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在12日上午,一場大霧又將山東、南京、揚州、、重慶、長江江蘇南通段的大部分地區包裹在了一個白茫茫的世界裡。受濃霧影響,上述地區的交通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天災四:瘟疫

  2004年,各類瘟疫,包括瘧疾、禽流感、鼠疫等在中國大陸呈現蔓延趨勢。

  據報導,中國從1999年以來,瘧疾有了抬頭的趨勢,發病率大幅度回升。主要流行區域集中在南北兩端。南部為雲南、海南。北部流行區域為江蘇北部、安徽中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2004年,在四川省發生了輸入性惡性瘧疾疫情,並造成2人死亡。8月,江蘇一男子死於惡性瘧疾。當年四川省報告的惡性瘧疾病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1.89%,並仍有擴散發生。而2004年1─7月江蘇省已報告瘧疾病例247例,專家估計,實際病例可能高於報告病例數。據稱,人如果染上惡性瘧疾,不及時救治的話,最快2-3天就被奪命。

  至於禽流感和鼠疫的爆發和相關資料,由於中共當局一貫隱瞞欺騙,迄今為止仍不知道確切的感染數字。中國政府曾在2004年2月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在廣東的兩起禽流感。但根據來自民間的消息,上述瘟疫在大陸近些年蔓延速度很快,只是各地方官員以各種方法掩蓋,從而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天災五:高溫和乾旱

  持續幾年的高溫和乾旱,在2004年仍沒有消退的跡象。

  北京剛剛賣入四月,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入了夏季。4月16日,最高氣溫接近30攝氏度,市氣象台分析認為,目前的日均氣溫比往年提前了15天,相當於往年的5月初。氣溫提速是從4月6日開始的。6日最高氣溫還只有15.7攝氏度,7日就猛然躥到21.9攝氏度,並在8日達到29.1攝氏度,一舉打破了京城半個世紀以來同期最高溫紀錄,實為罕見。此後氣溫一直在2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區”徘徊,日平均氣溫比往年高4度以上。自1999年來,北京的夏季年年高溫。2004年的高溫來得這麼早,還是罕見中的少見。

  而進入6月後的北京,也是高溫酷曬,並伴隨著沙塵暴和雷雨冰雹的天氣。6月28日,北京地區還出現了一種相當奇怪的天氣現象:北京的天空從早到晚都是霧氣蒙蒙的。

  進入6 月以來,除了北京,內蒙古東南部、吉林西部、西安等地的氣溫異常偏高,最高氣溫達 35 攝氏度以上。氣溫偏高導致蒸發量大,土壤更加無法滿足作物生長的水分需求。從6月19日開始,西安出現了連續十天日最高氣溫超過35攝氏度。而且繼嚴重的春旱後,旱情向南、向北、向東蔓延加劇。內蒙古有 40% 的地區發生了乾旱,其中 28% 的地區發生了重旱或特旱;吉林有 65% 的地區監測到乾旱,其中 62% 的地區達到重旱或特旱級別;遼寧有 85% 的地區出現乾旱;黑龍江有 33% 的地區監測到乾旱。

  在南方的許多城市,入夏以來也是高溫難耐。

  6 月下旬,高溫酷暑天氣籠罩廣東全省。6月28日,廣州市五山觀測站測得36.4度的高溫,成為今年入夏以來廣州最高氣溫;6月30日,廣州市最高氣溫又上升到38.9度;7月1日,再上走至39.1度。從6月28日開始,廣東各地高掛紅色高溫預警信號。廣東省氣象台在6月28日至7月3日期間,共發布紅色預警信號23次。如此高的氣溫,如此頻密地發布高溫預警信號,這在廣東氣象歷史上是沒有見過的。僅廣州,因高溫誘發其他疾病而死亡的達39人。

