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爭辯結束之後,看見宣宗廢后決心已下的楊榮決定拍馬屁就要拍大力一些.回到家裡,他立即挖空心思寫了一份奏摺,洋洋灑灑地列出了皇后非廢不可的二十條"罪狀",呈交給了宣宗.

  沒想到這個馬屁拍到了馬腳上.宣宗雖然對胡皇后薄情,但是絕對還不曾到絕情的地步,奏章還沒看到一半,他就已經怒火中燒了:"皇后也是可以污衊的嗎?她絕不可能做出這些事情來!"楊榮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吱聲了.楊士奇隨即進諫道:"廢后乃非常之事,非國家之福.宋仁宗因一時急性廢后,以至終身追悔.請皇上三思."宣宗悻悻地盯著幫倒忙的楊榮和不幫忙的楊士奇,只得又再次中止辯論.

  然而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即使是同情胡善祥的楊士奇也知道,廢后之事已經無可挽回,自己再堅持也沒有用.當宣宗再一次單獨向他詢問廢后事宜的時候,他提出了要求,希望"無過而廢"的胡後仍然能夠在宮中享有不亞於從前的待遇.她與其它失寵妃嬪不同,皇帝和新皇后應該對她加以禮遇.

  宣宗答應了楊士奇,於是他再次向胡善祥提出了主動請辭後位的要求.

  胡善祥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讓再讓,最終將自己逼到了懸崖邊上.然而身為萬乘之尊的丈夫一定要偏心,她又能有什麼辦法?她只得公開上表,請求遜位.也就是主動提出離婚啦.宣宗當然立即同意,簽字離婚.

  在冊立皇太子一個月之後,宣宗發布詔書,廢胡皇后,冊孫貴妃為皇后.在詔書中,他表示自己其實是不想離婚的,但是老婆非要離,自己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她.為了表明心跡,自己的贍養費給得高高的,離婚後胡氏稱"靜慈仙師",服飾侍從等一切待遇照舊.

  胡氏從此退出了宣宗的生活,而孫貴妃,經過十幾年的折騰,終於等到了自己自幼年時就在等待的皇后鳳冠.

  胡氏成婚十年,為後兩載,處處禮讓謙恭,從沒有做過任何有違規矩的事情,何況她的多病不育也完全是宣宗的冷淡造成的,因此她的被廢實在是冤枉得很.這一點即使是宣宗的親生母親、一手將孫貴妃撫養長大的張太后也忍不住要為胡氏抱屈.

  胡氏被廢後,張太后經常將她從別院召回,將她安排在自己的清寧宮居住.除了國家典禮以外的朝宴儀禮,張太后都將胡氏的位置安排在孫皇后之上.孫皇后沒想到把自己養大的婆母在這件事上卻一定要幫胡氏出頭,自己做了皇后卻仍然象當初做姬妾時那樣處於胡氏之下.孫皇后心裡自然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彼此相見時她仍然執禮甚恭,不曾違拗張太后的意旨.

  換一個角度來看,張太后對孫氏生下皇長子的內情也多少是有些明白的.只是她知道兒子與胡善祥之間冰冷的夫妻關係,也對自己一手養大的孫氏有母女之情,因此她並不反對孫氏撫宮人之子,也不反對早早冊立庶長子為儲君.她只是沒有料到兒子最後竟然會藉機廢后.胡氏畢竟是得到了自己丈夫確定的兒媳婦,就這樣廢掉,張太后難以接受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總之,在張太后的主持下,胡善祥總算是沒有陷入其它廢后所經歷過的那種難堪境地.

  胡廢后和孫皇后的生活,就在張太后實際控制的後宮中,平淡地過下去.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歷史上被公認的一位明君,他理平藩亂,整頓吏治,繼續了父親仁宗施政寬仁的方針.在宣宗為帝的時間裡,大明王朝民生逐漸富庶,百姓安居樂業,使得國勢持續向上.從個人角度來看,他雅擅丹青,文采武略俱佳,雖然在廢后一事上有過失,但是並不隱晦,而且他對待離異之妻的態度,也就算是歷代帝王中數一數二的了.史家將仁宗與宣宗父子為帝的時間,稱為"仁宣之治".

  可惜的是,仁宣之治的時間太短了.

  宣德九年的冬天,宣宗朱瞻基染病臥床,一個多月之後終於不治,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離開人世,享年僅37歲.

  宣宗一生,只有兩子兩女,除了太子朱祁鎮,還有吳賢妃為他生下的次子朱祁鈺.此外就是孫皇后所生的常德公主和生母不明的順德公主.

  宣宗去世之時,太子年僅七周歲(稱九歲),皇次子僅六歲.因此他留下了遺言,國事家事均交由母親張太后決策.

  然而宣宗去世幾天了,張太后卻還沒有傳下讓小太子繼位的懿旨.

  一時間朝臣紛紛議論,都認為張太后不願讓太子繼位,而是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宣宗的同母弟弟襄王朱瞻墡登基.楊士奇和楊榮逐率群臣上奏,表示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宜早定大計.

  張太后接到奏章之後不久便傳下旨意,召內外大臣百官齊至乾清宮,當眾喚出小太子朱祁鎮,一面用手指著他一面流著眼淚說:"這就是新天子了."

  正月初十辰時,宣宗去世整整六天後,朱祁鎮終於登基為帝,即明英宗.二月,尊張太后為太皇太后,孫皇后為皇太后,弟弟朱祁鈺為郕王.

  宣宗去世了,在張太皇太后的一手操辦下,宣宗生前的妃嬪侍姬幾乎盡數殉葬,只有胡廢后、孫皇后以及郕王之母吳賢妃倖免.

  後宮殉葬這個場景對孫太后來說已經不陌生了,成祖和仁宗的妃嬪殉葬她都經歷過.然而這一次給她內心帶來的驚恐只會比前兩次更強烈.假如不是"兒子"朱祁鎮的降臨,無論丈夫活著時對自己有多寵多愛,自己都只有拋下幼女赴死一條路可走.

  孫氏怎麼也不會想到,丈夫居然會死得這麼早.她雖然是成為了王朝的皇太后,但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三十剛出頭的可憐寡婦.話說回來,孫氏多年都生活在丈夫的庇護之下,她也沒有栽培自己外戚的想法或曰機會,在朝廷和宮廷的鬥爭中,她並不是一個強者.現在丈夫沒有了,她事事都必須聽從婆母的安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