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項王最不喜歡范增這種教訓他的口氣,聯繫前日使者的話,再也壓不住怒火,厲聲道:“你只一味叫我速攻滎陽,是不是別有用心?告訴你,我就不聽你的。我擔心一入滎陽,我的人頭就被人出賣了!”
范增一聽此言,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氣得他一個勁兒盯著項王,腦子裡竭力思索這話是什麼意思。
忽然,他想起鍾離昧近日被項王懷疑疏遠的事,一下子心有所悟:莫不是項王聽了什麼人的話也懷疑起我來了?若是如此,項王不是太蠢了麼?我有否二心,別人不知,你項王應該一清二楚。在那鴻門宴上,你自己出賣了自己,我卻是竭力為你著想。若你項王這麼偏聽偏信,不太令人傷心了嗎?越想越氣之間,范增大聲道:“好吧,時至今日,天下大事已基本安定,願大王好自為之,不要輕易上別人的當。臣年老體衰,也幫不了大王什麼了,是回鄉葬這把老骨頭的時候了。”說完,扭頭就走。
項王正在氣頭,也不挽留,任他徑直回營帳去。
范增沒料到項王一句挽留的話都不說,心也傷透了。獨坐良久,不由落下淚來。於是,他起身把項王所封歷陽侯印綬拿出來,讓手下人送給項王,草草收拾一下行裝,辭別部下,踏上了東歸之路。跟隨的,只有幾個同鄉。
開頭幾天,他走得很慢。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常在歇息時向後面觀看。這是他還對項王寄有希望,希望項王能及時知悔,派人請他回去。但是,連續多日,連項王部下的人影也沒看見過,他徹底絕望了。
此時已是初夏四月,天氣暖和,草木茂盛,萬物蓬勃生長,大自然充滿無限生機。路旁的草叢中,不時有鳥兒飛起,有兔子蹦出,都不能讓他打起精神。
回想自己一生,飽讀詩書,博曉奇計,卻一直沒有施才之地。到了七十歲才遇見項王,有了依託之人。本以為可以幫助項王奪取天下,自己也掙得個生前死後的美名,卻不料苦熬多年後竟落個被猜忌的結局。讀書人實在可悲,幾十年寒窗之苦,抵不過別人一時之氣。自己偌大一把年紀,跟在項王鞍前馬後流汗奔波,落得了什麼?項王為什麼那麼輕信別人?又為什麼那麼沒有頭腦?當初,正是看準了項王不平凡的志向和威風,才投到了項王部下。項王有君主之態,卻無君主之謀。料想不久的將來,項王定會死在漢王刀下。這葬送的豈止一個項王性命?多少個士子,多少個士卒,多少有志青年賠盡了心血與生命啊!人生在世,真是太可悲了!人的命運,太難以自主了!
忽然,他想起上一年的八月和十一月,曾兩次發生天狗吃太陽的情形。原本明亮亮的太陽慢慢被天狗吃掉了,當時,軍營里一片吵鬧,敲鼓的敲鼓,打鑼的打鑼,叫喊的叫喊,終於把天狗趕走了。可是,他再看那太陽,怎麼看也不像原來的那個了,似乎比原來的那個暗了許多,如今看來卻是真的。原本這天下應該為項王所得,可是,以後將成為漢王的了。
看眼前,路邊綠草如茵,碧樹蔥鬱,田野里莊稼也長得正旺。一切都在朝生命最旺盛的盛夏走去,而自己卻正走向生命的終點。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己還能有多少日子呢!從家鄉來的時候,多少人嫉妒地看著他,都以為他要光宗耀祖、飛黃騰達了。被項王封為歷陽侯之時,他曾派人回鄉報喜,那時心中的自得簡直無法表達,可是今天……就這樣,范增千般怨恨,萬般憂思,一刻也放不下。白天,迎著熱辣辣的太陽躑躅在漫漫長路上,吃,吃不香,喝,喝不下;晚上,身在旅店,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好。幾天下來,人就憔悴了許多。
隨從的幾個年輕人都是他的追隨者,見他一天比一天消瘦,不斷勸解他。但一個七十歲的老人認準的事,誰能說得進去?在他的眼裡,這幾個年輕人哪裡知道他內心的痛苦。
◎安慰了死者的心
走到第十天,范增感到身上一陣陣發冷。他暗想:這是煩悶至極引起的寒冷浸身,沒有大礙。就讓身邊的人找些草藥來,煎湯喝下去了,依舊支撐走路。當晚躺下歇息時,忽然感到背上一片奇癢,伸手抓抓,什麼也沒有。誰知第二天早上,那癢轉為奇痛。隨從一看,驚叫道:“老先生,你背上長了一個大瘡,紅紅的,咋辦?”
