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著很有個性,在柴榮面前也散漫自由,但柴榮偏偏就認為他有才可信,如果不是因為實在好酒,當宰相的早就不是范質而是他了.如今柴榮人之將死,怎樣保障兒子身邊都是忠臣才是第一要務,王著不但忠心,而且交遊廣闊人脈極廣,頗有能量,區區喝酒小事也就無所謂了,因此他直到臨終,都在叮囑范質和趙匡胤:"王著藩邸舊人,我若不諱,當命為相."

  柴榮之所以沒有早幾天直接發下王著的任命書,大約是因為他自己也並不認為自己真會這樣年青就死掉.然而竟真的死了,這是柴榮怎麼也不會想到的.他另一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剛一咽氣,范質和趙匡胤就扣下了他任命王著為相的遺囑.

  范質做為現任宰相,眼見得皇帝死了,自己以首輔身份指手劃腳說啥算啥,當然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讓王著來分好處.趙匡胤願意幫他隱瞞此事,那真是大合了范宰相的心意,也就毫不猶豫地將趙匡胤引為生平第一知己,無論朝臣怎樣向他進言,要他提防趙匡胤,他都嗤之以鼻.不但不提防,還對趙兄弟有求必應.在小皇帝登基後事實上掌握了後周權柄的范質,就這樣墮入趙匡胤殻中.周世宗去世僅一個月,范質便應趙匡胤之請,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人事調動.將一向與他趙兄弟所掌殿前司為難的後周另一支重軍"侍衛司"的皇族統帥李重進、重要將領袁彥統統以升官的名義調離京城及侍衛司,轉而將趙匡胤的死黨高懷德、張鐸(張令鐸)都安了進去.——如此一來,原本能夠輕鬆制約趙匡胤嫡系部隊殿前司的侍衛司中,除了一個孤掌難鳴的副帥韓通(他也升了個無關要緊的官職)之外,也全換成了趙匡胤的人馬.趙匡胤的老友死黨們也一律升官,但是所升之官卻有微妙的區別:異姓兄弟石守信、親信慕容延釗等人提升的是軍職,老友兼老上司張永德升的卻只是個"開國公"的虛爵(誰讓他是後周皇族).

  在一片大家都升官發財的恭喜聲中,趙匡胤不動聲色地完成了自己謀奪帝位的關鍵棋局.

  他將要奔向自己那條青雲路的最高終點.

  十一、兵變

  (一場被動的兵變造就了後周王朝.如今又一場兵變卻終結了它.只是,這一場新的兵變出於主動.無論被動還是主動,兵變對於亂世中的人而言已經司空見慣,只是陳橋兵變和隨之而來的新王朝,卻給後人留下更多的記憶.)

  而趙氏家族兩個女人在兵變前夕的言談舉止,恐怕比趙氏兄弟策劃兵變的能耐更絕更妙.

  緊接著,在顯德六年(公元959)十二月,趙匡胤派親信韓令坤、張令鐸等人率軍去河北一帶巡邊,並於河北成德一帶屯駐,在事實上將這一帶置於控制之下.

  然後,壓軸戲出場了.

  顯德七年(公元960)正月初一,正當汴梁城裡的皇帝太后官員百姓們喜氣洋洋過大年的時候,十萬火急的軍報卻從河北鎮、定二州分頭傳來,令眾人一時間手足無措:契丹人為報去年周世宗北伐之仇,趁此節日人心鬆懈的機會,勾結北漢,率軍大舉入侵!

  兩州同時報警,說的又是同樣的內容,那是絕對錯不了了.何況軍情急如火,哪還有時間去搞什麼調查研究,趕緊派兵是正經.不用說,無論軍職高低還是歷年戰績,趙匡胤是擔當此重任的最佳人選.令宰相范質欣慰的是,趙兄弟毫無推脫之意,"危難之處顯身手",毅然決定立即整兵親征,為失去世宗的後周王朝打贏第一場大戰.

  正月初二,慕容延釗率前鋒先行出發.

  正月初三,寒風凜凜,旌旗獵獵,在小皇帝、符太后、范宰相的極目遠望中,滿臉肅穆之色的趙匡胤率主力大軍出征了.

  初三下午,主力軍隊到達距汴梁城僅四十里的陳橋驛.

  接下來就是環環緊扣的精彩表演了.

  這時接到消息:慕容延釗的前鋒大軍已經準時進入河北境內.趙氏兄弟當然心領神會,知道親信們先後所領的軍隊都已經會合了.於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軍中星相家適時粉墨登場.這位叫苗訓的老兄宣稱這天將要西沉的太陽之旁竟出現了另一輪太陽,兩日互相爭鬥,黑光激盪.啥?那會兒大家趕著埋鍋造飯沒看見?不要緊,俺苗訓當時也以為眼睛花了,特地喊了個叫楚昭輔的門吏來驗證過,所以此事如假包換.

  這消息很快就在整支大軍中迅速傳了開來.本來就對奔赴前線心裡沒底的將士們不禁越發人心惶惶,在某些人士適當的引導提點下,大家的議論很快就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主上幼弱,未能親政,今我輩出死力為國家破賊,誰則知之?不若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未晚也."

  五鼓時分,已經計較停當的軍士們集於轅門,大喊要策立點檢趙匡胤為天子.鼓譟聲此起彼伏,趙點檢的寢帳里卻毫無動靜.天亮後,終於忍耐不住的軍校們終於衝進了中軍大帳,當遲遲起身的趙匡胤一臉茫然狀看著面前成群拿刀漢子時,聽到了這樣的話:"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不由分說,將一件黃衣披到他身上,然後就眾人拜倒,高呼萬歲了.

  趙匡胤在此時表現得非常勉為其難曰:"汝輩自貪富貴,強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令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也.""主上及太后,我平日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曹今毋得輒加不逞.近世帝王,初舉兵入京城,皆縱兵大掠,謂之'夯市'.汝曹今毋得夯市及犯府庫,事定之日,當厚貴汝;不然,當誅汝.如此可乎?"

  於是眾人都表示一支持,願成就趙點檢的仁義之名.見大家如此有誠意,趙匡胤這才"迫不得己"地帶著大軍迤邐而行,當然打契丹的事是不再提了,大家拔轉方向,順順利利地返回了汴梁城.




章節目錄