  6月30日長沙的最高氣溫已達37七攝氏度,為今年入夏以來的最高氣溫。

  繼6、 7月暴雨、高溫的異常氣象後,進入8月中國天氣仍以此模式為主。8月初,中國江南大部以及廣東大部、廣西南部、重慶、四川盆地東部、湖北西部的部分地區、陝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出現高溫天氣。江蘇、山東、安徽、河北等地的氣溫普遍在35至37攝氏度,浙江、福建、重慶的局部地區氣溫還達到了39到40攝氏度。而8月8 到9日,廣東也連續出現大範圍高溫炎熱天氣。

  南方有“秋老虎”發威,北方持續的“桑拿天”則讓人們飽受潮濕悶熱之苦。內蒙古包頭、赤峰等地的氣溫一再躥升,有時日最高氣溫達到了少見的33度,再加上60%的濕度,悶熱潮濕的氣候讓習慣了草原清風的人們感到頗為不適。本該是避暑勝地的哈爾濱也出現了高溫籠罩的天氣。

  大範圍的高溫也導致了大範圍嚴重的乾旱。

  華南地區已連續3年遭受乾旱。 而54年一遇的大旱,2004秋起在華南地區肆虐。進入9月份,中國華南北部和西部、江南西部和北部、江淮大部的降水量一般只有50-100毫米,與歷史同期相比,偏少50%-80%,廣西、湖南兩地部分地區甚至減少80%-90%。

  由於降雨量太少(降水量比往年少了兩三成),廣東省 11 月份 40個城市水源地水質優良率比上月下降了 5.2%,30 個飲用水源地水量緊缺。在一些地方更是出現連續數月無降雨的罕見情況。其結果是,大地乾裂,千萬畝待收的莊稼春華而不能秋實,江河流量和水庫蓄水量急劇減少。比如深圳、惠州等都遇到了嚴重缺水問題。此外,湖南、廣西旱情也十分嚴重。

  江西省也發生嚴重旱情,導致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面積 “縮水”了六百多平方公里。中國官方的消息指出,10月份江西全省平均雨量僅四毫米,與歷年同期相比,偏少了百分之九十五,雨量之少,為當地氣象記錄的第二低紀錄,僅次於1979年“滴雨未下”的紀錄。由於持續少雨,江西省普遍出現了輕度到中度乾旱,局部重旱。據統計,全省有六十多萬民眾和二十多萬隻大牲畜因此發生飲水困難。

  江蘇發生44年來罕見旱情。9月份上旬到下旬,江蘇旱情比例從31.4% 猛增至 60%。而到了10月上旬,全省80%的地區都成為旱情地區,其中,南京、鹽城、興化、姜堰、鎮江、如皋、靖江、如東、金壇和常州 10 個地區出現了重度旱情,全省重旱比例由9月份的10% 左右上升到31.4%。

  廣西遭遇嚴重秋旱。廣西遭遇嚴重秋旱,74 個縣(市、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140 余萬人發生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面積超過 1000 萬畝。8、9 兩個月,廣西平均降雨量僅為 207 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45%,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來同期的第五位。10月1日至14日,廣西平均降雨量僅有兩毫米。

  不僅僅是南方,2004年上半年中國的東北地區及內蒙古也遭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而且,中國至1999年起,已是五年全國性旱災。同時,中國在近五十年來,進入了一個乾旱的年代。

  天災六:沙塵暴和沙漠化

  據中國官方報導,2004年中國沙塵天氣發生次數較2003年有所回升,與2002年持平,但強度偏弱。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發生在3月9日至11日,涉及 19個省份;強度最大的一次發生在3月26日至28日,波及北方11個省份。和去年同期相比,北方地區今年2月以來的沙塵天數明顯偏多,強度和影響都明顯大於去年。

  報導說,根據監測,2004年1至4月份中國共發生沙塵天氣14次,2003年同期發生10次,2002年同期14次,2001年同期24次。今年1至3月份發生10次,4月份發生4次,與近年同期相比,4月份沙塵天氣發生次數與強度都明顯偏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