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胡適逝世於1962年。他去世後,韋蓮司專注於與他的信件的翻譯、整理工作,在1965年將信件寄贈給了胡適紀念館。而曹佩聲直到最後都不知道胡適已不在人世。她留下遺言,一定要把她安葬在楊林橋邊的小路旁。因為,那裡是胡適回家的必經之路。
(本章完)
第76章 胡適年表
第十六章4 胡適年表
1891年 1歲 12月17日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1892年 2歲 2月底隨母親馮順弟移居浦東。
1893年 3歲 2月隨母親去中國台灣其父胡傳任所。
1895年 5歲 2月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台灣回上海,3月回祖籍安徽績溪上莊。8月父親胡傳病死廈門。
1896年 6歲 在家塾讀書。
1904年 14歲 1月與江冬秀訂婚。2月到上海讀書。
1906年 16歲夏,考取中國公學。
1908年 18歲 7月主編《競業旬報》。9月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1910年 20歲 春,在華童公學教國文。5月到北京。7月考取留美官費生。
1912年 22歲 9月轉入文學院學哲學、經濟,文學等課程。
1914年 24歲 6月17日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
1915年 25歲 9月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
1917年 27歲 1月《文學改良芻議》在《新青年》發表。5月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6月返國,7月10日到上海, 8月任北京大學教授。12月回鄉與江冬秀結婚。是年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
1918年 28歲 3月被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11月23日母親病逝。
1919年 29歲 2月《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出版。6月接辦《每周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11月代理北大教務長。
1920年 30歲 3月《嘗試集》出版。
1921年 31歲春,養病在家。11月《胡適文存》第一集出版。
1922年 32歲 4月25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1923年 33歲 1月,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
1924年 34歲 12月《胡適文集》第二集出版。
1927年 37歲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書店。
1928年 38歲 3月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12月《白話文學史》(上卷)出版。
1930年 40歲 5月辭中國公學校長職。9月《胡適文集》第三集出版。
1932年 42歲 2月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
1938年 48歲 9月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駐美大使,並於10月5日在華盛頓就任。是年第一次心臟病發作。
1942年 52歲 9月8日被解除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工作。
1946年 56歲 9月就任北大校長。
1948年 58歲 3月出席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被評為人文組院士。當選為“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
1950年 60歲 5月14日,被普林斯敦大學聘為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1958年 68歲 4月6日離美赴中國台北定居。6月10日就任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職,並主持第三次院士會議。
1959年 69歲 2月1日,被蔣介石任命為“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
1961年 71歲 心臟病復發。夫人江冬秀由美赴台。
1962年 72歲 2月24日在中國台北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會議。下午六點半,在“歡迎新院士酒會”結束時,因心臟病發作去世。
(本章完)
第77章 胡適趣聞小記
第十六章5 胡適趣聞小記
1.某次胡適在一大學演講,引用孔子、孟子、孫中山先生的話來說明自己的思想觀點,為了圖方便,他就隨手在黑板上寫“孔說”、“孟說”、“孫說”,然後侃侃而談,聽的學生們如痴如醉。
然而,當他發表自己的觀點時,學生們竟然笑場了。胡適被笑的莫名其妙,回頭一看黑板才恍然大悟,原來他這次寫的是 “胡說”。
2.胡適屬兔,夫人江冬秀比他大一歲,屬虎。又因為江冬秀性情潑辣,胡適常開玩笑說:“兔子怕老虎”。當時就流傳了不少胡適怕老婆的笑話。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給胡適十幾個法國的古銅幣,錢幣上鑄有“PTT”三個字母,讀起來諧音正巧為“怕太太”。胡適與朋友們開玩笑說:“如果成立一個‘怕太太協會’,這些銅幣正好用來做會員的證章。”
