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看過。”

  他:“其實那種電影裡,尤其是那種正義與邪惡進行殊死鬥爭的電影裡,壞人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我:“是那樣嗎?”

  他: “當然是這樣了,爛片子除外啊,爛片子好多壞人打小就壞,什麼扒人褲子脫人衣服……”

  我:“你等等,壞人小時候就幹這個?”

  他:“嗯?什麼?”

  我:“你剛剛說爛片子裡的壞人從小就扒人家褲子,脫人家衣服,這是壞人?我怎麼覺得像色情片演員?”

  他狐疑的看著我:“我是那麼說的?”

  我堅定的點頭。

  他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看來我有點兒犯病了。醫生說我對脫衣服行為有比較強烈的傾向,可能我剛才下意識的說那裡去了。”

  我:“……”

  他:“我剛才說哪兒了?”

  我:“壞人,爛片裡的壞人。”

  他:“哦對,爛片子裡的壞人都是打小就壞,還沒青春期呢就殺人放火,這不符合事實,所以說那是爛片子。正常環境下的壞人都是受了刺激才變壞的,接下來慢慢開始極端化性格,然後才變壞。所以爛片咱們不算,說正常的片子。很多片子裡的壞人其實最初不是壞人,受了刺激,精神上其實就不正常了,之後性格越來越偏激,最後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擇手段,企圖摧毀阻擋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障礙,最後,成了一個終極大壞蛋。就算最輕的,也是有心理障礙。”

  我:“好像是,一般套路都是這樣的。”

  他:“所以說,在那個受了刺激,還沒來得及性格偏激的人,進一步往壞人方向發展的之前要關起來,要跟我一樣住院治療。”

  這讓我有點哭笑不得是因為他贊同的態度,尤其這種話從一個精神病人嘴裡說出來。包括在關自己的問題上也毫不留情,算是鐵面無私了。

  他:“不過雖然片子的那種情況都合理,但是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壞人跑出來,要不惦記摧毀全世界啊、,要不就是把英雄們的女朋友抓起來,還不殺,也不脫她們衣服,就等著好人來救,這就沒勁了。”

  我:“你的意思是說你要是當壞人,你就脫了她們衣服?”

  他嚴肅的看著我:“你不要往發病勾搭我,我剛才就這個問題還掙扎了好一會兒。”

  我:“對不起。”

  他:“但是你注意到沒有,其實壞人都很有天賦的。有時候我看片子就想,這麼天才的計劃,怎麼就好人想不出來呢?然後我就開始研究好人了。”

  我:“有成果嗎?”

  他:“當然!我發現,大多數好人,都是有著寬容的態度,就算再壞的人,落在好人手裡,也嚴肅的批評壞人一番,最後交送派出所……嗯?不對……反正是最後交送司法部門。這證明好人會克制。其實好人,就是正常人的一個楷模。”

  我:“有意思。”

  他:“我覺得,如果一個壞人悶頭幹壞事兒不抓好人的女朋友,好人也一定會出面管理。因為那代表了大眾的價值觀。而且壞人除了聰明,生活方面可能很白痴,不會煮麵,也不會掃地。所以壞人獲取錢財的方法就是搶銀行。誰讓銀行錢多呢。”

  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特想笑,但是強行忍住了,我猜當時自己的表情一定很怪異。

  他絲毫沒察覺我的情緒:“問題就出來了,好人,其實代表的就是一個社會價值觀。什麼樣的社會價值觀呢?一個標準環境下的社會價值觀:你要勤奮工作,才能融入社會,做社會的一份子,成為社會的一個組成個體。好好工作,孝敬父母,娶妻生子,最後安享天年。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需要大量這樣的人,如果都不這樣,社會就不存在了,就成黑社會啦!不過,我很想知道大家真的都是這樣安於現狀嗎?我覺得不是,但是又都沒有特別聰明的腦袋,所以只好先這樣過了。而且,沒聰明腦袋的人是絕大多數,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不聰明的人才是社會的真正組成者,個別有那麼一點兒聰明,又不夠壞的人只好安於現狀,因為真正主導這個社會的,是不聰明的人。不管你怎麼樣,都不許出頭,都按下去,老老實實按照一個模式走出來。你想出頭?不可能的,你周圍都是不聰明人組成的團體,怎麼會讓一個有點兒聰明的人發揮呢?其實這才是一個根本性的要點。”

  我笑不出來了,覺得他還有更深的東西要表達。

  他:“問題就在於,有一部分很聰明的人發現了這點,但是又沒別的辦法,只好當壞人了,因為最快的獲取方式,不是成功,而是掠奪。如果你讀的世界史足夠,你就會明白,歐美的強大,依靠的不是文明或者宗教,是掠奪。他們的生活方式甚至都是這樣的。比方說他們治病吧,怎麼治?把病毒也好,細菌也好,殺死在體內,殺不死,那個人就死了唄,他們會說:神不放開這個人。但是你研究下中醫你會發現,中醫講究的是誘導,把病灶排到體外,而不是殺死在體內。”

  我猶豫了一下:“你,是一個大中華理論者?”

  他:“我說的都是事實嘛,你自己去看世界史啊,不是我胡說,而且我說到這裡只是說掠奪,不是說我原來的話題。”

  我:“好吧,你接著說。”

  他:“我們剛才說壞人掠奪是吧?”

  我:“對。”

  他:“其實壞人掠奪也是沒辦法,因為社會的結構不認可。為什麼不認可呢?因為社會的主體結構都是普通人。那麼普通人是什麼狀態呢?普通人都是膠囊狀態。”

  我:“嗯?膠囊狀態?”

  他:“對啊,都是膠囊狀態,大家擠在一起,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內。”

  (受字數限制,本篇未完待續)

  我:“啊……你指的是生活在城市嗎?”

  他:“不是,我指的是狀態。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生活在一起才是安全的,也就安於現狀了。大家生活在城市,其實都是一個模式的生活。大家一起郊遊、購物,一起結婚、生孩子,一起過年、過節,一起忙八卦、忙娛樂。總之,幹什麼都是一窩蜂似得。如果有人不這麼幹,大家會就說這個人比較奇怪哦,不合群,不做大家都做的事情。”

  我:“實際上,如果大家都做特別的事情,那麼特別的事情也不算特別了啊?也成一窩蜂的狀態了啊?”

  他:“不,你沒明白,我指的不是非得去什麼地方或者或者做什麼事情,而是一種思維狀態。”

  我:“對不起我必須打斷你一下,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在社會學裡面有提到過吧?社會的結構在於延續和穩定,在同等一個規則下,既要學會遵守這個規則,還要在規則中勝出,這個才是菁英的標準,如果沒有控制,那麼按照你的說法,聰明的人自由折騰,凌駕於規則之上,那不成了一種變相的封建門閥士族制度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