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迅作品十五講》作者:錢理群【完結】

  本書是“大學素質教育通識課系列教材”之一。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魯迅的作品是應該終生閱讀的,本書所起的是一個“導讀”的作用,即引導年輕朋友去讀魯迅作品。每一講都會對魯迅的某篇或某幾篇作品做詳細的文本分析,同時引發開去,談魯迅思想與文學某一方面的問題,並連帶一批作品;而每一講後面,都開列“閱讀篇目”,便於讀者自學。

  魯迅五書心讀

  前言 魯迅作品十五講前言打開這本書,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今天仍然要提倡讀魯迅作品?

  我在一篇文章里這樣談到我的理解與思考——

  前不久我和一位年輕朋友談起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師級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們的思想與文學具有一種原創性,後人可以不斷地向其反歸、回省,不斷地得到新的啟示,激發出新的思考與創造。這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源泉,應該滲透到民族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心靈深處,這對民族精神建設是至關重要的。我立刻想到了魯迅。在我看來,魯迅正是這樣的一位具有原創性的現代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思考的最大特點是,始終立足於中國的土地,從中國的現實問題出發;而對問題的開掘,又能夠探測到歷史和人性的深處與隱蔽處。因此,他的思想與文學就既有極強的現實性,又具有超越性和超前性;而且絕不是某種外來思想或傳統思想的搬弄,而是真正的“中國的與現代的”,並且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他對中國的社會結構,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國的國民性……的深刻體認與剖析,使他對中國國情的把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魯迅的思想與文學是“20世紀中國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可寶貴的世紀思想文化遺產。我們今天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新的問題,總能夠回到他那裡,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的發現,成為新的思考與創造的一個起點。魯迅當然不會給我們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現成答案,他給我們的是思想的啟迪;魯迅當然也有他的局限,我們正是要從他已經達到的,以及他還沒有達到的地方出發,去面對我們今天的問題,進行新的思考與創造;魯迅當然不是惟一的源泉,在我們民族的古代與現代究竟有哪些具有原創性,因而具有源泉意義的思想家、文學家,是需要研究與討論的。在我看來,要使這樣的可以作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與文學在民族心靈深處紮下根來,就必須從中、小學,大學教育抓起。我們可以設想,每一個中國人在他接受教育階段,就對包括魯迅在內的民族大師的思想與文學有一個基本了解,奠定一個深厚的精神底子,以後,他無論學什麼專業,從事什麼工作,都會受益無窮(《“於我心有戚戚焉”——讀王景山先生〈魯迅五書心讀〉》)。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魯迅的作品是應該終生閱讀的。本書所起的是一個“導讀”的作用,即引導年輕朋友去讀魯迅作品。每一講都會對魯迅的某篇或某幾篇作品做詳細的文本分析,同時引發開去,談魯迅思想與文學某一方面的問題,並連帶一批作品;而每一講後面,都開列“閱讀篇目”,便於讀者自學。只要讀者因了本書的介紹,對魯迅作品產生了興趣,自己去讀原著,並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就算完成了任務。讀者打開魯迅原著之日,即是本書“壽終正寢”之時,這也可以叫“過河拆橋”——這是本書的作者對讀者的惟一期待。第一講從《兔和貓》讀起 魯迅作品十五講第一講從《兔和貓》讀起[KH3*9/9D〗

  魯迅一生著述極多,我們現在通用的《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就收入三百九十九萬字,〔1〕但仍有遺漏,加上近20年陸續新發現的佚文,總量當更大。這皇皇數百萬字的文字,該從何讀起?應該說,這也並無定法,不同的人自會選擇不同的切入口。從文體上說,一般都先從小說讀起,這不僅是因為魯迅是以《狂人日記》這篇小說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引起世人注目,他也是以“中國現代小說第一人”奠定自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的;而且小說比較感性,魯迅寫小說又是把自己“燒”進去的,讀魯迅小說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容易地進入他的文學世界和精神世界。《吶喊》是魯迅第一部小說集,其中《狂人日記》、《藥》、《故鄉》、《阿Q正傳》都是他的代表作,自然應該是閱讀的重點;但因為這些作品都已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同學們早就讀過,並且都很熟悉了;今天我們再讀魯迅小說,就得換一個角度。因此,我想向大家介紹一篇《吶喊》中最不引人注目,甚至連它是否是小說也遭到學術界某些朋友質疑的小說:《兔和貓》。——我們就從這裡讀起吧。

  一

  打開書,我們就與“似乎離娘並不久”的這“一對白兔”相遇了。——剛踏入“魯迅的世界”,首先遇到的竟然是小動物,這本身就很有意思。

  但,魯迅卻提醒我們:“雖然是異類,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天真爛漫來。”——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可愛的生命。

  你看,他們“豎直了小小的通紅的長耳朵,動著鼻子,眼睛裡頗現些驚疑的神色,大約究竟覺得人地生疏,沒有在老家時候的安心了”。——讀到這裡,你的心微微一動,它喚起了你並不遙遠的記憶:那一天,你離開“老家”,來到“人地生疏”的異地(比如你現在所在的大學),你不是也有過短暫的“驚疑”?這魯迅筆下的動物世界與你竟是這樣相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