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川省和重慶市9月2日起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持續暴雨引發山洪,江河水位陡漲,多個縣市被淹。截止到9月7日上午8點,特大暴雨災害造成了四川省受災約650萬人,死亡56人,失蹤55人,重慶市受災人口約159萬人,死亡33人,失蹤33人。

  除了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2004年也是颱風肆虐的一年。

  1956 年以來登陸中國大陸強度最大的颱風,即2004年第 14 號颱風“雲娜”於 8 月 12 日 20 時在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 950 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達12 級以上。“雲娜”過處,可謂滿目瘡痍。截至 16 日 12 時的統計,颱風“雲娜”已在浙江造成 164 人死亡,失蹤 24 人,受災人口達1299 萬人。在死亡的 164 人中,因房屋倒塌致死的人數為 109 人,占到了三分之二,因山洪暴發、泥石流致死的人數為 28 人,被風颳倒致死的人數為 9 人,遭洪水而死亡的人數為 12 人,因電桿吹倒或觸電致死的人數為 5 人,其他原因死亡的人數為 1 人。在此次颱風中,浙江全省共有 75 個縣(市、區)、765 個鄉(鎮)受災。

  同時,“雲娜”波及的範圍廣、降雨量大。其中 10 級風圈達180 公里,浙江東部沿海都受到颱風影響,並橫穿了整個浙江腹地。台州、溫州、寧波和紹興等地出現了暴雨和特大暴雨,大於50 毫米降雨量的面積達 5.35 萬平方公里,大於 100 毫米降雨量的面積達 2.2 萬平方公里。

  颱風“雲娜”過後,2004年第十八號強颱風艾利,於8月25日下午 4時30分在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鎮登陸後,以每小時二十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橫掃莆田、崇武、晉江沿海。當天晚間21時30分艾利再度登陸福建省石獅市。受颱風影響,福建全省沿海普降大到暴雨,其中降雨量在50至100毫米的有27個縣(市、區);降雨量在100至200毫米的有11個縣(市、區);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有3個縣(市、區)。截至26日的初步統計,福建全省4個區市、27個縣、254個鄉、2447000人受災;受淹城市3個,倒塌房屋8270多間,損壞水庫六座,損壞堤防190處。福州國際機場被迫關閉,航班大面積延誤。由於艾利颱風在福建登陸,浙江溫州各地也普降暴雨,引發洪水,有10多個村莊的近2萬人被洪水圍困。

  天災三:罕見電閃、雷暴、冰雹、大霧

  據 《後漢書志第十五 五行三》,易讖曰:“凡雹者,過由人君惡聞其過,抑賢不揚,內與邪人通,取財利,蔽賢,施之,並當雨不雨,故反雹下也。” 京房占曰:“夏雨雹,天下兵大作。”

  6 月23日下午,北京部分郊區縣遭遇冰雹;6月24日凌晨,冰雹又襲擊了北京市區部分地區。雹子有二分錢硬幣至鵪鶉蛋大小。一場冰雹下了大約10分鐘。這種下在市區的現象比較少。千畝良田、果園遭受重創,損失慘重。同時,這一周北京的天氣十分反常。頻繁的雷陣雨天氣,影響區域小,雨量大,並且伴有雷、冰雹、暫態大風。市氣象台台長介紹,雷陣雨天氣持續時間這麼長,在北京歷史上並不多見。

  7月13日,據中國新聞網路報導,繼7月10日北京突然遭遇罕見強雷暴雨侵襲,7月12日暴雨狂風突襲上海,造成曹安路某建築工地一座龍門塔吊倒塌,掀毀50餘幢農舍屋頂,造成一死二傷;長寧區新涇、閔行區華漕鎮、浦東陸家嘴地區、青浦區、普陀區都發生傷亡事故,共有6人死亡。

