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晚上,船上的大餐廳張燈結彩,充滿了節日氣氛。

  這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最後一天,再過幾個小時,全船旅客將在滔滔碧波之上迎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第一縷陽光,這是一個值得十分珍視有紀念意義的日子。

  船上舉行盛大的聯歡晚會。

  一進會場,何家全他們三雙眼睛都在人群中搜尋。他們在尋找梅舒——雖然尚未知曉她的芳名。

  紅男綠女中,不見梅舒的蹤影。當船長宣布“一九九迎新晚會”開始的時候,喧譁的會場有了片刻的安靜。

  隨即飄來悠揚的鋼琴聲。

  是梅舒在彈琴。

  她烏黑的長髮用一條白紗巾隨意地扎在腦後,纖美頎長的手指在琴鍵上滑過。

  江南民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歡快地飛出來,在大廳里流淌。

  隨著手指的起落,梅舒韻律起伏的胸脯微微顫動,好似凝固的音樂釋放出充滿激情的張力。一切都是那麼流暢自然。

  梅舒飛揚的神采、高雅的氣質讓人心馳神往。

  孫洋溜出了會場,回來的時候手捧著一束艷麗的鮮花,近了才發現那是一束栩栩如生的塑料絹花,花上似乎還沾著滾動的露水。

  孫洋匆匆寫了一張字條,讓服務員把字條和花束一起給梅舒送過去。

  不知孫洋在字條上寫了些什麼。當鋼琴聲換成電子音樂的時候,梅舒笑盈盈地來到了何家全、孫洋、歐陽成的桌前:

  “很高興和你們認識。我叫梅舒,松竹梅的梅,舒展的舒。”

  男人在匆匆忙忙的旅途中,偶爾會邂逅讓自己心馳神往的異性,仿佛天上掉下了林妹妹,一種想與之攀談結識的欲望攪得自己一路上心神不寧。

  可怎麼去接近她呢。第一句話該怎麼搭訕呢。如果碰一鼻子灰豈不是很尷尬。

  在這種猶猶豫豫之中,終點站到了,機會也不知不覺溜走了。

  何家全很佩服孫洋的膽大和細心,在海上是很難找到鮮花的,腥鹹的海風會讓一切鮮活的的東西迅速枯萎。可孫洋居然能在船上找來一束塑料花用來表情達意,是他為大家創造了結識梅舒的機會。

  海上英雄會(2)

  以至於後來,當何家全和梅舒結為百年之好,孫洋稱自己是月老紅娘時,何家全也只是笑而不語。

  梅舒是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四個年輕人一見如故,談得很投機。

  百年修得同船渡。

  人跟人能找到一個共同點都會激動不已,而梅舒與何家全、孫洋、歐陽成有著太多的共同點:他們都是在上海讀大學,都經過了一些曲折和風雨,落腳的地方都是廣東鹿港……

  海上的旅途是漫長的。剛剛登船時的好奇激動會迅速被單調重複帶來的寂寞所代替。

  輪船被浩瀚的海水包圍著,仿佛是一葉扁舟,漂來盪去,無可依託。一天到晚,四周除了海水還是海水,看不到一絲生命的痕跡,在航線上偶爾遇到一艘航船也會令雙方激動不已,鳴響汽笛互致問候。

  經過這次海上航行,何家全理解了為什麼海員總是熱愛陸地而恐懼大海。

  整個航程中,四個年輕人有太多的話題可以傾談,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嚮往……

  在梅舒的印象里:何家全言語不多,但顯得穩重可靠,很有主心骨,仿佛每句話都經過深思熟慮。

  歐陽成則是一個很好的聽眾,總是靜靜地諦聽,又似乎永遠是在想自己的心事,讓人捉摸不透。

  唯獨孫洋是最讓人喜歡的旅伴,他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住……梅舒至今還記得孫洋在船上講的一個故事:

  在巴黎最後一班地鐵的一節空蕩蕩的車廂里,坐著一對奔波了一天疲倦至極的男女。對望之下,倆人互相攀談起來,誰知越談越近乎:他們都是法國人,生活得都很艱辛;倆人都有一個八歲的女兒叫海倫;倆人都住在香榭里榭大街23號B座……說到最後,倆人吃驚得跳了起來,倆人今晚要睡在同一張床上……原來他們是夫妻。

  經過了這麼多年,梅舒都記著這個故事,而且時間越長,越能讓人有更多的體味,歷久彌新。

  孫洋說這是出法國的荒誕派戲劇。梅舒曾專門去圖書館查過也沒找到出處。到現在梅舒也不敢肯定,這故事是不是孫洋信口編排的。

  惺惺相惜也無奈(1)

  何家全的被捕是一條爆炸性新聞,消息不脛而走。

  貝鈴集團是鹿港市這幾年知名度躥升很快的一家大公司,貝鈴銷往全國各地的通訊電子產品為鹿港市帶來了新的聲譽。

  何家全曾作為南下打工的知識分子的成功典範被傳媒廣泛報導,北京來的一位女記者在採訪何家全後以《陽光地帶》為題寫了一篇長篇通訊,登在一家央央級大報上,盛讚鹿港市是創業者之鄉,是盛產名牌的地方。

  “昔日座上客,今日階下囚。”

  這種反差令人驚異,反差越大,越是讓人感到命運無常,造化弄人。

  梅舒找到了歐陽成,他也是剛剛知道何家全被捕的消息。歐陽成滿口應承一定讓余老闆親自出面過問何家全的事。

  即便在電話里,梅舒也聽得出歐陽成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