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浩然之氣,就是我幾十年來的一貫人格與風格。它的形成、它的正果,有著漫長的

  心路歷程與身路歷程,而我願以回憶錄和快意恩仇錄來做一清算,顯有施教和典範之意存

  焉。

  我但白寫出我並沒有很好的天資和背景,也非天縱之聖,而是自己困學硬造出來的豪傑

  人物,甚至近乎聖人。一九八二年,我回信給黃妮娜,有這樣的告白:

  ……你知道我婚喪喜慶概不參加……你和新郎的喜事,我不能參加,你們倆當不會見

  怪……

  你結婚後,自然離開台灣,遠托異國。你為理想坐過牢、受過難,如今離開這個令人痛

  苦的島,去過一種新生活,似乎該為你慶幸。按說人不該老是做戰士,總該新陳代謝,總得

  有個退休,有個變化。所以你此後遠走高飛,不能說你不對。人要為同胞活,也得為自己

  活,不然豈不是聖人了?要人做聖人,總是強人所難的。你年紀輕輕的,就被國民黨關那麼

  久,如今苦海餘生,別做打算,也是合情合理的。

  至於我,顯然老是做戰士,無新陳代謝之可言,沒有退休、沒有變化,似乎該以聖人論

  了。套句明朝哲人的話:我做聖人,我做不到;但是聖人做我,也不過如此吧?我想,即使

  孔夫子在台灣,在國民黨這樣統治之下,做的也不會比我更多吧?……

  這種類比,就是我自許的根源。王安石讚美被人惡罵的馮道,說他有「聖人行」(聖人

  的行為),我自許自己就是做有「聖人行」的豪傑。自己窮困時候,一頓頓餓飯幫助老師,

  此「聖人行」也;自己富有時候,一把把鈔票支援難友,此「聖人行」也;自己坐牢時候,

  一篇篇文章搶救奇冤異慘的死魂靈,此「聖人行」也,「聖人做我,也不過如此吧?」至於

  仗義聲援弱小、疏財領先抗暴、出山以救蒼生、入獄以謝知己、散盡收藏以助慰安婦……此

  「聖人行」也,「聖人做我,也不過如此吧?」但我為何引起爭議?為何不乖乖像聖人一

  樣,淨得嘉名?追究起來,有原因在,就是我太但白了、太尖銳了、太兇悍了、太生不逢時

  了,所以雖「聖人行」不止,卻「惡人名」不已,所以我的嘉名,沒得到應得到的程度與濃

  度。這種不相稱,不是從我開始的,早從古代的聖人墨子,就遭遇到了。墨子是熱心救世的

  人,班固說「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說墨子住的地方,煙囪還沒燻黑,就跑去救世去

  了。

  墨家的救世,比起儒家來,動人得多。孟子一方面明知「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

  為之」;一方面卻血口噴人,罵墨子「是禽獸也」。這未免太不公道,也太偽君子了。儒家

  高高在上,以不耕而食為君子、以學稼為小人,一心要「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生活起

  居,都要乘輿代步、從者眾多的大排場,這樣的救世者,比起「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墨

  家來,是應該臉紅的。孟子不但不臉紅,竟還罵墨子是禽獸,這又算什麼呢?比起儒家的聖

  人來,墨子們卻沒得到應得的嘉名,這當然不公道,不過,有一點公道的是被罵禽獸,罵他

  的還是聖人級的人物,但李敖呢?在文章中和電視call一in中被罵禽獸,罵他的卻是小人

  級的狗腿了,但我有比墨子優勢一點的是,我因為太但白了、太尖銳了、太兇悍了,我可以

  報復回去,不在乎形象,墨子卻做不到。所以,同為「聖人行」的,李敖活得雖難度最高,

  卻活得最痛快,痛快的原因之一,是我可以公然自大。我曾告訴陳彥增說:「大概只有像你

  這樣深知我的老朋友,才對我這種『關門自大』的態度,不以為異,也毫不見怪。不深知我

  的人,就不習慣我這種大模大樣了。其實我的自大,從不表現在臉上,只是表現在身上,我

  從無『滿臉驕氣』,卻總有『一身做骨』……只有深知自己的老朋友,才能消受得起,不是

  嗎?」我認為,自大如果變為一種施教或武器,自大是可貴的。李鴻章、戴高樂

  (DeGaulle),都是出了名的自大的人,他們在受別人氣的國勢里,居然能以氣勢凌人、以

  自大獲得別人的懾服與尊敬,這真是了不起的事。但是,李鴻章、戴高樂他們這種大模大樣

  的外鑠,都因為在內心中,他們真的都有捨我其誰的氣魄,所以「誠於中,形於外」,就有

  那種架式出來,並不是演戲,而是真的捨我其誰的。三十年前,《紐約時報》的兩名記者包

  德甫和沙盪夾住我,跟我合照一相,一邊照相我一邊說:「糟糕,我被美帝包圍了。」——

  他們知道我這個中國人自大,而願一左一右側立拍照,可是,我仍舊嘴不饒人,真情以玩笑

  出之,我深愧不如李鴻章和戴高樂也。

  當然,你自大,你自我肯定的部分,別人並不一定買帳,鄧維幀要辦《政治家》時,跟

  我談過很久,我就告訴他我應該是第一期的封面人物。他問:「為什麼?你又不是政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