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順治十一年六月,又一位博爾濟吉特氏登上了清帝國皇后之位.她是吳克善的孫女、靜妃的侄女、太后的侄孫女.與她同時進宮的還有她的妹妹,被冊為淑惠妃.

  新皇后性情溫馴,品行很好,然而在順治口裡仍然不值一提,他說這位比自己晚一輩的妻子"乏長才"——沒什麼特長和才氣.事實上這只是一個藉口,她們究竟有沒有長才,順治壓根不知道,因為皇后和淑惠妃在婚儀過後,就立刻被順治丟到了腦後,連看都懶得去看一眼.

  同樣被順治毫無理由地拋棄的,還有另兩位蒙古妃子:主浩齊特的恭靖妃博爾濟吉特氏、阿霸垓的端順妃博爾濟吉特氏.與三位科爾沁公主一樣,她們也終身"無所出".

  順治一生放縱,雖然死時不到二十四歲,已前後有八子六女.他見於記載的后妃十八人中共有蒙古女子六人(第六人為早死的科爾沁悼妃),但是她們居然沒有一個人生過孩子.這些無辜的蒙古格格,難道都是多爾袞選進來的嗎?當然不是.唯一的理由,只是她們成了皇帝與太后感情不協、政見不一之後,皇帝拋出的犧牲品.

  當然,順治在表面上對母親還是很不錯的,他畢竟還守著孝道.

  順治十一年,順治封孝莊太后的父親為"和碩忠親王",母親為"賢妃";順治十二年二月,太后過生日,順治又親自做了三十首賀壽詩進獻.

  然而這並不能掩蓋母子不和、政治利益相逆的實質.順治離棄蒙古后妃並且延續時間如此之長,不可能不遭到母親的報復.他在運用皇權隨心所欲毀掉那些蒙古格格的同時,根本沒有想到,自己已經把寵妃的後路也全部堵死了.

  代替順治遭罪的,是董鄂妃.

  事實上,在順治的後宮中,共有四位姓董鄂的妃嬪,她們是:鄂碩之女端敬皇后、寧謐妃、端懿妃、貞妃.不過最廣為人知的,是那位被追封為端敬皇后的皇貴妃董鄂氏.

  董鄂氏屬多爾袞的正白旗下,此後該旗又成為太后所屬.若說因為反感多爾袞而廢后,那麼幾位董鄂氏就更沒有理由得寵.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關於皇貴妃董鄂氏的來歷,一直是眾說紛紜.

  首先,當然是董小宛說.指她是明末秦淮名妓、做了冒辟疆之妾的董小宛隱名入宮,實際上比順治還大十幾歲;

  其次,是順治弟媳說.說她是順治幼弟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嫡福晉,與順治有了私情之後,年青的親王憤而於當年七月自殺,順治則迫不及待地在弟喪才二十七天的時候,就把弟媳婦給召入宮中封為"賢妃"了;

  最後一種說法,則是"滿洲軍人之妻".據神父湯若望的日記中說,順治皇帝對一位滿洲軍人之妻發生了熱戀,當合法的丈夫為此指責妻子之後,竟被皇帝這個"姦夫"打了一個"極其怪異的耳光".於是合法的丈夫"怨憤"而死,未亡人則成了宮妃.皇帝是怎麼見到別人妻子的?另一個佐證,則是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五,太后下詔停止命婦入侍后妃的規矩.那麼,惹出這道詔令的有夫之婦,恐怕就是董鄂妃了.

  總之,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她都不是循正常途逕入宮的.

  除此之外,董鄂氏做為太后旗下,與太后之間很難建立起正常的家庭關係,若是太后對她不滿,她就只能是個奴才.

  然而,順治卻對董鄂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董鄂氏八月二十五日剛出現在皇宮,就是以"賢妃"的身份亮相的,稱賢妃才兩個月,還未生育過的她就晉升成"皇貴妃",躍居後宮次席.順治對這次冊封非常重視,大張旗鼓地加以操辦,甚至為此頒下了只有冊後才能有的恩赦.順治可能覺得這樣的待遇才能體現自己對董鄂氏的愛意,也可能他已經開始蓄謀下一次的廢后.這位目空一切的少年皇帝不會想到,所做的一切正成為董鄂氏的催命符.

  假若董鄂氏真是一位背夫通姦的命婦、甚至是逼死順治弟弟的引子,那麼她竟得到皇帝如此偏愛,無疑使得太后的臉面一丟再丟……別說孝莊是太后,就是一個普通的婆婆,都一定會無比反感、百般警惕.

  順治似乎對身邊的一切都毫無知覺,由於連續在"廢后"和"董鄂氏高升"兩件事上,都達到了迫使太后認同的目的,使得順治更認為自己是皇帝,誰也不敢擋著他.

  春風得意馬蹄疾.順治快馬加鞭地繼續清掃與母親的族群相關所有東西:在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一個多月之後,順治下令,太廟匾額之上再也不得出現蒙文,已有的一律挖去!——而僅僅在不到半年之前,蒙古的多位王公還專程到北京來朝見這位皇帝,儘管自己的女兒遭到進冷宮的待遇,他們仍然向他表示願為大清效忠、為大漠屏障!

  很多人說,順治推進漢化是對的,孝莊在這方面跟兒子對立沒有道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雖然從長遠看要推進漢化確實沒錯,但是順治所做的事情,未免實在太快太極端.滿洲此時入關並不久,漢人經歷了清兵入關的多場戰亂,多數都有血海深仇,順治做為皇帝再怎樣推進漢化,漢人大多數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甘心服從,因此推進漢化更不能操之過急.由於國家初立,推進漢化就更需要牢牢控制國家政體、必須掌控得力的軍隊.順治卻將清王朝最重要的軍力支援——蒙古——如此無忌憚地拒之千里,又對滿官嚴加制裁,不但無益於他的政治理想,反倒會動搖清王朝的基礎.

  更何況,順治對漢人平民並不寬厚,多爾袞所行的惡政,他在親政後一條也沒有革除,在他的統治下,雖然漢官士人生存狀態比從前要好,但是民間並不平靜.實際上,他更需要滿蒙軍隊的支持.因此做為一個統治者,別說比多爾袞,就是比孝莊,順治都是遠遠不合格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