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已經死了的田福福有種奇特的感受,仿佛那天他就已經死了,六歲的田福福死於鐵軌之下。之後的人生他全不記得,以至於何時是生命的終點都無法確認。他是否已經作為鬼魂成長,衰老,在世間漂流了幾十年?
火車開出了車站,速度越來越快。突然音量猛增,它與另一輛火車交會,猛然看見車窗上的面孔,仿佛是另一個平行時空無意的一瞥。
田福福在車廂中走著,腳步不再輕快,疲憊像灰塵一樣落在他身上。難道一個死人也會覺得疲憊?難道一個雪人也會覺得冷?難道一個陰影也會覺得黑暗可怕?
他找了個座位,把自己放下,頭歪在旁邊人的身上,迷迷糊糊地有種要睡著的感覺,像是很小的時候被母親抱在懷裡。
他記得母親是很美麗且柔軟的,他記得自己模模糊糊地醒來時,不在母親的懷裡,而在一張陌生的床上。他被說話聲吵醒,睜開眼,是母親與一個很皺很皺的老頭兒坐在床沿上說話。只看到兩人裹在棉襖里的背影和側臉,母親用手背在臉上擦一下,說:“那家不讓我帶福福。”很皺很皺的老人重重地嘆息了一聲,手臂如冬天乾枯的樹枝一樣,在半空中擺了一擺。
母親轉身準備抱一抱田福福,他閉上眼,假裝在睡覺。母親冰涼的臉貼上來,他已經覺出那不是撫愛。
田福福覺得記憶變得越來越窄,他不再記得光榮與苦難,困擾與憤怒,夢境和現實。他旁邊坐著一個安靜的女人,穿著黑色的外套,胸前用亮片綴出的“LOVE”字樣隨著呼吸起伏著。
他把頭靠在她的胸前,雖然什麼也感覺不到,可想像那也是極軟、極溫柔的。他的頭越來越輕盈和放鬆,仿佛有人在幫他按摩著頭皮。他像是在母親懷裡。
火車經過一片湖,夕陽最後的餘暉就沉在湖裡。天暗了下來,車窗里的景色不斷後退,沒有消逝,可變得越來越模糊。暮景在那安靜女人的面影里不斷掠過,她也成了不斷消逝的風景的一部分。
田福福的世界暗了下來,只有些朦朦朧朧的氣味與半明半昧的光亮,最後,連這些也被時間徹底吞噬。
他已經是一個死人。
第二章
1
她愛的人已經死了。
當丁吉花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她套上了一件胸口印著“LOVE”字樣的運動外套,從柜子里拿出一床舊被單鋪在沙發上,準備出趟遠門。
出門前,她看了看這個家,有些臉紅。如果是她母親在,一定會在家庭里的每一個角落——門後、床底、置物架、浴室等地方,都噴上空氣消毒劑,再用消過毒的布把每一件暴露在空氣中的家具罩得嚴嚴實實。
與細菌抗爭,是貫穿母親一生的主題。丁吉花記得自己小時候,剛睡醒就要抱著自己的枕頭到陽台上去撣,用盡全身小得可憐的氣力去捶打。陽光下飛舞著小的塵埃,仿佛細菌被捶出來了。
母親早早地就梳洗好,穿著硬挺的襯衣和藍外套,用發網把頭髮兜在腦後,沒有一絲碎發。她面色嚴峻,配以不遠處的學校宿舍起床的號角,就像一個指揮一場偉大戰役的將軍。
母親是個悲情的將軍,敵人是粗糙而污穢的生活——那是一張永遠也擦不乾淨的木桌子,油膩從木頭的裂縫裡不斷滲出來。母親潰不成軍,屢敗屢戰。
她每天擦五遍桌子,擦兩遍地,鍋碗盆瓢都要用開水燙三遍。她把起床、刷牙、吃飯的時間精確到每一分鐘,她甚至給自己女兒名字的諧音起為“定計劃”。