“像是要發起來麼?”他問。
“是,一大片都是紅的。”
他心中一驚:這是心火上身,轉為毒瘡了。若不及時治療,就麻煩了。此時又是初夏時光,這個時候長瘡是最毒的。
可是,這旅途中,到哪裡去尋找良醫呢?為了加快行程,他拿出身上帶的銀兩買了車馬,自己側躺在車上,催促眾人快走。他心中想:快快回到家鄉,縱使治不好病,死也死在家鄉了。
哪知毒瘡發作迅速,已有壽桃大小,紅艷艷的如桃花一般,疼痛難忍。同時,渾身高燒,整日不退。漸漸,范增不時進入昏迷狀態。
過了兩日,夜裡三更時分,范增忽然一聲慘叫。眾人仔細一看,背上那個大瘡爆裂了,濃血濺得到處都是,潰爛處往外流血不止。再看范增,已氣絕身亡。想起他每日叨念“回家”二字,不禁都流下淚來。
前面就是彭城了,幾個人買棺斂屍,快速向家中奔去。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終於趕在屍體腐爛前下葬入土,算是安慰了死者的心了。
范氏全家老小哭得驚天動地,無不痛恨項王偏聽偏信,無情無義。
十幾天後,項羽一大早就聽到消息,說范增死在回家路上了。默默之中,突然瞧見案几上歷陽侯印綬,內心一下子傷感起來。坐在几案邊,有關范增的一幕幕往事浮現在他的眼前。從薜城求見,到安陽殺死宋義,到入關進咸陽,到鴻門宴斗漢王,到西來攻滎陽,這哪一處沒留下范增的身影!想自己不該那麼怒氣沖沖對范增,憑他七十多歲的年紀,還犯得上賣主投敵麼?或許真的是中了漢王的反間計呢!如果不是我將他氣走,哪至於半途暴病而死!都是那漢王搗的鬼,讓我失去了左膀右臂。
當下召來鍾離昧等人,誠懇地對他們說:“我悔不該聽信讒言疏遠你們,如今歷陽侯已走了,請各位不記前嫌,鼎力助我。一旦城破功成,本王定將封侯重獎!”
眾將深知項王為人,疑人也真,用人也真,也都不再計較往事,各自率兵全力攻漢,以解對漢王離間之恨。
漢王等正為范增之死大喜,忽見項王大軍攻勢更猛,不知何故。連日抵抗,精疲力盡,再加上軍糧緊張,不由得人心惶惶。看那陣勢,破城就在一時之間。漢王焦慮萬分,張良、陳平等謀士也沒了主意。這時候,只幻想天兵天將來助,漢王心下著急,不禁長嘆一聲,道:“我本想過了滎陽之戰這一難關,領眾人重闖天下,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生活,誰知卻到了這步田地!”