3.“我的朋友胡適之”一度成為民國學界的流行語,一方面顯示胡適名望很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交友很廣,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時代的學者無人可及。
珍珠港事變前,芝加哥大學一位教授當選了眾議員,時任駐美大使的胡適聞訊請他來使館用晚餐。這位議員赴宴前苦於不知道主人姓甚名誰,靈機一動,決定只按 “大使”、“閣下”稱呼,肯定錯不了。
晚宴結束後胡適送客,說出 “歡迎到敝國旅遊”這類的客氣話,議員回答:“中國我是一定要去觀光的。我到貴國觀光,第一個要拜訪的便是我的朋友胡適博士,大使先生,胡適博士現在在什麼地方呀﹖”胡適聽後哈哈大笑,答曰:“胡適就站在你的對面呵。”
看來“我的朋友胡適之”不僅在中國流行,拿到美國去也是吃的開的。
4.20世紀20年代,上海泥城橋開了一間叫“四而樓”的酒館,很多人都不明白“四而”是意思,就去請教當時任上海公學校長的胡適。
胡適思慮良久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親自前往酒樓用餐,藉機向主人請教。誰想主人回答說:“樓名取自《三字經》。《三字經》說‘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所謂‘四而’只不過圖個一本萬利的彩頭。”
胡博士聞言幾欲暈倒,感慨道:“中國有古訓‘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應該再加一條‘時髦不能跟’。”
5.“五四”運動前後,胡適和黃侃同在北大任教。胡適推廣白話文運動,黃侃卻極力反對。
有一次,黃侃對胡適說:“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卻未必出於真心。”
胡適不知其何意。
黃侃繼續說道:“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名字就不應叫胡適,應該叫‘往哪去’才對。”胡適聽後哭笑不得。
第78章 評說胡適
第十六章6 評說胡適
即如哥大的名校友——顧維鈞、馬寅初、蔣夢麟、蔣廷黻、馮友蘭、羅隆基、金岳霖—返國後誠然在政界、教育界各有成就,他們都只是專家不像胡適這樣學貫中西,文史哲一腳踢,而永遠關心中國前途。七位名校友,把他們的成就合在一起,其對社會、國家之影響力,還遠比不上胡適一人。——夏志清
魯迅是藥,胡適是飯。——高遠東
他(胡適)是一個褪了色的詩人、一個落了伍的外交家、一個最卓越的政論家、一個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李敖
不管是哲學,還是思想,他都沒有獨立的體系,而且好像也從來沒有想創立什麼獨立的體系。嚴格地講,他不能算是一個純粹的思想家。我給他杜撰了一個名詞:行動思想家,或思想行動家。他畢生都在行動,是有思想基礎的行動。大名垂宇宙的五四運動,在中國學術史上,中國文學史上,甚至中國政治史上,是空前的,而執大旗做領袖的人物,不能不說是胡適,這是他在既定的思想基礎上行動的結果。一個純粹的思想家是難以做到的。——季羨林
(本章完)
第76章 胡適年表
第十六章4 胡適年表
1891年 1歲 12月17日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1892年 2歲 2月底隨母親馮順弟移居浦東。
1893年 3歲 2月隨母親去中國台灣其父胡傳任所。
1895年 5歲 2月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台灣回上海,3月回祖籍安徽績溪上莊。8月父親胡傳病死廈門。
1896年 6歲 在家塾讀書。
1904年 14歲 1月與江冬秀訂婚。2月到上海讀書。
1906年 16歲夏,考取中國公學。
1908年 18歲 7月主編《競業旬報》。9月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1910年 20歲 春,在華童公學教國文。5月到北京。7月考取留美官費生。
1912年 22歲 9月轉入文學院學哲學、經濟,文學等課程。
1914年 24歲 6月17日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
1915年 25歲 9月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
1917年 27歲 1月《文學改良芻議》在《新青年》發表。5月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6月返國,7月10日到上海, 8月任北京大學教授。12月回鄉與江冬秀結婚。是年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
1918年 28歲 3月被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11月23日母親病逝。
1919年 29歲 2月《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出版。6月接辦《每周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11月代理北大教務長。
1920年 30歲 3月《嘗試集》出版。
1921年 31歲春,養病在家。11月《胡適文存》第一集出版。
1922年 32歲 4月25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1923年 33歲 1月,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
1924年 34歲 12月《胡適文集》第二集出版。
1927年 37歲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書店。
