快車那樣,昂首闊步起來。阿彌本來對離開上海毫無眷念,聽到上鋪一個女孩大叫“杭州到了,杭州到了—”聲音脆脆地,他飄在不知哪裡的心一下子被揪了回來,由於是下鋪,他抬起頭便看到了一半是鐵路、一半是公路的錢塘江大橋。
很多觸景生情的回憶,是沒有時空順序的;只因為某個感觸,而誘發了你心中“壓箱底”的記憶,一股腦兒地湧出—
那年陪Coco來杭州時,Coco也是忙不迭地向阿彌介紹:“杭州到了,錢塘江大橋—”
“這是我見過的最丑的橋!”阿彌毫不領情地說。
“有毛病啊,你還見過哪些橋啊,盡不說好話,這叫特色嘛,不懂欣賞!”Coco當時的怒目,阿彌依然記得清楚。
“我見過很多橋哇,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都是風景;哪像這樣,鐵道與公路並行!”就像每一次爭執一樣,阿彌從不讓嘴。他對女人的原則是:小處從嚴,大處從寬;他自信很了解凡女人大事不犯、小事不斷的德性。比如這一次,因為Coco是杭州人就護著杭州的市政工程形象,偏偏要反對他的即興言辭。阿彌覺得,以自己的見識壓倒Coco的偏見綽綽有餘。
“我們,不就像是鐵路與公路並行—”Coco冷不丁冒出一句這樣的話,似乎自己也不是很肯定。
“對呀!男人和女人怎麼能並行呢?應該像長江大橋那樣上下疊起來,才美嗎!”阿彌本以為自己的調侃很得體,那知Coco毫無釋懷,仍舊滿臉憂鬱。
那天之前,他們剛剛大吵一架,來杭州為了散心。到今天,阿彌仿佛明白了Coco話中有話—兩個人總是步調不一致。這種不一致體現在他們相處的方方面面。
這一次,阿彌覺得自己再沒可能來杭州就能夠散心的了,他要到更遠的地方去。至於具體去哪裡,他也不知道,反正向西、向西到自己走累了為止,就像阿甘一樣,跑累了再回家。
第十二章 醉(2)
列車停下來時,夜也黑定了。車站廣播正式宣布,杭州站到了。月台上開始有人群的陣陣騷動,上鋪的女孩警惕地看守著行李架上的粉紅色箱子、地板上粉紅色的鞋子和小桌板上粉紅色的水杯。阿彌這時才開始打量鋪位上下左右的情況,平日的火車比春運期間還是要寬鬆許多,對面下鋪還空著;中鋪是一位中年男子,上車以來一直蒙頭大睡;上鋪正是那個“粉紅女孩”,十七八的樣子,屬於“菜秧秧”類型的小女孩;自己這邊的中上鋪應該住著一對年輕夫婦,從鞋子的擺放上看得出來。世相百態,常常在交通工具上表露昭然!小小社會,就將由這幾個人構建起來;轉戰南北、走東闖西的阿彌深諳此理。廣播員熱情地介紹了晚餐準備情況:有宮保雞丁、東坡肉、清蒸黃魚、霉乾菜炒毛豆等等;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簡餐,比如,大肉包。阿彌突然對大肉包產生情愫—
那年,西湖細雨輕煙的時節;撐著雨傘,他和Coco在白堤上散步。Coco眉飛色舞地講述著西湖名勝與兒時的快樂時光,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雷峰夕照……神采飛揚的Coco每講完一景都要靜靜地望著阿彌,仿佛景致早已融入到生為杭州女孩的體內—她希望阿彌由景及人,能好好欣賞自己、重視自己。阿彌也注意到Coco眼中淡淡的期待,像西湖上淡淡的薄霧,不由得應景地唱道—
“尋遍山外山/走過水中水/誰如我/東方的女孩/她的眉呀眉/像雙燕飛過長江水/她的眼呀眼/就像西湖水含煙……”
阿彌從來沒有對人或是在心裡描繪過Coco的樣子,但他覺得此時此地的她很配這首歌。Coco嗔怒著直說“肉麻”,卻投身倒在阿彌懷裡。阿彌立刻被感染,手被挪做他用,雨傘像他們之間原有的不愉快一樣被拋在了一邊。雨中相擁的情人為西湖平添一景,突然有遊客拍照的鎂光燈閃亮,Coco才反應過來。
“我們以後好好地,好嗎?”頓一頓,又說:“走,我們去買大肉包吃吧!”在上海,他倆每天必吃天山大肉包。Coco放棄西湖醋魚這樣杭幫大菜不吃,卻點名大肉包。幸福的人兒常常在生活細節上會心、會意。
杭州,居然勾起阿彌對Coco的絲絲歉疚;成都,那個已經告別的城市,他在那裡告別了Coco。人們都說杭州和成都很近,在他們曾有過的感情上,這兩個城市,相距太遠!阿彌忽然來了菸癮,起身走到車廂的連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