丁吉花按照母親規定的嚴格的時間表生活了十五年,直到快上高中才開始忤逆母親。她不再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而是坐在最後一排;不再工整地抄寫筆記,而是一本接一本地看言情小說;不再願意去學校,而是買最便宜的電影票,在電影院裡一天天地坐下去,看了無數遍的愛情電影還是會哭,眼淚把眼睛都泡腫了。
她沒考上母親計劃中的高中,也不願意復讀,自己偷偷坐火車去了大城市,憑著姣好的相貌在一家叫作“維也納風情”的湘菜館當服務員。那是一家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母親的衛生標準的餐館,廁所地上永遠有尿液,小便池上面貼了一張A4紙,寫著“禁止掃射”。
十七歲的丁吉花,身上總有股廁所的味道,穿著袖口和腰間都有油漬的土黃色制服,住在十個人一間的小房子裡,睡覺時要把所有的財物都枕在頭下面或者抱在懷裡。
她覺得自己老了。
她的腿有著老年人常有的疼痛;她有著老年人一樣乾燥發癢的皮膚;她眼眶裡總是含著一泡水;她害怕外出;她憎恨一切新的東西——比如菜單上出現的新的菜品,還有餐館裡新來的服務員;比起新的顧客,她更喜歡常來的回頭客。
“不能這樣下去。”她常常對自己說。她發現自己和母親一樣,永遠在擦那張擦不乾淨的桌子,一心要逃離的命運像追債人一樣總能找到她。
生活中還是有快樂的時候。客人留下一瓶沒打開的葡萄酒,被她帶回了宿舍。沒有開瓶器,在桌沿敲斷了瓶頸,倒在搪瓷杯子裡一口氣喝了大半,非常甜,有種過家家的感覺。
她從此愛上了這種葡萄汁和酒精勾兌的廉價飲料,而且喝完之後能夠迅速地沉入睡眠。她總是下了班去大超市買,最近的一家大超市在城市最古老也最寬闊的步行街上。
那天預報要下雪,她很興奮,她從沒見過雪的。然而等了一天雪也沒下,只是天陰得厲害。丁吉花下了班出去逛,懷裡像抱著孩子一樣抱著一瓶葡萄酒,慢悠悠地走在紅燈籠下。其實街上髒得很,腳下不知道踩著什麼,她也無處可去。可就是不想那麼快回到宿舍,怕錯過了一場雪。
她聽到渺渺的歌聲,看到人群聚攏,就也上前湊熱鬧。
走動的人比駐足的人多,圍成了一個流動的半圓,半圓中央是一個沒有腿的男孩兒在對著話筒唱歌。
丁吉花模糊地覺得,他不像個殘疾人——其實,她沒見過幾個殘疾人,只是覺得他不該這麼好看,而且還有種很不羈的神情,像是電影海報里的人。
丁吉花看了很久。第二天,第三天,她又來到這個地方。
等到所有人都散去,只剩下他們兩個,那男孩兒對她揮著手,說:“好啦好啦,趕快走啦。”
丁吉花十幾年的生命里,從來沒有和年齡相仿的男孩兒單獨接觸過,她腦海里是幾年前在放映廳里看的愛情電影的片段。在生活里,她總是儘可能地減少和客人的對話,她不知道該怎樣製造對話。
“天真冷啊。”丁吉花說,抱緊了雙臂,臉卻像發了燒一樣,一直紅到耳朵根。
“冷還不趕緊回去。”男孩兒的聲音深沉而成熟。
“你送,我才回去。”她說。
的確天色已晚,一個女孩子獨行不安全。男孩兒說:“你別看我沒有腿,我打起架來也很厲害的。”他把木鞋子在空中掄著,嘴裡發出“呼呼”的聲音。
他堅持要自己背著吉他箱,丁吉花就幫他提著音響。熱鬧的街到了晚上幾乎沒有人,街燈也越來越稀少,有點兒寒森森的,像是街道以外的天地都已經消失,而他們卻不知道,最後連街道也變成一種抽象的存在。
火車開出了車站,速度越來越快。突然音量猛增,它與另一輛火車交會,猛然看見車窗上的面孔,仿佛是另一個平行時空無意的一瞥。
田福福在車廂中走著,腳步不再輕快,疲憊像灰塵一樣落在他身上。難道一個死人也會覺得疲憊?難道一個雪人也會覺得冷?難道一個陰影也會覺得黑暗可怕?
