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遼穆宗嗜酒如命、性格殘暴,常常為一些小事就將大臣、近侍、奴僕隨意砍殺.遼應歷十九年(公元969)二月,遼穆宗帶著蕭思溫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境)打獵.就在這裡的一個夜晚,喝醉酒的遼穆宗終於遭到不堪虐待的侍役們的報復,被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廚子辛古等六人刺殺.

  照理來說,皇帝被刺,隨侍的重臣首先就要追捕弒君兇犯,但是隨侍在穆宗身邊的蕭思溫所想的頭等大事卻是另一樁:遼穆宗沒有子嗣,誰來繼位?耶律氏中有資格問津帝位的人不在少數,蕭思溫則想到了與自己來往甚密的耶律賢——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他決定做一次大大的政治投機,一面封鎖消息,一面連夜報訊給耶律賢.耶律賢聞訊,立即率親信飛龍使女里、南院柩密使高勛等人,帶著千名鐵甲騎兵奔赴黑山,抵達時,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就在穆宗的靈柩前行了即位之禮,當上了遼國的景宗皇帝.由於失去了先機,齊王罨撒葛、宋王喜隱等人只能對著皇位干生氣了.——在皇族們爾虞我詐的奪位之爭中,追查刺殺穆宗的兇手下落倒成了不要緊的事情,他們直到五年後才被抓住.

  為了表示感激擁立之情,景宗一回到上京,就晉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尚書令、魏王,並且徵召他的女兒入宮.蕭思溫知道,以自己夫婦的身份和所立的功勞,女兒入宮定然是前途無量.立即滿口應允.

  蕭思溫和燕國公主一共有三個女兒,而景宗所選中的,則是最小的老三蕭綽.這時的蕭綽只有十六歲,但早慧聰明,美麗動人,耶律賢慕名已久了.

  據說,在三姐妹小的時候,蕭思溫曾經讓她們一起打掃房舍.兩個姐姐都只是草草應付了事,只有蕭綽一絲不苟地完成了父親交代的事情.蕭思溫因此對小女兒格外看重:"此女必定成家."說蕭綽將能出人頭地、振興蕭家.

  看來,蕭思溫雖然文不成武不就,說話還是有點準頭.蕭綽三月剛進宮,就被封為貴妃,僅僅過了兩個月,就在五月被正式冊封為皇后了.

  與蕭綽的封妃晉後相對映,蕭思溫也迅速地成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在死了三四十年之後,述律平終於算是等到了心愛的兒子"當上"皇帝的這一天了.

  二、代夫執政的皇后

  父親死了,丈夫病了,年僅十七歲的小皇后正式踏上了執政之路.景宗將妻子的地位升到與自己等同的程度,並且將此著入法令,使得蕭綽實際上成為大遼國的女皇.

  危機隨著蕭思溫一家的飛速騰達,也越來越大.

  遼景宗耶律賢是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公元951年九月四日傍晚,耶律阮在率軍出征後周途中,于歸化(今河北宣化)祥古山遇刺,和兩位皇后一起被親信大臣耶律察割所殺.當時耶律賢只有三歲,幸虧御廚尚食劉解里見機得快,將他包在氈布中藏進柴草堆,方才逃過一劫.只是雖然逃得性命,卻留下了病根,而且久治不愈,即位為帝後,又患上了風疾,身體非常虛弱,連馬鞍子都騎不住,更別提處理軍國大政.因此,他逐漸開始倚靠皇后蕭綽處理政務.不用說,蕭思溫做為國丈,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時的蕭思溫身份不凡,不但是朝中重臣、當朝國丈,而且長女嫁給太宗次子齊王罨撒葛、次女嫁給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三子"欽順皇帝"李胡之子趙王喜隱.這兩位女婿都有極近的皇位繼承權.可以想像,有了如此三個女婿,蕭思溫有多大權勢.

  南院樞密使高勛和飛龍使女里,都是景宗做王爺時的親信,他們對蕭思溫報一個信就居然能加官晉爵、女兒封后並通過女兒執掌全部朝政,滿肚皮的妒恨交加.

  保寧二年(公元670)五月,景宗前往閶山(遼寧阜新)行獵,蕭思溫也隨行.高勛和女里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合謀指使與蕭思溫同為後族族人的蕭海只、蕭海里前去行刺.蕭思溫卒不及防,一命歸西.

  父親的死,使年僅十七歲的小皇后蕭綽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如此殘酷的權利鬥爭使她的政治閱歷迅速地成熟起來.沒有了父親的幫助,卻有丈夫的支持,她開始發揮自己的才幹,協助景宗治理國家.

  當時的遼國,經過了穆宗這個變態皇帝十九年的殘暴治理之後,國勢已日漸衰微.景宗非常想要勵精圖治,將國家扶上中興之路,然而他的身體使他力不從心.於是他將希望寄托在了聰慧過人的皇后身上.蕭綽開始代替景宗治理國家、推行全面的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得到了盡顯才能的機會,也由此得到了群臣由衷的欽佩和忠誠.

  保寧四年(公元672)十二月,十九歲的蕭綽在治理國家的同時,為遼景宗生下了長子耶律隆緒.景宗後繼有人,對蕭綽更是寵愛無比.景宗對蕭綽幾乎可以算是專寵,在他們十四年的夫妻生活里,蕭綽不但幾乎全權掌握了景宗朝的軍政大事,而且還一共為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計七個孩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青的皇后蕭綽已經被錘鍊成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在景宗的默許下,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都由她獨立裁決;如果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做出決定.她所做的決定,景宗最多只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數,不會做任何干預.

  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對外的軍事日漸強盛,對內的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遼景宗耶律賢對皇后蕭綽的才幹也已經非常了解,為了對妻子幾年來的辛勞表示回報,他將一個皇帝所能給予的最高嘉許給了自己的皇后.

  保寧八年(公元976)二月,遼景宗傳諭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錄皇后之言,"亦稱'聯'暨'予'",並"著為定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