1928年 38歲 3月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12月《白話文學史》(上卷)出版。
1930年 40歲 5月辭中國公學校長職。9月《胡適文集》第三集出版。
1932年 42歲 2月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
1938年 48歲 9月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駐美大使,並於10月5日在華盛頓就任。是年第一次心臟病發作。
1942年 52歲 9月8日被解除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工作。
1946年 56歲 9月就任北大校長。
1948年 58歲 3月出席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被評為人文組院士。當選為“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
1950年 60歲 5月14日,被普林斯敦大學聘為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1958年 68歲 4月6日離美赴中國台北定居。6月10日就任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職,並主持第三次院士會議。
1959年 69歲 2月1日,被蔣介石任命為“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
1961年 71歲 心臟病復發。夫人江冬秀由美赴台。
1962年 72歲 2月24日在中國台北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會議。下午六點半,在“歡迎新院士酒會”結束時,因心臟病發作去世。
(本章完)
第77章 胡適趣聞小記
第十六章5 胡適趣聞小記
1.某次胡適在一大學演講,引用孔子、孟子、孫中山先生的話來說明自己的思想觀點,為了圖方便,他就隨手在黑板上寫“孔說”、“孟說”、“孫說”,然後侃侃而談,聽的學生們如痴如醉。
然而,當他發表自己的觀點時,學生們竟然笑場了。胡適被笑的莫名其妙,回頭一看黑板才恍然大悟,原來他這次寫的是 “胡說”。
2.胡適屬兔,夫人江冬秀比他大一歲,屬虎。又因為江冬秀性情潑辣,胡適常開玩笑說:“兔子怕老虎”。當時就流傳了不少胡適怕老婆的笑話。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給胡適十幾個法國的古銅幣,錢幣上鑄有“PTT”三個字母,讀起來諧音正巧為“怕太太”。胡適與朋友們開玩笑說:“如果成立一個‘怕太太協會’,這些銅幣正好用來做會員的證章。”
3.“我的朋友胡適之”一度成為民國學界的流行語,一方面顯示胡適名望很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交友很廣,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時代的學者無人可及。
珍珠港事變前,芝加哥大學一位教授當選了眾議員,時任駐美大使的胡適聞訊請他來使館用晚餐。這位議員赴宴前苦於不知道主人姓甚名誰,靈機一動,決定只按 “大使”、“閣下”稱呼,肯定錯不了。
晚宴結束後胡適送客,說出 “歡迎到敝國旅遊”這類的客氣話,議員回答:“中國我是一定要去觀光的。我到貴國觀光,第一個要拜訪的便是我的朋友胡適博士,大使先生,胡適博士現在在什麼地方呀﹖”胡適聽後哈哈大笑,答曰:“胡適就站在你的對面呵。”
看來“我的朋友胡適之”不僅在中國流行,拿到美國去也是吃的開的。
4.20世紀20年代,上海泥城橋開了一間叫“四而樓”的酒館,很多人都不明白“四而”是意思,就去請教當時任上海公學校長的胡適。
胡適思慮良久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親自前往酒樓用餐,藉機向主人請教。誰想主人回答說:“樓名取自《三字經》。《三字經》說‘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所謂‘四而’只不過圖個一本萬利的彩頭。”
胡博士聞言幾欲暈倒,感慨道:“中國有古訓‘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應該再加一條‘時髦不能跟’。”
5.“五四”運動前後,胡適和黃侃同在北大任教。胡適推廣白話文運動,黃侃卻極力反對。
有一次,黃侃對胡適說:“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卻未必出於真心。”
胡適不知其何意。
黃侃繼續說道:“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名字就不應叫胡適,應該叫‘往哪去’才對。”胡適聽後哭笑不得。
第78章 評說胡適
第十六章6 評說胡適
即如哥大的名校友——顧維鈞、馬寅初、蔣夢麟、蔣廷黻、馮友蘭、羅隆基、金岳霖—返國後誠然在政界、教育界各有成就,他們都只是專家不像胡適這樣學貫中西,文史哲一腳踢,而永遠關心中國前途。七位名校友,把他們的成就合在一起,其對社會、國家之影響力,還遠比不上胡適一人。——夏志清
魯迅是藥,胡適是飯。——高遠東
他(胡適)是一個褪了色的詩人、一個落了伍的外交家、一個最卓越的政論家、一個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李敖
不管是哲學,還是思想,他都沒有獨立的體系,而且好像也從來沒有想創立什麼獨立的體系。嚴格地講,他不能算是一個純粹的思想家。我給他杜撰了一個名詞:行動思想家,或思想行動家。他畢生都在行動,是有思想基礎的行動。大名垂宇宙的五四運動,在中國學術史上,中國文學史上,甚至中國政治史上,是空前的,而執大旗做領袖的人物,不能不說是胡適,這是他在既定的思想基礎上行動的結果。一個純粹的思想家是難以做到的。——季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