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久,李氏又生下了一個女兒,晉封才人,正式進入妃嬪行列.

  然而不幸的是,這個小公主象她的五位異母哥哥一樣,很早就夭折了.李氏做母親的願望又一次遭到了打擊.

  女兒的夭折,使李氏再一次自認"命薄",沒有做"皇子母""公主母"的福份,她選擇了沉默.終其一生,她都沒有對自己不能與親生兒子相認的事情表示絲毫的不滿,沒有做過或者試圖做過任何想讓趙楨知道真相的舉動——也許是出於對真宗和劉娥地位權力的畏懼,但也有可能是害怕自己的無福會影響孩子的福份.對於一個活在"天命祥瑞"之下,沒有什麼學識的女人,只怕後者起的作用更大.

  兒女頻頻夭折,對做父親的真宗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和眾多妃嬪們,似乎都沒有為人父母的"好命",因此當後宮隨後又為他生下一個公主之後,他立即將這最後一個孩子捨入道觀,出家為女道士——這位公主果然順利地長大成人,似乎再一次證明了後宮無福為母的說法.於是終真宗和劉娥的一生,這位小皇女都沒有被晉封為公主,直到趙楨即位為帝,她才受封為"衛國長公主",號清虛靈照大師.

  歸養劉娥的趙楨,便在這樣的情形下,成了真宗唯一的孩子.

  四、正位中宮

  (縱觀整個立後過程,細數真宗與劉娥之間共度的歲月,實在不能不佩服兩人之間的情份之深.)

  趙禎既然歸到了劉娥的名下,真宗便開始計劃冊立劉娥為皇后了.更何況劉娥通曉書史,對朝中政事了如指掌,已經成了真宗真正的內助.

  不過,大宋王朝的士大夫與其它朝代可不一樣,極敢在皇帝面前甩派頭、管皇家的閒事.對於後宮的隱私他們雖然不敢明說,可也心裡有數得很——尤其是高品的官員,幾乎都對劉德妃"生"太子的真相了如指掌.因此真宗不得不想著法兒遷就他們.在趙楨出生後的幾年間,真宗凡欲"立之",劉娥便定要"固辭",以此平息士大夫們的洶洶議論.

  這拉鋸戰打久了,真宗終於還是忍不住了,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十一月,真宗晉封劉娥為"德妃",開始為她立後做最後的準備.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宰相王旦忽然宣布他"病"了,拒不上朝.劉娥對士大夫首領的這一行動的含義自然是非常了解,只得再一次向真宗"固辭",表示自己甘願不做這個皇后.

  真宗卻不想再拖了,為了不招惹老宰相和他背後的高級知識分子,他決定先給宗室及內外官員們先升官賜賞——王旦加侍郎兼清昭應宮使,向敏中加中書侍郎,楚王加太師,相王加太傅,舒王加太保……

  即使如此,真宗仍然不免心虛,於是冊後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地方官進賀,也不搞封后儀式,封后詔書也迴避朝臣公議,只下令將封后詔書傳至中書省,自己家裡宣布一下就完事.

  就這樣,牛叉哄哄的士大夫們仍然不甘心,當真宗找翰林學士寫封后詔書時,第一個選中的楊億也給他來了個當面拒絕.真宗沒辦法,只得另請高明.

  一通忙亂之後,十二月丁亥,德妃劉娥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后——這時,她已經四十四歲了.

  趙恆和劉娥從十五歲相遇到終於成為正式夫妻,至此已經三十年了.

  (縱觀整個立後過程,除了佩服真宗與劉娥間的情份,就是不得不對宋朝的知識分子表示羨慕:敢在皇帝面前挺腰子的讀書人歷朝都有,而挺了腰子還能高待遇加善終的,恐怕只有宋一朝……)

  成為皇后的劉娥,從此成為真宗趙恆名正言順的內助.她才華超群,不但通曉古今書史,而且記憶力極佳,朝政事務和大臣們的彼此關係,她只要聽一遍就能把來龍去脈和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在皇宮內務方面,她也努力做後宮表率,除了大型典禮之外,她的服飾簡樸得與尋常宮嬪沒有什麼區別,處理宮中家務事也都遵照從前的定規而沒有任何逾越,宮中都對她心悅誠服.

  做皇后做到這樣的程度,那也就怪不得趙恆對劉娥越來越倚賴了.真宗每天退朝之後審閱奏章到深夜,都要劉娥陪在身邊,時時詢問劉娥的意見;而外出巡幸之時,也一定要與劉娥同行.經過了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已經由"少年夫妻"順利地過度到了"老來伴"的時間段了.

  然而無論怎樣,對於趙恆執意立劉娥為後、劉娥出身低賤之事,以宰相李迪和寇準為首的士大夫群仍然心有不甘.尤其對於劉娥參與政事,他們更是相當反感.劉娥自然也知道高處不勝寒,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開始籠絡自己的勢力——這些人以錢惟演和丁謂為首:趙美娶了錢惟演之妹,而丁謂則是錢惟演的姻親.兩派勢力勢必要有一決高下的一天.

  五、皇后的能量

  天禧四年(公元1020)二月,趙恆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一時間丁謂一派勢力大盛.

  同年六月,朝中發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事情起於宰相寇準.

  寇準無疑算是中國比較正派而有才幹的宰相,但是自當年被貶相復相以來,他對權力的欲望已經不可避免地大漲.這從天禧年間,他為求恢復宰相之位不惜製造"天書"、將擾亂民生的祥瑞再火上澆油一把就可以看得出來,復相後他也致力於培養自己親信朋黨.而常言道,恃才者多半傲物,寇準也不可避免有這個特點.

  其實朝中有些人,原本是願意依附寇準的,但是寇準自視甚高,言行不檢,經常毫不迴避地顯示出鄙視之意,這些沒有必要的一時之快使他樹敵甚多,其中便包括原本對他言聽計從的丁謂,並使更多人無可選擇地倒向了丁謂一方.此後寇準又因處治劉氏在四川的宗族而得罪了劉娥,更使得兩者水火不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