他找了個座位,把自己放下,頭歪在旁邊人的身上,迷迷糊糊地有種要睡著的感覺,像是很小的時候被母親抱在懷裡。
他記得母親是很美麗且柔軟的,他記得自己模模糊糊地醒來時,不在母親的懷裡,而在一張陌生的床上。他被說話聲吵醒,睜開眼,是母親與一個很皺很皺的老頭兒坐在床沿上說話。只看到兩人裹在棉襖里的背影和側臉,母親用手背在臉上擦一下,說:“那家不讓我帶福福。”很皺很皺的老人重重地嘆息了一聲,手臂如冬天乾枯的樹枝一樣,在半空中擺了一擺。
母親轉身準備抱一抱田福福,他閉上眼,假裝在睡覺。母親冰涼的臉貼上來,他已經覺出那不是撫愛。
田福福覺得記憶變得越來越窄,他不再記得光榮與苦難,困擾與憤怒,夢境和現實。他旁邊坐著一個安靜的女人,穿著黑色的外套,胸前用亮片綴出的“LOVE”字樣隨著呼吸起伏著。
他把頭靠在她的胸前,雖然什麼也感覺不到,可想像那也是極軟、極溫柔的。他的頭越來越輕盈和放鬆,仿佛有人在幫他按摩著頭皮。他像是在母親懷裡。
火車經過一片湖,夕陽最後的餘暉就沉在湖裡。天暗了下來,車窗里的景色不斷後退,沒有消逝,可變得越來越模糊。暮景在那安靜女人的面影里不斷掠過,她也成了不斷消逝的風景的一部分。
田福福的世界暗了下來,只有些朦朦朧朧的氣味與半明半昧的光亮,最後,連這些也被時間徹底吞噬。
他已經是一個死人。
第二章
1
她愛的人已經死了。
當丁吉花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她套上了一件胸口印著“LOVE”字樣的運動外套,從柜子里拿出一床舊被單鋪在沙發上,準備出趟遠門。
出門前,她看了看這個家,有些臉紅。如果是她母親在,一定會在家庭里的每一個角落——門後、床底、置物架、浴室等地方,都噴上空氣消毒劑,再用消過毒的布把每一件暴露在空氣中的家具罩得嚴嚴實實。
與細菌抗爭,是貫穿母親一生的主題。丁吉花記得自己小時候,剛睡醒就要抱著自己的枕頭到陽台上去撣,用盡全身小得可憐的氣力去捶打。陽光下飛舞著小的塵埃,仿佛細菌被捶出來了。
母親早早地就梳洗好,穿著硬挺的襯衣和藍外套,用發網把頭髮兜在腦後,沒有一絲碎發。她面色嚴峻,配以不遠處的學校宿舍起床的號角,就像一個指揮一場偉大戰役的將軍。
母親是個悲情的將軍,敵人是粗糙而污穢的生活——那是一張永遠也擦不乾淨的木桌子,油膩從木頭的裂縫裡不斷滲出來。母親潰不成軍,屢敗屢戰。
她每天擦五遍桌子,擦兩遍地,鍋碗盆瓢都要用開水燙三遍。她把起床、刷牙、吃飯的時間精確到每一分鐘,她甚至給自己女兒名字的諧音起為“定計劃”。
丁吉花按照母親規定的嚴格的時間表生活了十五年,直到快上高中才開始忤逆母親。她不再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而是坐在最後一排;不再工整地抄寫筆記,而是一本接一本地看言情小說;不再願意去學校,而是買最便宜的電影票,在電影院裡一天天地坐下去,看了無數遍的愛情電影還是會哭,眼淚把眼睛都泡腫了。
