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科廊言官值房內,雒遵等眾言官坐滿一屋。張居正實施京察的目的是要裁汰冗官。兩京在職官員,現共有二萬七千名,他決定裁掉六千名,每個人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危機。張居正所定義的冗官的標準有幾點,一是貪官、二是昏官、三是懶官、四是庸官。程文說出了大家心裡的話:「真要治這幾種人,我舉雙手擁護,怕就怕張居正掛羊頭賣狗肉,藉此之名排除異已,提攜同黨。」群情激奮,決不能讓張居正的陰謀得逞。大家都認為,滿朝文武能說公道話的,只有楊博和左都御史葛守禮兩位大人。

  第十二章 胡猻傳信(6)

  楊博喝罷早粥,穿好一品官服,卻聽說吏科給事中雒遵等眾言官求見,他們已來過三次了,讓門上稟,要同他說幾句話。楊博踱著方步來到客廳,雒遵等眾言官納頭便拜。雒遵道:「博老,晚生是來求救的。前幾日例朝,我們六科廊同僚都聽了聖旨,要舉行京察,回衙來大伙兒一議論,都覺著這一回我們在劫難逃,我們科臣都是敲了登聞鼓的。」

  外頭都在傳,張居正與馮保早就達成了默契,要把高閣老的故舊門生一網打盡,這些閒話楊博也聽到了一些,因此不溫不火地斥他道:「這都是捕風捉影望文生義,你堂堂一個戶科給事中,也信這些個謠傳?」程文道:「博老,種種跡象,叫我們不得不信啊!」

  程文細說他們的來意:「六科廊的所有同僚,都知道我與博老同鄉,因此攛掇著讓我來找您。言官們商議,現在滿朝文武,能說公道話的只有博老和左都御史葛守禮兩位大人,你們兩人出來說話,首輔張居正不敢不聽,朝中四品以下官員的京察也由你們倆主持,這或許就是我們科臣趨吉避凶的正途。希望博老能奏明皇上,我們的京察改由吏部與都察院主持。」

  但楊博對這個建議不置可否,只是提醒他們,六科言官,論其官階雖只有六品,但其支俸卻是四品待遇,這是洪武皇帝訂下的規矩,數百年未曾更易,歷年京察,六科言官都被劃入四品之列,直接向皇上述職,這次恐怕也不能例外。程文急切地說:「外頭都盛傳,張居正與馮保兩人沆瀣一氣。如果這次馮保借張居正之手,將我們言官一鍋端,豈不慘了?博老,你就忍心我們成為砧上肉?」楊博道:「沒有這麼嚴重吧?你們對新首輔可能還有誤解,他提出京察豈是為了公報私仇排斥異已?時候不早,老夫也不得空與你閒扯。」

  送走這些人,楊博徑直去了文淵閣。張居正迎上來,連連拱手,說年高望重,原不應親自過來。楊博略寒暄一句,便開門見山道:「叔大,皇上宣布京察已經幾天了,你都聽到了一些什麼輿論?」張居正道:「博老向來人緣好,且虛懷若谷,一定知道不少輿情,我正想聽聽博老的呢。」楊博道:「叔大,輿論對你可是不利啊!」張居正關注地說:「是嗎?在下願聞其詳。」

  楊博道:「老夫待罪官場,已經四十五個年頭兒了,親眼見到了翟鑾、夏言、嚴嵩、徐階、李春芳、高拱六位首輔的上台與下台,老夫不想在這裡評論他們柄國執政的功過是非。老夫只想說一點,他們上台時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籠絡人心,這一點幾乎無一例外。你叔大剛當上首輔,所有官員都伸長脖子看著你,看你有何舉措,能夠讓他們從中得到好處,可好處沒等到,卻等來了一個胡椒蘇木折俸。武官們在儲濟倉鬧事,按理是違悖了朝廷大法,應當嚴懲,可是在京各衙門的官員,對他們卻是同情有加。人心向背,這裡頭不言自明。這一波還未平息,緊接著又是一個聖意嚴厲的京察。直弄得兩京官員人心惶惶寢食難安。誰都知道,胡椒蘇木折俸、京察,都是你的主意,你這樣做,不是要結怨於百官吧?」

  張居正聞言只有苦笑,他試圖向博老說明:我既當上了首輔,豈敢為俸祿懷私罔上?一國之政順與不順,檢驗民心便可得知,如果為官之人一個個怙勢立威,挾權縱慾,排除異己,諂媚上司,其直接後果,就是皇上的愛民之心得不到貫徹,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導吁救。上下阻隔,人心不暢,出現了這種局面,身為宰輔不去大刀闊斧清除弊政,而是謹小慎微去博一個虛偽的官心,那國家的政權、廟堂的神器,豈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麼!我既身居宰相,當以天下為公,豈能懷婦人之仁?但楊博顯然不同意這個說法:「叔大,君恩浩蕩無遠弗屆。民有福祉,官亦應有福祉,身為宰輔為百官謀點利益,怎麼能說是婦人之仁呢?」

  張居正走到几案前,抽出兩張紙遞給楊博:「博老,你看看這兩首打油詩。」

  楊博接過念道:

  一部五尚書,

  三公六十餘。

  侍郎都御史,

  多似景山豬。

  再念第二張:

  漫道小民度命難,

  只怪當官都姓貪。

  而今君看長安道,

  不見青天只見官。

  念完問:「叔大,這是從哪兒弄來的順口溜?」

  張居正道:「這是民謠!大凡國運盛衰,官場清濁,民心向背,都可以從老百姓口頭相傳的歌謠,也就是您所說的順口溜中看得出來。」

  第十二章 胡猻傳信(7)

  楊博笑道:「京城天子腳下的龍袖驕民,比之外省,一張嘴也格外尖刻。什麼『一部五尚書,三公六十餘』,這分明是譏刺高拱在位時賞典太濫。高拱不斷給人升官晉爵,本意是籠絡人心,結果弄出了一大批秩高祿厚的閒官,如此說來這幾句順口溜也算是言中有物。至於第二首,說什麼當官的都姓貪,長安道上不見青天只見官,此語有失偏頗。」張居正道:「偏則偏矣,但絕非捕風捉影,老百姓盼清官,把清官比作青天,自古皆然。但歷朝歷代,清官莫不都是寥若晨星。我大明開國洪武皇帝,吏治極嚴,那時有一個戶部主事貪污了十兩銀子,被人告發,洪武帝下旨給他處以剝皮的極刑。可是現在呢?連一個吏員都稱不上的公門皂隸,辦趟差也不止敲人家十兩銀子。博老您想一想,這些銀子後頭,藏了多少敲肝吸髓的貪墨劣跡。又有多少老百姓,被敲榨得家破人亡貧無立錐之地。今日國庫空虛、官場腐敗,如果再拖延下去,必然政權不保社稷傾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