眾將聽此肺腑之言,深為感動。想大王到了這分上,想的還是眾人利益,真是感激萬分。只恨自己沒有過人之計,能為漢王排憂解難。
“大王,臣有一計。臣甘願粉身碎骨,以報效大王知遇之恩!”一個慷慨激昂的聲音響起,震驚了眾將。仔細一瞧,原來是將領紀信。
范增一聽此言,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氣得他一個勁兒盯著項王,腦子裡竭力思索這話是什麼意思。
忽然,他想起鍾離昧近日被項王懷疑疏遠的事,一下子心有所悟:莫不是項王聽了什麼人的話也懷疑起我來了?若是如此,項王不是太蠢了麼?我有否二心,別人不知,你項王應該一清二楚。在那鴻門宴上,你自己出賣了自己,我卻是竭力為你著想。若你項王這麼偏聽偏信,不太令人傷心了嗎?越想越氣之間,范增大聲道:“好吧,時至今日,天下大事已基本安定,願大王好自為之,不要輕易上別人的當。臣年老體衰,也幫不了大王什麼了,是回鄉葬這把老骨頭的時候了。”說完,扭頭就走。
項王正在氣頭,也不挽留,任他徑直回營帳去。
范增沒料到項王一句挽留的話都不說,心也傷透了。獨坐良久,不由落下淚來。於是,他起身把項王所封歷陽侯印綬拿出來,讓手下人送給項王,草草收拾一下行裝,辭別部下,踏上了東歸之路。跟隨的,只有幾個同鄉。
開頭幾天,他走得很慢。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常在歇息時向後面觀看。這是他還對項王寄有希望,希望項王能及時知悔,派人請他回去。但是,連續多日,連項王部下的人影也沒看見過,他徹底絕望了。
此時已是初夏四月,天氣暖和,草木茂盛,萬物蓬勃生長,大自然充滿無限生機。路旁的草叢中,不時有鳥兒飛起,有兔子蹦出,都不能讓他打起精神。
回想自己一生,飽讀詩書,博曉奇計,卻一直沒有施才之地。到了七十歲才遇見項王,有了依託之人。本以為可以幫助項王奪取天下,自己也掙得個生前死後的美名,卻不料苦熬多年後竟落個被猜忌的結局。讀書人實在可悲,幾十年寒窗之苦,抵不過別人一時之氣。自己偌大一把年紀,跟在項王鞍前馬後流汗奔波,落得了什麼?項王為什麼那麼輕信別人?又為什麼那麼沒有頭腦?當初,正是看準了項王不平凡的志向和威風,才投到了項王部下。項王有君主之態,卻無君主之謀。料想不久的將來,項王定會死在漢王刀下。這葬送的豈止一個項王性命?多少個士子,多少個士卒,多少有志青年賠盡了心血與生命啊!人生在世,真是太可悲了!人的命運,太難以自主了!
忽然,他想起上一年的八月和十一月,曾兩次發生天狗吃太陽的情形。原本明亮亮的太陽慢慢被天狗吃掉了,當時,軍營里一片吵鬧,敲鼓的敲鼓,打鑼的打鑼,叫喊的叫喊,終於把天狗趕走了。可是,他再看那太陽,怎麼看也不像原來的那個了,似乎比原來的那個暗了許多,如今看來卻是真的。原本這天下應該為項王所得,可是,以後將成為漢王的了。
看眼前,路邊綠草如茵,碧樹蔥鬱,田野里莊稼也長得正旺。一切都在朝生命最旺盛的盛夏走去,而自己卻正走向生命的終點。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己還能有多少日子呢!從家鄉來的時候,多少人嫉妒地看著他,都以為他要光宗耀祖、飛黃騰達了。被項王封為歷陽侯之時,他曾派人回鄉報喜,那時心中的自得簡直無法表達,可是今天……就這樣,范增千般怨恨,萬般憂思,一刻也放不下。白天,迎著熱辣辣的太陽躑躅在漫漫長路上,吃,吃不香,喝,喝不下;晚上,身在旅店,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好。幾天下來,人就憔悴了許多。
隨從的幾個年輕人都是他的追隨者,見他一天比一天消瘦,不斷勸解他。但一個七十歲的老人認準的事,誰能說得進去?在他的眼裡,這幾個年輕人哪裡知道他內心的痛苦。
◎安慰了死者的心
走到第十天,范增感到身上一陣陣發冷。他暗想:這是煩悶至極引起的寒冷浸身,沒有大礙。就讓身邊的人找些草藥來,煎湯喝下去了,依舊支撐走路。當晚躺下歇息時,忽然感到背上一片奇癢,伸手抓抓,什麼也沒有。誰知第二天早上,那癢轉為奇痛。隨從一看,驚叫道:“老先生,你背上長了一個大瘡,紅紅的,咋辦?”