她沒考上母親計劃中的高中,也不願意復讀,自己偷偷坐火車去了大城市,憑著姣好的相貌在一家叫作“維也納風情”的湘菜館當服務員。那是一家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母親的衛生標準的餐館,廁所地上永遠有尿液,小便池上面貼了一張A4紙,寫著“禁止掃射”。
十七歲的丁吉花,身上總有股廁所的味道,穿著袖口和腰間都有油漬的土黃色制服,住在十個人一間的小房子裡,睡覺時要把所有的財物都枕在頭下面或者抱在懷裡。
她覺得自己老了。
她的腿有著老年人常有的疼痛;她有著老年人一樣乾燥發癢的皮膚;她眼眶裡總是含著一泡水;她害怕外出;她憎恨一切新的東西——比如菜單上出現的新的菜品,還有餐館裡新來的服務員;比起新的顧客,她更喜歡常來的回頭客。
“不能這樣下去。”她常常對自己說。她發現自己和母親一樣,永遠在擦那張擦不乾淨的桌子,一心要逃離的命運像追債人一樣總能找到她。
生活中還是有快樂的時候。客人留下一瓶沒打開的葡萄酒,被她帶回了宿舍。沒有開瓶器,在桌沿敲斷了瓶頸,倒在搪瓷杯子裡一口氣喝了大半,非常甜,有種過家家的感覺。
她從此愛上了這種葡萄汁和酒精勾兌的廉價飲料,而且喝完之後能夠迅速地沉入睡眠。她總是下了班去大超市買,最近的一家大超市在城市最古老也最寬闊的步行街上。
那天預報要下雪,她很興奮,她從沒見過雪的。然而等了一天雪也沒下,只是天陰得厲害。丁吉花下了班出去逛,懷裡像抱著孩子一樣抱著一瓶葡萄酒,慢悠悠地走在紅燈籠下。其實街上髒得很,腳下不知道踩著什麼,她也無處可去。可就是不想那麼快回到宿舍,怕錯過了一場雪。
她聽到渺渺的歌聲,看到人群聚攏,就也上前湊熱鬧。
走動的人比駐足的人多,圍成了一個流動的半圓,半圓中央是一個沒有腿的男孩兒在對著話筒唱歌。
丁吉花模糊地覺得,他不像個殘疾人——其實,她沒見過幾個殘疾人,只是覺得他不該這麼好看,而且還有種很不羈的神情,像是電影海報里的人。
丁吉花看了很久。第二天,第三天,她又來到這個地方。
等到所有人都散去,只剩下他們兩個,那男孩兒對她揮著手,說:“好啦好啦,趕快走啦。”
丁吉花十幾年的生命里,從來沒有和年齡相仿的男孩兒單獨接觸過,她腦海里是幾年前在放映廳里看的愛情電影的片段。在生活里,她總是儘可能地減少和客人的對話,她不知道該怎樣製造對話。
“天真冷啊。”丁吉花說,抱緊了雙臂,臉卻像發了燒一樣,一直紅到耳朵根。
“冷還不趕緊回去。”男孩兒的聲音深沉而成熟。
“你送,我才回去。”她說。
的確天色已晚,一個女孩子獨行不安全。男孩兒說:“你別看我沒有腿,我打起架來也很厲害的。”他把木鞋子在空中掄著,嘴裡發出“呼呼”的聲音。
他堅持要自己背著吉他箱,丁吉花就幫他提著音響。熱鬧的街到了晚上幾乎沒有人,街燈也越來越稀少,有點兒寒森森的,像是街道以外的天地都已經消失,而他們卻不知道,最後連街道也變成一種抽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