  11月8日夜 11時25分,鄭州出現雷雨天氣,強烈的閃電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巨大的雷鳴聲把許多已經入睡的人驚醒,隨後大雨傾盆,短短三四個小時內市區降水量超過 30毫米。河南省三門峽、洛陽及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先後出現了大致相同的天氣,焦作市部分地區還下了冰雹。

  11月9日早上,北京出現罕見的雷暴天氣。當天早晨天黑如夜,路上汽車打開了燈光。北京中部和西南部下起一場雷雨,降雨量一般有1-5毫米,最大的降雨量達10毫米。不少市民都聽到了轟轟的雷聲。這場“連珠炮”似的“冬雷”的強度和密度都是罕見的,甚至超過了“夏雷”。據氣象專家介紹,根據觀測資料記錄,這次北京出現在立冬之後的雷暴天氣是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報導說,罕見雷暴導致事故驟增。9日早上7時至9時,交管局指揮中心接到405起事故報警,比前一天同一時段增加了 30%左右的事故量。

  漢代著名易學專家京房說:“天冬雷,地必震。”還說:“這表明國家法度失常到已經侵害百姓。”又說:冬天打雷是因為春夏之季殺害了太多的無辜百姓所導致的,接下來的冬天必然會因為天氣溫暖而出現難於撲滅的病蟲之害。如果國家不悔罪,冬天將吹起暖風,結果招致來年春天出現瘟疫。

  11月30日至12月3日,一場罕見的大霧籠罩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對正常社會生活造成相當干擾。這場中國入冬以來最大範圍的大霧出現在華北平原、遼寧西部地區、西南地區東部、江南大部、江淮大部和漢水流域,其中北京地區、河北中南部、山東中西部和河南中南部的能見度一度降至100 到400米,個別地區甚至低於10米。氣象專家估算,那次大霧影響範圍約為21.7萬平方公里。

  繼11月30日至12月3日一場罕見的大霧籠罩半個中國後,12月9日晨大霧再次籠罩北京。 據報導,東六環、京瀋高速、京津塘高速、京石高速相繼於9日晚至10日□晨開始封閉,並造成京津塘高速路南五環附近路段大堵車。

  12 月10日凌晨,一場濃密的“混合霧”突襲上海。10日早晨,整個申城幾乎都籠罩在濃霧之中,基本只能看到前方兩三百米遠的路燈,再遠處的高層建築就完全淹入大霧中。離市區越遠,迷霧越濃。報導說,從凌晨起至早上八點,上海虹橋與浦東兩大機場都是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不足一百米,所有航班都無法正常起降,機場一度幾乎處於關閉狀態。

  繼12月10日、11日罕見大霧籠罩上海後,12月13日早晨上海在1小時之內連發2次大霧警報,把警報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的黑色預警。寶山、閔行、嘉定3個上海近郊區出現了能見度在50米之內的大霧。其他北部、西部和南部的部分郊區大霧能見度都低於100米。在部分郊區出現了能見度低於50米的大霧。上海虹橋機場、郊區部分輪渡線和進出上海的高速公路的交通均受到大霧的嚴重影響。

  此外,從11日到13 日,包括省會鄭州在內的河南省中部、北部、東部、南部地區一直被濃霧籠罩,給上述地區的陸、空交通造成了重大影響。省氣象台12日夜10時30分發布了橙色大霧預警,13日6時又將級別進一步提高,發布了黃色預警。這是11月30日以來,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今年入冬的第二場大霧。

  而從12 月12日21時起,2004年強度最大的一次濃霧開始瀰漫安徽省上空。13日8時大霧達到峰值,東南部地區能見度普遍小於100米,很多地方能見度不到 50米。巢湖地區能見度一度降低至10米,幾乎成了“盲城”。12月12日,合肥市出現入冬以來的罕見大霧天氣,整個市區能見度只有20米。在大霧的影響下,13日上午,合肥駱崗機場能見度最低時只有50米,遠遠低於起飛標準,機場被迫關閉。這場罕見大霧給安徽省境內的公路、航運、航空造成的影響是入冬以來最嚴重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