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切中最重要的便是“讀書”——讀書的終極目的是“學成文武事,貨與帝王家”。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過是讀書得到功名之後的自然報償。所以古人讀書讀得很苦:映雪囊螢,頭懸樑、錐刺股——實在是那目標太誘人了。

  中學畢業後,何家全如願以償考上江南大學電子工程系,離開家鄉來到大上海深造。

  何家全的四年大學讀得全情投入,寢室、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四點一線,何家全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遨遊。

  那時候,大學裡最流行的一個詞是“自我設計”,當何家全從書本上抬起頭規劃自己的未來時,才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少路可選擇。

  同學們早已對未來做了形象的概括,只有四條路可走:

  情多累美人(3)

  一是走“紅道”,這裡的紅是又紅又專的紅。畢業後,去政府機關工作,成年累月夾著尾巴做人,謀個一官半職,再慢慢求“進步”,如能擠進第三梯隊什麼的,便有可能官越做越大,在中國這個官本位社會裡就算是實現了自我價值。

  二是走“黑道”,所謂黑道是指專心做學問,皓首窮經,苦心鑽研爭取在專業上有所突破,因為做學問要有一條道走到黑的決心和毅力,而博士帽也是黑的,所以稱之為黑道。

  三是走“白道”,白是白專的白,一門心思千方百計找擔保,考下TOFFEL、GRE,聯繫外國大學的獎學金,爭取出國留學。之所以稱之為白道,還因為世界著名的大學都集中在歐美的白人國家。要走白道,就要使自己從裡到外變白,從思想深處拋棄自己的母語,要學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連思維方式也要西化,變成一個香蕉人:皮膚是黃的,心是白的。

  第四條道路是“黃道”,黃是黃金的黃,使自己向金錢看齊,到外企去,到公司去,到最賺錢的地方去,千方百計使自己富起來。

  一九八八年,何家全要大學畢業了。那年夏天,中國經濟改革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高層決定闖一闖物價關,這一闖使物價飛漲,人民幣大幅度貶值,搶購風潮席捲全國。

  連平時文質彬彬從來都不緊不慢地在大學校園裡踱方步的教授們也聞風而動,又是儲油又是存糧。家裡更是連連寫信給何家全,敘述搶購風潮中發生在家鄉工廠區的惶恐和不安。

  這一切給何家全以極大的刺激,他覺得科學技術在社會的動盪面前顯得那麼無力。

  科學家可以把衛星送上天卻不能使一座城市的副食品價格回落,這也使他對過往的信仰產生了懷疑:到底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能對歷史起更大的推動作用?

  為什麼農業科學家那麼多項有推廣價值的發明填不飽中國人的肚子,而一項“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變革卻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這些疑問使何家全失去了走上工作崗位的信心和勇氣。大學畢業,何家全沒有離開校門,而是考取了江南大學世界經濟系的研究生繼續深造。何家全的研究方向是西方經濟學,而何家全的導師卻是國內赫赫有名的研究《資本論》的權威——肖恩教授。

  肖教授認為一切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都可以從《資本論》中找到發軔。

  肖恩教授學貫中西,一生未娶,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學術事業。

  肖恩是一個世家子弟,父親是滬上有名的紡織大王。

  年輕的時候,父親把肖恩送到歐洲去學經國濟世的本領。他先後在德國慕尼黑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深造。

  風華正茂的肖恩一頭扎進歐洲文明的海洋,廣泛涉獵哲學、美學、經濟學……竟然樂不思蜀,把德語、英語、法語都弄得滾瓜爛熟。

  等到他學成回國,卻已是國破山河在,自己的初戀情人已嫁了一個軍官,綠樹成蔭子滿枝,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萬念俱灰的肖恩,變成了一個“書痴”。

  “文革”中,肖恩在牛棚里精讀了英文版的馬恩全集。他對《資本論》的研究已到了細緻入微,深入骨髓的境界。他經常指出現在刊行的一些讀本中的瑕疵,從細微之處探尋先哲的微言大義和思想精華。

  晚年的肖恩經常道出一些石破天驚的理論:諸如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種表現形式,社會主義的私有財產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等等。肖恩教授的許多觀點成為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的突破點。

  可何家全對純粹的理論考據興趣不大,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對西方實用經濟學中的市場營銷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專業課之餘,何家全開始啃厚厚的《松下幸之助全集》、彼德·德魯克的《管理學原理》以及菲利浦·科特勒的《營銷管理》。

  雖然肖恩教授是理論家,但他一貫主張實業救國。

  肖氏家族個個都在商場上呼風喚雨,唯獨肖恩在書齋里咬文嚼字,他常自嘲百無一用是書生。

  肖教授告訴何家全:綜觀中國歷史,只要有連續三十年不被動亂打斷的和平建設,中國就一定能發展成當時獨步一時的強大國家。

  孤身一人的肖教授非常好客,他的書齋里常聚滿了莘莘學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