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憲宗被輔臣們一通轟炸,眼前金星直冒.本來就有點口吃的他吭吭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冒出一句話來:"連生身母親的命令都不聽了,還能算孝順兒子嗎?"

  聽皇帝這樣說,彭時很快就想到了曾經的計劃,遂向憲宗建議:"可以將錢太后葬於先帝之左,虛右位以待周太后將來."

  彭時、商輅、劉定之隨後又聯名向憲宗上疏章:"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宮,陛下尊為太后,詔示天下.先帝全夫婦之倫,陛下盡母子之愛,於義俱得.今梓宮當合葬裕陵,主當祔廟,此不易之禮.比聞欲別卜葬地,臣等實懷疑懼.竊謂皇上所以遲疑者,必以今皇太后萬壽後,當與先帝同尊,自嫌二後並配,非祖宗制.考之於古,漢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呂后仍祔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後仍祔太廟.今若陵廟之制稍有未合,則有乖前美,貽譏來葉."

  然而對於這個方案,周太后堅決不肯接受.這份疏章沒有得到憲宗的首肯,而是交由廷臣會議.

  憲宗原本以為群臣能明白自己的主張,自己可以靠著"人多力量大"駁回輔臣們的建議,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建議竟得到了以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姚夔為首,共計九十九位與會廷臣的一致響應.

  面對這樣的一個結果,夾在群臣和母親之間的憲宗如風箱中的老鼠般左右為難,實在沒有法子了,他只好向群臣撒無賴哀求:"卿等所言極是,可是你們也該可憐可憐朕,朕多次向母親請求勸慰,也沒能得到母親的依允.現在朕違背禮儀是不孝,可是違背母親也是不孝,你們倒是給我想個法子?"

  對於孝得沒了原則的皇帝,群臣深為不滿,都激起一腔義憤之情誓要為孤苦無依的錢太后討個公道.詹事柯潛、給事中魏元當天就上疏進諫,第二天陣仗更大,以禮部尚書姚夔為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聯名的疏章擺在了憲宗的案頭.都是為錢太后請命,要求讓英宗夫婦合葬的.

  在這樣的刺激下,周太后更是勃然大怒.不管廷臣們說什麼,宮中發出來的仍然是為錢太后另擇葬地的諭旨.

  面對周太后的一意孤行,大明群臣的牛性子再次發作.又過了一天,給事中魏元偕同僚三十九人,御史康允韶偕同僚四十一人,剛下早朝就集體跪於文華門外放聲大哭,直哭得響震雲霄,整個後宮都被籠罩在嚎啕聲中.

  心煩意亂的周太后要兒子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面對一臉苦相的皇帝連連叩頭,拒不從命,聲言:"不得錢太后合葬旨意,絕不敢退下."

  在農曆六月北京城的陽光下、在明晃晃的紫禁城青磚上,群臣從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開始跪起,一直跪到下午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哭昏曬暈了也不肯罷休.

  看見群臣如此一致的誓死決心,憲宗再也頂不住了,周太后也萬萬沒有想到錢太后在百官心目中竟受如此尊崇,她害怕再惹出更大的亂子,終於答應了朝臣們的要求.

  七月,憲宗為嫡母錢太后正式上諡號為"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並將神位祔入太廟,與英宗並列在一起.同時宣布錢太后將於九月與英宗合葬裕陵.

  然而不甘心的周太后終於還是搗成了鬼.由於當初為英宗建陵時沒有預留皇后合葬的位置,因此必須為合葬的錢太后以及未來合葬的周太后重新營建下葬墓穴,再從地下打通通向英宗墓室的隧道.在建墓穴的時候,周太后暗中授意經辦此事的太監,將錢太后墓穴的那條隧道故意挖錯,不但與英宗墓室方向錯開足足數丈之遠,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而留給周太后的石穴則剛好相反,有一道寬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除此之外,在皇宮內供奉歷代帝後神位的奉先殿內,周太后也不允許在英宗身邊擺放錢太后的牌位畫像.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三月,周太后老病而死,諡"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這時的皇帝已經是她的孫子孝宗朱祐樘.周太后雖然為了取代錢太后在英宗身邊的地位而出盡損招,但在照料孫子方面她還是非常盡心的.孝宗感激祖母的呵護,為周太皇太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她合葬英宗裕陵.

  在檢閱裕陵地圖時,孝宗驚訝地發現了裕陵地下的隧道隱情.他將此事告知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打算為錢太后打通隧道.並決定將周太后的牌位畫像和自己母親紀太后的牌位畫像一起別祀於奉慈殿,而不是與英宗共祔太廟.

  周貴妃一生都在為爭取英宗的專寵而費盡心機,最終卻仍然沒有達到身後與丈夫一起共享子孫香火的目的.然而明孝宗打通錢太后墓穴隧道的想法,最終也因欽天監和陰陽師都認為會影響風水而不得不作罷.

  "生同衾,死同穴",英宗至死不忘的諾言,終於就這樣化成了泡影.只有在兒孫祭祀太廟的時候,他的靈魂才能發現陪在身邊的錢皇后.可是當靈魂返回長眠之地後,他等來等去,卻只能等到一個周貴妃,怎麼也等不來妻子的身影.只是周貴妃就算能讓自己的屍骨與丈夫長相廝守,難道就當真能夠對丈夫生前只投注於錢皇后的愛情完全釋懷,能夠了卻自己在丈夫活著時的失落孤寂嗎?

  使是被大抹黑漆的正德朝,大臣冒死抗帝亂命,皇帝服從大臣的情形,也比清王朝最"開明"的皇帝要好得多得多.

  正德初年,有個叫馬昂的人獻妹於帝,傳言此女身孕懷在入宮前,由此引發朝臣公憤,為避免懷的不是龍種,數不清的大臣上書,不但苦諫,而且臭罵,把皇帝損得一錢不值.正德皇帝也沒有動怒,剛開始只是不理睬,到最後還是屈從了大臣們的意思,把馬氏送出了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