“像是要發起來麼?”他問。
“是,一大片都是紅的。”
他心中一驚:這是心火上身,轉為毒瘡了。若不及時治療,就麻煩了。此時又是初夏時光,這個時候長瘡是最毒的。
可是,這旅途中,到哪裡去尋找良醫呢?為了加快行程,他拿出身上帶的銀兩買了車馬,自己側躺在車上,催促眾人快走。他心中想:快快回到家鄉,縱使治不好病,死也死在家鄉了。
哪知毒瘡發作迅速,已有壽桃大小,紅艷艷的如桃花一般,疼痛難忍。同時,渾身高燒,整日不退。漸漸,范增不時進入昏迷狀態。
過了兩日,夜裡三更時分,范增忽然一聲慘叫。眾人仔細一看,背上那個大瘡爆裂了,濃血濺得到處都是,潰爛處往外流血不止。再看范增,已氣絕身亡。想起他每日叨念“回家”二字,不禁都流下淚來。
前面就是彭城了,幾個人買棺斂屍,快速向家中奔去。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終於趕在屍體腐爛前下葬入土,算是安慰了死者的心了。
范氏全家老小哭得驚天動地,無不痛恨項王偏聽偏信,無情無義。
十幾天後,項羽一大早就聽到消息,說范增死在回家路上了。默默之中,突然瞧見案几上歷陽侯印綬,內心一下子傷感起來。坐在几案邊,有關范增的一幕幕往事浮現在他的眼前。從薜城求見,到安陽殺死宋義,到入關進咸陽,到鴻門宴斗漢王,到西來攻滎陽,這哪一處沒留下范增的身影!想自己不該那麼怒氣沖沖對范增,憑他七十多歲的年紀,還犯得上賣主投敵麼?或許真的是中了漢王的反間計呢!如果不是我將他氣走,哪至於半途暴病而死!都是那漢王搗的鬼,讓我失去了左膀右臂。
當下召來鍾離昧等人,誠懇地對他們說:“我悔不該聽信讒言疏遠你們,如今歷陽侯已走了,請各位不記前嫌,鼎力助我。一旦城破功成,本王定將封侯重獎!”
眾將深知項王為人,疑人也真,用人也真,也都不再計較往事,各自率兵全力攻漢,以解對漢王離間之恨。
漢王等正為范增之死大喜,忽見項王大軍攻勢更猛,不知何故。連日抵抗,精疲力盡,再加上軍糧緊張,不由得人心惶惶。看那陣勢,破城就在一時之間。漢王焦慮萬分,張良、陳平等謀士也沒了主意。這時候,只幻想天兵天將來助,漢王心下著急,不禁長嘆一聲,道:“我本想過了滎陽之戰這一難關,領眾人重闖天下,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生活,誰知卻到了這步田地!”
眾將聽此肺腑之言,深為感動。想大王到了這分上,想的還是眾人利益,真是感激萬分。只恨自己沒有過人之計,能為漢王排憂解難。
“大王,臣有一計。臣甘願粉身碎骨,以報效大王知遇之恩!”一個慷慨激昂的聲音響起,震驚了眾將。仔細一瞧,原來是將領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